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的冲突,具体表现为:网络舆情的非理性与司法理性、网络舆情的道德性和司法活动法律性、网络舆情的自由性与司法独立性之间的冲突。只有在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完善司法制度、确保司法理性,提升公众网络媒介素养,规范网络舆论行为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的真正平衡及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网络发展打破传统舆论格局,大学生自身群体性、价值观可塑性以及情绪非理性特征易引发舆情危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尽快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举措加以疏解和引导,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司法案件受到网络舆情的密切关注。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是抑制网络舆情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司法监督功能,并解决目前对网络舆情规制不足问题的现实需要。实现网络舆情环境的健康有序需要从观念、制度、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努力,可以从完善立法加强网络行业管理,规制侵权行为,引导网络行业自律,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提高网民法律素养与媒介素养等方面对网络舆情进行法律规制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介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形成这个群体特定的情感倾向与态度。当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突发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客体内容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在实践锻炼中找寻规律;另一方面是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训,同时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素养,而网络时代更是将网络媒介素养提高到媒介素养的核心。网络媒介素养包括信息收集素养、评价素养、传播素养以及网络休闲素养。以价值教育观之,需要明确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推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化进程,重视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媒介的影响力日益加大,青年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依赖越来越深.针对社会媒介化的过程,我们亟需培养青年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媒介知识、对媒介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媒介偏见的判断.要建立培养青年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在重大实践中正确使用网络媒介.  相似文献   

7.
叶厚隽 《天中学刊》2011,26(3):126-13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青少年媒介素养不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的研究,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向正向发展;重视新兴媒体在青少年媒介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厚隽 《天中学刊》2011,(2):126-13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青少年媒介素养不高,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为了增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情结的研究,引导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情结向正向发展;重视新兴媒体在青少年媒介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QQ传播是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大学生则是QQ传播的主力军。文章分析了QQ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三大挑战:QQ新闻传播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QQ博客传播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QQ群传播增加了网络舆情判别与预测的难度。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学习研究新媒体,积极运用网络人际传播;充分发挥网络的隐性教育优势,利用网络言传身教;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媒介和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娜 《江苏高教》2014,(3):123-125
新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网络舆情。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提出从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发挥学生自组织积极作用、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五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介情结是指人们因过度依赖网络媒体而在其潜意识内所形成的集网络需求、网络情感以及网络意志为一体的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影响很大,需要科学引导。新形势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要加强对青少年媒介情结的研究,进一步拓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积极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教育机制;注重建立青少年同伴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强化媒介素养教育价值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重视网络媒介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移动网络媒体正在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媒介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网络素养缺失的问题:大学生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网络媒介运用功能弱化及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和道德失衡等。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构建网络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和评估体制、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素养师资队伍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的当下,大学生使用各类网络媒介呈现不断攀升的态势。面对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网络媒介内容的多元思潮、信息的快速播散、沟通的空间虚拟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要针对网络媒介特征,通过占领网络教育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优化网络产品服务、主导网络舆情,提升网络媒介素养、规范网络行为等举措,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还处于一个从国外引入的阶段,尚未将相关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校学生人数急增。高职学生缺乏相关媒介教育的经历,特别是在网络媒介素养培养方面尚处自发阶段。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体,积极研究高职大学生网络媒介培养教育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博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文化建设体系,是信息化社会中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网络全球化趋势的新挑战.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和良性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网络的了解,教育他们以批判的态度接纳网络信息,了解并掌握与媒介交往技能,合理运用媒介功能,尽量减少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其中,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介,其迅猛发展的态势及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更应引起各方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舆情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凸显其影响力,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网络舆情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从建设好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网络“舆论领袖”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由其形成的拟态环境对中学生有潜在危害,涉及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方面.为规避网络媒介的危害,需加强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在挖掘网络拟态环境、媒介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可从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媒介环境、提供媒介教育平台及资源、丰富媒介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网络作为高速信息时代下信息传输的重要媒介,在当今社会已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的生活、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早已离不开对网络的应用。也正是在网络这样高度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深受网络虚拟信息的影响,对于精华与糟粕内容辨识不清,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这样的现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有效分析。从研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出发,就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势推动下,信息呈现的形式有着愈加明显的视觉化趋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图像时代。但是部分网民包括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易于迷失在纷繁芜杂的图像信息与网络图像视界中,这也对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当今的网络图像化时代,应当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注重从正确解读、理性表达、合理使用图像三个方面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使其成为成熟的网络媒介使用者。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师生群体之间原有的话语权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诱发、发酵和扩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为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的扩散,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健全学生利益表达机制,阻断舆情扩散风险源头,构建全媒体校园媒介传播平台,提升校园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师生群体媒介的素养,实现师生群体网络话语权的良性博弈,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