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珍 《海外英语》2011,(4):174-175
严复是著名的翻译家、思想家,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于中国翻译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简述了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并阐释了"信、达、雅"三字理论。根据严复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目的结合其个人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了三字理论中"雅"的标准,阐明了严复对"雅"的选择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一直以来备受翻译界译者们、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存在的争议也颇多,有学者认为严复翻译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我们现在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不大,但是大部分学者们都承认严复翻译标准的合理性。本文站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上来阐述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合理性,本文首先对严复、功能翻译理论以及严复翻译标准"信、达、雅"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选取《天演论》中的个别段落详细分析该标准的合理性,得出严复翻译标准与严复本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该标准非常具有合理性。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严复翻译标准,取其精华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51):24-25
被誉为西方的"现代翻译理论之父"的尤金·奈达是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他的圣经翻译实践,在全球翻译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严复的三字理论"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奈达和严复相差半个世纪,其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及各自独特的见解。本文对中西方两大主导翻译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更适合时代发展和新形式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严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也是中国近代翻译的先驱。他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思想。本文介绍了严复的背景情况 ,并对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的内涵 ,地位 ,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翻译规范与严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芳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7-129
翻译规范论主要是从描写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翻译是涉及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它必然受两种不同的文化规范限制。严复的翻译向来是翻译界评论的焦点。在他翻译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都是受当时的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本文就试图用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来解释严复的翻译,探讨严复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以给予他的翻译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提到近代翻译家,最著名的当有两位,一位是翻译《天演论》的严复,另一位就是林纾了。严复的翻译以社会学科为主,《天演论》是其代表作品,此外还有《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已权界说》等等。他的翻译曾有力  相似文献   

7.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对语言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翻译作为语际间转换的活动,其基本事实就是用译入语来传达源语言所隐含的意义,作为指导翻译活动的翻译理论从本质上是模糊的。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在中国译界也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二者都对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是二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对翻译标准的精确描述,而是通过模糊表达指出了翻译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9.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从出生到成年这段时期一直在温州生活学习,因此温州精神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他在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与温州精神对他的影响有紧密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郑振铎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的仔细分析,解读温州精神在其翻译理念和翻译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当下国内外各种翻译思想推陈出新,竞相争艳。严复翻译思想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诸多批判,但每涉及翻译的标准问题,其思想仍一直为学界所接受。这恰说明严复翻译思想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又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在不断的适应与选择过程中,严复翻译思想得到了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严复倡导翻译的三个原则——"信、达、雅"的理解,尤其是"雅",学界理解较为分歧。文章从严复代表性译作《天演论》的吴汝纶序、自序和译例言分析入手,认为在翻译中,严复最关心的是在"信"的基础上达到"达",而翻译像《天演论》这等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不仅能达到"达",而且还能行远。既符合汉以前字法、句法的文体,又能表达精理微言者,非先秦诸子文体莫属。所以,严译三难中的"雅",其确指为先秦诸子文体,至为明确,学界不应概以"文雅"模糊掉他的本意。当然,以先秦诸子文体之雅言来翻译,针对的是有"精理微言"类的著作,而严复毕生所翻译的八部作品,均属此类,也是需要说明的。  相似文献   

12.
张文清 《文教资料》2005,(30):179-181
作为一种行为,每一译作都有它各种各样的翻译目的。目的不同,翻译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本文探讨了严复翻译的目的以及他在翻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过程中做出的各种选择来实现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三)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中国近代史上的翻译家当推严复。赫胥黎的《天演论》就是他首次译成汉语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就译文的文体而言,严译《天演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天演论》现已有两种中译本.除严复的译本外,还有一种译本,这就是1971年由科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译本。两种译本文体不同,风格迥异。现  相似文献   

14.
以严复翻译的名著《天演论》为例,考察严复通过翻译实践提出的“非正法”以及他为何要选择这种翻译方式。“非正法”是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索中西方翻译标准,重点剖析了严复的"信、达、雅"与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通过不同的侧面了解和认识中西方两种代表性的翻译标准,找出两种翻译标准的交集,深化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翻译浅谈     
(一)翻译标准的探讨 我国的翻译史约始于近二千年前佛经的翻译。直到清末民初,翻译家严复在他翻译英国十九世纪科学家赫胥黎的名著《天演论》一书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著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后,我国翻译界才有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开创了近代翻译学说这门“新学”。严复之前一些翻译家也曾有过对翻译标准的探索。如唐代的玄奘提出过“既须求真,  相似文献   

17.
刘杰辉 《文教资料》2008,(30):60-61
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来说至关重要.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是严复的"信、达、雅",自提出后,雄霸中国译界百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的深入讨论,尤其是"雅"的讨论,以求使读者全面地理解"信、达、雅"和严复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8.
奈达和严复是两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奈达通过《圣经》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动态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严复在《天演论》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名著的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原则。二者的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方面。奈达的理论是翻译的文本构建标准,而严复的理论是翻译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他翻译了众多的西方学术著作,形成了独特的翻译理论,并在翻译版权、翻译管理方面进行了开天辟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堪称“译坛大家”,其著名的八部译作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对它们的详读可以发现,为了译介域外学术思想和阐明自己的思想,严复通过其译作中的译例言以及和好友的通信等手段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多年来,很多学者专论或者涉及过严复及其翻译思想。“信达雅”似乎成了其翻译思想的全部。但细究严译名著,发现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