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1名大学生传统孝道观进行研究后表明,大学生在传统孝道观各维度(敬顺双亲、遵从礼俗、抑己顺亲和荣亲留后)的赞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在"遵从礼俗"及总体传统孝道观得分上高于本科生;女生对"抑己顺亲"的赞同度高于男生;大学生的传统孝道观与年级差异相关度不高;多数学生对"托养父母"和"子女不该远游"的奉养观持不同意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对301名大学生传统孝道观进行研究后表明,大学生在传统孝道观各维度(敬顺双亲、遵从礼俗、抑己顺亲和荣亲留后)的赞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在"遵从礼俗"及总体传统孝道观得分上高于本科生,女生对"抑己顺亲"的赞同度高于男生。大学生的传统孝道观与年级差异相关度不高,多数学生对"托养父母"和"子女不该远游"的奉养观持不同意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孝道态度量表》与《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福建省6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试图通过大学生对孝道的态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升大学生对孝道态度的认识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国内相关孝道态度量表的基础上,编制出大学生孝道态度量表。对量表统计分析后显示:大学生孝道态度包括三个因素——孝道认知、孝道情感、孝道行为倾向,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当代大学生孝道态度状况。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新乡市四所高校的503名学生为样本,将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综合起来加以考察,以揭示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孝道认知与人际关系困扰分维度间存在部分相关;女生在养亲尊亲、护亲荣亲、丧葬纪念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人际交谈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对192名大学生的孝道观念与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客亲留后的赞成程度最高,其次是敬爱祭念、抑己顺亲,最后是随伺奉养;当代大学生最赞同的孝道观念和行为是"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多联系、多和父母聊天"、"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等;大学生最反对的对待父母的行为和观念是"绝对顺从父母、盲从"、"不赡养父母"、"不关心父母"、"打骂、虐待父母"等;他们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提倡孝道观念的主要原因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之恩必须报答"、"提倡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等.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但又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对传统孝道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关系,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爱情态度量表》对福建省某高校337名在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及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爱情态度具有部分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成人依恋的依恋焦虑维度与大学生爱情态度的浪漫爱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金钱态度和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钱态度量表(MA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中、日两国377名大学生的金钱态度和幸福感进行调查,以分析中日两国大学生金钱态度和幸福感的关系.金钱态度中的权力名望、不信任和金钱焦虑维度与幸福感的各维度存在负相关;只有维持保留维度与幸福感的各维度存在正相关.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中,人们只有在拥有金钱而不是消费时,才能感到更加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谈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孝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在大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耐挫力、人际亲和力、求知学习力和生存竞争力.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要突出感恩知报的敬亲教育、移孝为忠的爱国教育和由爱亲扩展而来的大爱教育等.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应宣扬孝道经典,搭建孝道教育载体,引导孝道情感迁移和家校协作,使孝道思想的精华扎根于大学生的心中,使大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编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当前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方法利用自编的"师范大学生教师职业态度问卷"对742名师范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职业态度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效能四个维度.(2)男女大学生在四维度上差异均显著,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来自农村与县城、城市的大学生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高于县城、城市大学生;年级差异不显著.结论师范大学生对教师职业持积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用优秀传统孝道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恩意识,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优良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有奉养父母,继志述事,珍爱生命,推恩博爱。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孝道教育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以孝道教育强化大学生道德修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孝道具有较强的道德教育功能,不仅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而且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素材,以孝道教育作为切入点,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应从加强孝道认识、更新孝道观念、培养孝道情感、践行孝道行为、坚定孝道意志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境界。  相似文献   

14.
孝道观念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调谐家庭成员关系的道德范畴,在培育人们思想道德方面起到起始和基础作用.针对当前孝道现念淡化,孝道教育弱化,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的现象,高校有关部门应加大孝道教育力度,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孝道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新孝道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继承传统孝道合理因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知报、养老敬亲、齐家治国.它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它能够营造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团结友善、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被推崇为道德伦理规范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全国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传统孝道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针对大学生孝道教育的现状,提出从实践层面弘扬孝道文化,塑造大学生良好品质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中国传统孝道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入手,阐述了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教育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人格,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大学生孝道教育,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身因素,促进有效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94):148-149
传统孝道具有较强的道德功能,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对他们以后的成功成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从学校、家庭、个人等层面探索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实践途径,以期使孝道思想的精华内化成他们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扬弃地运用中国传统孝道,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亚社会认同"能实现孝道传承,促进家庭和美;"登门槛效应"使孝道得以泛化,促进人际和睦;"认知相符"发挥孝道效用,促进社会进步;"交互原则"彰显孝道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调查表明,中国传统的孝道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并不受重视,不少大学生对于传统孝道理解不深或存在误解,我们可以通过弘扬爱心教育、从孝道中发扬社会公德、解除封建孝道的心理禁锢、家校联合实施孝道教育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孝道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