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康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60-261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是他们情感体验丰富且又易于变化的"危险期",也是他们情绪波动、心神不安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一阶段,无论学习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面临和承受的挑战、挫折与压力都十分突出。因此,对中学生实施淬砺教育,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和自强精神,对其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情绪的愉悦与抑郁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应重视他们的愉悦情绪培养.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优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常常容易波动.在对事物进行分析、评判的过程中往往好感情用事,缺少客观、冷静的思考,经常从自己的主观好恶出发,容易导致认识上的偏颇.中学生情绪、情感的阶段性特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情绪、情感因素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及其发展过程,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情绪、情感的积极作用,避免师生情绪的冲突和师生情感的危机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心理负荷,即一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重量。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指中学生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由于看似“无形”,因此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中学生的心理负荷实则有形,而且它的影响明显地超过了生理负荷的影响。笔者认为,关心中学生健康成长,仅仅注意其生理负荷是不够的,还必须花极大的精力来调节他们的心理负荷。一中学生心理负荷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环境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身心发展时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独立性与成人感日益增强,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不断产生。但由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尚不稳定,受情感、意志、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受挫强度轻者,情绪波动,影响学习;重者,影响身心健康,自卑、失望,甚至走上绝路。因此,重视中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1.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随着初中生在生理上的不断成长,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他们的认知水平发展很快。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开始向逻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在成长的过程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加强,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一些问题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路和解决办法。2.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明显。首先,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职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城市职中学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心理上有其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自卑心理严重。职高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尤其是城市职中的学生,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目睹城市的繁华耀眼,倍感自身的渺小,自卑情绪常伴着他们。第二,情绪波动大。职高生虽然普遍自卑,但内心仍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进入职中后,他们大都希望重新开始,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但求胜心切,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其良好愿望常难以达成,结果情绪一落千丈。在老师的多方开导鼓励下,他们才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种,以后仍时常经不住风雨,需…  相似文献   

8.
董彩霞 《学周刊C版》2019,(23):152-152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伴随他们而来的是意志力的动摇、情感的敏感、思想上的成长矛盾等,因此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足球运动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当减轻学习压力,排除消极的情绪,达到放松与减压的意义。此外,足球运动还能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教师就足球运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旨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负荷即一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份量。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指中学生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变化。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后天环境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中学生需要情感交流。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中学生渴望友谊,渴望有知心朋友。他们喜欢憧憬未来,想过天真纯洁的生活,但又往往不能如愿。他们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行为。老师是他们信任的长辈,又是“指路的明灯”,他们更希望和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跟学生进行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筑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育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石妍 《班主任》2006,(8):23-24
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情绪表现为自大、自卑、焦虑、考场恐惧、厌学等;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争强好胜、逆反、对抗,甚至仇视.这些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学习、生活压力过大;三是中学生对自身情绪问题的认识模糊,缺乏有效调控情绪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致使他们在遇到情绪、情感问题时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中学生情绪智力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遵义地区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八个因素和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近似正态分布,表明遵义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总体发展正常;在性别及不同生源地维度上,中学生情绪智力在各个因子及总分上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减轻中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多半是从影响学习的生理因素着手,对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却考虑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心理负荷即一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份量。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指中学生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中学生的心理负荷是后天环境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与身心发展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从内部  相似文献   

14.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包括八个阶段,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同一性,克服同一性混乱。学校教育培养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应致力于:教师要积极对待中学生情绪、心理上的波动,适时进行引导教育;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开放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有厌学情绪;考试方面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现象;情绪意志方面表现出情绪波动性大,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另外,有不少学生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心理逆反等。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失衡和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到家庭、危害到社会。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做好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往往具有“成人感”,主观上他们觉得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知识、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如果教师不了解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个特点,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或敌对心理。因此,教师对学生要细心观察,尊重学生人格,遇事和他们商量,不包办代替,让他们的“成人感”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行动结合起来。中学生正是青春发育期,身体迅速成长,思想上有“成熟感”。但是,中学生还处在长身体阶段,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成熟。教师要关心他们…  相似文献   

17.
肖秀英 《中国教师》2006,(10):57-58
中学阶段,是人的情绪充分发展的时期,中学生的情绪世界,早已不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他们面对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中学生则像是一叶小小扁舟,在波峰与波谷之间寻找新的平衡。虽然这时他们已有了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但情绪的浪潮依然时起时落。因此,指导和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调适消极情绪,是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调适不良情绪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一、遗忘调控有的学生在消极情绪产生后,老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结果,只能使这种消极情感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包括情绪和感情。中学生的情感健康指中学生拥有适宜他们年龄特征的美好丰富的情感、具有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成长成才、拥有幸福人生的助推器。情感伴随着行为问题的发生而发生,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为问题的起因。教师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是引导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学生正处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在发生巨大变迁的时代,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常常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情绪,如愤怒、抑郁、焦虑、恐惧等.为此,教师应帮助中学生调节情绪,克服情绪障碍,使他们保持健康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期,是身心发生巨变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心理出现重要的转折,独立性与成人感显著发展,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不断发生。但由于他们个性发展尚不稳定,受认识、情感意志发展等各方面的制约,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承受挫折能力普遍稚嫩。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多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受挫强度轻者,情绪波动,影响学习、生活;受挫强度相对重者,影响身心健康,自卑、失望、甚至走上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