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2.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2):62-62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九武三思《贺老人星见表》曰:“臣守节等文武官九品以上四千八百四十一人上言:‘臣闻惟德动天,必有非常之应。’”(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三册第1066页)案:武则天朝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数量四千八百四十一人,这大概是当时全国算得上“品流”官员的总和了。据《旧唐书·职官志》载,从正一品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王”,从一品官“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嗣王、郡王、国公"等,一直到九品官“主事”“食医”等,看起来好象不仅是在京的朝官数量,因为当时三省(中书省、门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贤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自幼容止端雅,聪敏异常.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永隆元年(680)被废为庶人,光宅元年(684)武则天执政,通令自杀,时年三十二岁;唐睿宗即位(710)追赠为太子,谥曰章怀,史称章怀太子.新旧《唐书》有传.李贤在立为皇太子期间,与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纳言等共同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其所注释,名物训诂,考据详实,堪与颜师古之注《汉书》媲美.特别是注中有一批音切,为我们研究初唐的语音情况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值得我们的重视和研究.李贤《后汉书》注是随文作注,其音切散布全书,注音方式多种多样,并无一定体例.因此,要研究考订《后汉书》注的声类,首先就要对这批音切进行一番董理工作.经过董理,我们使用了以下的语音材料.  相似文献   

5.
《普曜经》中的“大秦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普曜经》,主要讲述释迦牟尼降生、成长到成佛的事迹,又称《方等本起经》,梵名Lalitavistarasutra,共八卷,为大乘之佛传,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册。西晋永嘉二年(308)正式传入中国,译者为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因为译者熟悉西域多种文字,又了解中国对中亚和西方国家的习惯用语,其译名对解开许多历史之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普曜经》有净饭王太子与其教师的一段对话。太子  相似文献   

6.
本组随笔包括三篇短文。《“敦煌”二解》认为“敦煌”作又大又盛解有涉望文生义,可能为少数民族语。《读画一得》认为五代时回鹘把王后称“天公主”,而于阗则把女儿称“天公主”。《一点新发现》认定244窟甬道北壁发现的“□德太子”的题记,当为“从德太子”。  相似文献   

7.
法隆寺(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彩图)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故又称斑鸠寺,为日本佛教圣德宗本寺,原南部七大寺之一。推古朝15年,即公元607年,圣德太子承用明天皇遗志,修置药师三尊像,此为法隆寺之起源。圣德太子没,王妃、王子等再置金铜释迦三尊像为太子祈祷冥福。《日本书纪》载,670年,法隆寺全部烧毀。后据1939年发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所录交往诗,有不少与皇帝、太子及诸王相关。这类诗篇,反映了唐五代上层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他们的艺术好尚和精神生活。因此,很值得重视。只是有的诗题过于简略,看不出唱和关系;有的数人同一封号,一时难以确定赠诗对象;有的作者经历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幼儿教育,很早就有幼儿教育机构。从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邸第,到现代幼儿园的广泛设立,这中间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史。1.西周的孺子室: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就有了婴儿教养机关——孺子室。它是专为周王的太子和各诸侯国国君的世子设立的。据《礼记·内则》记载,太子或世子出生三日后送入孺子室,从诸母中选择“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的人,作为太子、世子的教师。  相似文献   

10.
寇润泽 《文教资料》2020,(7):73-74,37
汉卫太子刘据因汉武帝征和二年巫蛊案而与其父反目,最终被围困自尽,汉宣帝即位初期为其定谥为“戾”,后又称“戾太子”.本文重新梳理征和二年到宣帝定谥的历史过程,着重对宣帝时期霍光专权、建立武帝正统权威的政治实际,昭帝时期隽不疑对京城长安发生的假卫太子案的处理,以及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体现出卫太子“不悔其过”的法律因素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卫太子谥“戾”的内外原因,总结背后武帝统治权威的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载于《敦煌变文集》中的《太子成道经一卷》、《太子成道变文》四篇、《八相变》、《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133),均由王庆菽先生主校,另一篇《妙法莲华经讲经文》(P.2305)由王重民先生主校。《变文集》出版后,续有徐震堮,蒋礼鸿、项楚、郭在贻、袁宾诸先生对上述篇目于以补校。偶有未竟,笔者亦为之拾遗若干。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明页码,凡无异议之原校径引改后文字,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黄梅县体育馆内张灯结彩,上演大型童话剧《绿色总动员》。童话剧共四幕,讲述的是一群爱护地球的孩子们和天上的哪吒三太子、东海龙太子一起抗风治沙、拯救地球、保护绿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讲述商鞅推行新法、严厉打击贵族保守势力时说:“商鞅毫不退缩,动用严刑重法坚决打击。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就严惩了太子的老师和一些违法的旧贵族,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狠狠打击了守旧贵族的气焰。从此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没人再敢公开反抗...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较为普遍,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的有15例。文章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考察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的大致情形,可以概括出废太子事件的多种原因;废太子们的不同行为抉择;总结出废太子事件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及史公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较为普遍,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的有15例。文章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考察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的大致情形,可以概括出废太子事件的多种原因;废太子们的不同行为抉择;总结出废太子事件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及史公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释了《新唐书》和《旧唐书》的顺宗本纪中对唐顺宗被立为太子的时间记载的差异,解释了清代赵绍祖在《新旧唐书互证》中对这种现象的疑惑,进而对两唐书本纪记载的立太子的时间进行了总体考察、比照,发现《旧唐书》本纪讲求实际,对太子的诏立和册立时间予以备载,而《新唐书》本纪则讲求春秋笔法,遵循君无戏言的古训,偏重对太子诏立时间的记载,认为这种倾向是由编撰者的指导思想造成的。文章还对唐代经历过正常的受立太子程序的十位皇帝的诏立、册立时间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8.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认为巫蛊之乱是汉武帝对太子有所不满甚至是为了易储而有意策划的.文章通过对巫蛊案的分析,重新审视了汉武帝与太子的父子关系,认为汉武帝对太子一直信任有加、着意栽培,从未想过要更换太子.巫蛊之乱是因为江充选择了有利时机,汉武帝与太子信息交流中断,江充党羽意外逃脱等三个偶然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皂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