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玲 《科学课》2008,(6):40-41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生:手电筒。师:现在我把开关往上一推,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小电珠亮了。师:关于手电筒,你最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小电珠是怎样亮起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身份吗?生:孔老师,校长老师。师:应该是老师校长,不是校长老师。非常感谢你!老实"坦白",我是一名校长,但是,今天在课堂上,是你们的什么?生:老师!朋友!师:对。今天我和你们在课堂上是朋友。是朋友你们对我应该怎么样?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4.
我们广东人每当“上火”的时候都喜欢喝凉茶来“去火”。那天我的牙很痛,妈妈就让我喝了一杯凉茶。过了几天,我的牙不痛了,可妈妈还要我喝。我想喝这么多凉茶究竟有没有益处呢?是不是什么凉茶都可以喝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特地到凉茶店作了调查。我发现去买凉茶喝的大多是中青年人,基本没有什么老人去买凉茶喝。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老人就不会“上火”?于是我采访了一下凉茶店里的店员。店员告诉我老年体弱、体质虚寒、气血两虚的人都不适宜喝凉茶。怪不得没有老年人去买凉茶喝。看来喝凉茶也要讲科学,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喝凉茶的。在调查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师:(板书课题)我必须去。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我"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我"到哪儿去?生:我想知道"我"去了没有?生:我想知道"必须"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6.
敖小英 《江西教育》2012,(11):37-38
<正>【片段一】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生(齐):知道!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笑)不敢说是吧,看我来写。(师在黑板右侧认真板书:于永正)师:那你们想怎么称呼我?生(齐):于老师。师:有别的吗?生:我想叫您于爷爷,因为您很慈  相似文献   

7.
师:(出示饮料)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生:饮料。师:它是液体还是固体?生:液体(板书)师:你们想不想喝?生:想。师:老师今天决定把它奖给最守纪律的小组,好不好?生:好。师:其实,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准备了三种液体,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到底是什么,好不好?(学生观察)师:观察好没有?生:好了。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生:白色的是洗洁精,黄色的是油,红色的是葡萄酒。生:不对,红色的是果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眼评:这个问题很好,让孩子们知道“观察”能了解许多知识,“观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演生…  相似文献   

8.
师:你们喜欢我吗?生:喜欢。师:福州市教委希望我留在福州,可是我不知道福州是个怎样的城市,福州好不好?如果你们说服了我,我就留下来,好吗?生:(齐)好!生1:罗源的竹子又香又脆。师:(惊讶)竹子?什么竹子?你们把我当成熊猫了。(生笑)生1:罗源的竹笋又香又脆。生2:福州的寿山石很有  相似文献   

9.
《6、7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的教学内容。案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好,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组动画片的镜头。(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童话情境)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_1:我看到5位蓝精灵。生_2:我还看到1个生日蛋糕。师:看得真仔细!这群蓝精灵正准备为他们的蓝妹妹开生日庆祝会呢!  相似文献   

10.
师:你们登过长城吗?登过哪儿的长城?生:我登过八达岭长城。……生:我也去过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师:同学们登的长城大多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播放八达岭长城录像)它建于明朝,到现在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宏伟壮观的气势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今天,李老师要带你们到戈壁滩上去,看看那儿的古长城。(板书课题)说它古,是因为它已经2000多岁了。出发之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什么是戈壁滩?生: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师:戈壁滩,有人知道吗?(见无人举手,出示戈壁滩图片)这就是戈壁滩。这地方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一望无…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好!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感到非常高兴。相信同学们上课的表现,一定会让老师更加高兴的,你们说是吗?为了感谢同学们的支持,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大家。(出示课件,播放音乐《老鼠爱大米》)师:怎么样,喜欢吗?生:喜欢。师: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后,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问题)生1: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2:我想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要想知道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还要掌握它的研究方法。你们有信心吗?生:有。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13.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上一次去你们学校,尹老师特意征求了你们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准备在咱们学校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大家看,记者证我都带来了,上面写着"运河桥小学校园小记者"。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生:想!师:别着急,咱们先得学点"采访"的本领。(板书:采访)你们知道"采访"是什么意思吗?生:我认为采访就是问别人一些问题。师:一般都是谁问别人一些问题啊?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数字游戏吗?(生:喜欢)老师在这张纸里写了1个数字,你们猜一猜,是哪一种数字?(生猜: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师:谁猜得对呢?(揭示并板书答案:分数)关于分数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知道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生:我还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师:那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生: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分数有什么作用?师:(小结)同学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这些问题在今天及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弄明白的。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流程]一)激发爱意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谜语 ,猜一猜 :什么虫虫会织网?什么虫虫会造蜜糖?什么虫虫会耕地?什么虫虫会发亮光?生 :小蜘蛛会织网 ,小蜜蜂会造蜜糖 ,小蚯蚓会耕地 ,萤火虫会发光。师 :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可爱有趣的动物 ,老师带你们去动物王国里瞧一瞧吧!(播放录像 :《动物世界》)师 :看到这么多动物 ,你们想说些什么?生1 :动物们 ,你们太可爱了 ,我真喜欢你们!生2 :我最喜欢孔雀 ,它真漂亮。生3 :我真想和这些动物交朋友 ,它们太神奇了!师 :好 ,这节课我们就来与动物交朋友。(出示课题)(二)表达爱意1 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新课:(课件,观看图像资料)师:这是农民以前种地的情景。现在用拖拉机耕地,联合收割机直接就把粮食运回家。你们看,现在农业发生了多大变化呀!今天,咱们一起学习第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完后,全体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师:看到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农业有哪些变化?生:我想知道农业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师:要想弄懂这些问题,咱们得好好读课文。师:我很喜欢这篇课文,老师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老师读完了,你们现在想做点什么?生:老师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觉得您读得太快了。师:谢谢你,我一定接受你的…  相似文献   

17.
教学案例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一小节,想想除了感受到喜欢,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鲜花真是太多了,数不胜数!师:你知道的成语真多,"数不胜数"用得真好!你们从哪儿看出鲜花很多?生:从"满地""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比"看出鲜花很多。师:(用手指着"比")你们看,金波爷爷说鲜花比星星多,那在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比什么多呢?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 乐在识字中 师:牛牛在周末去了乡下爷爷家,爷爷家可好玩了,你们想不想也去看看呀!(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爷爷家有什么? 生_1:有一头黄牛在树下吃草。 生_2:有一只小鸟在房顶上唱歌。  相似文献   

19.
案例 一、猜一猜 (电脑出示:先发出钟表走的声音,然后再出示分针和时针,接着出示数字1、2、3、……、12及弧线,最后形成一个钟面) 师: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钟表)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_1:我在钟楼见过。 生_2:我在飞机场见过。 生_3:我在汽车站见过。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非常高兴跟大家一起上课。早上大家都吃过早餐吗?(吃过。)(拿出瓶装的牛奶和果汁)喝过吗?生:喝过。师: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容量是多少?生:250容量。(评析:教师为课堂教学准备了牛奶、果汁等学生常见的饮料,加上亲切的话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消除了上公开课的紧张心理。)二、学会用升和毫升表示容量的多少师:看来你们还不知道升和毫升。能猜一猜这两瓶液体分别是多少吗?生:1升,250毫升。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外面写的数量中看出来的。师:你们很善于观察。哪个比较多呢?生:1升比较多。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