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受众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社会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本文通过梳理这一年的网络热点事件,总结出网络拓展了受众的公共话语空间,"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干预能力在增强;更长远的意义是:网络已成为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出乎人们意料,往往会对社会迅速产生巨大冲击和震撼,同时对社会管理带来程度不同的危机。危机的形成和如何妥善处置又与事件信息传播及公共舆论走向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跟帖、论坛、博客等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许多网站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转载,  相似文献   

3.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前新媒介发展日益加速、数字公民越来越为社会主导力量、网络舆论日趋丰富化这一现实为研究背景,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论表现出发,以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为例,借鉴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事件发生后网络舆论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此总结出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媒体及政府部门在事件报道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评论有其特点和局限。只有充分认识其特点和局限,让网络评论承担起满足普通受众需要的角色,营造平等的、无时间空间限制的舆论平台,才能促进受众对社会热点和新闻事件的关注,使其有通畅的发表言论的渠道。同时要充分把握好网络评论的度,使网络媒体发挥更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移动终端的上网速度大幅提高,网民凭借便捷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上展示着其影响力.在网络事件的参与上,网民参与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众网友对于舆论的参与热情近乎狂热. 然而,网络在拓宽普通群众发声渠道的同时,谩骂、人肉搜索等非理性行为也频频发生.网络媒体对网民的非理性行为近乎毫无约束,这常使非理性的舆论盖过理性的声音,造成网络事件舆论极端化.长此以往,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会下降,网民也会逐渐丧失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舒畅 《传媒》2015,(21):47-48
全媒体时代语境下,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家原创新闻越来越少见,而独到、深刻、丰富且具有指导价值的时评内容则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抢夺受众市场的利器.如此一来,网络时评栏目便成为各大新闻媒体吸引受众关注、提升舆论价值的拳头产品.网络时评作为网络媒体工作者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最新观点、认知的论说栏目,其最大的魅力就是揭开事件表层面纱,呈现新闻的本质和内涵,为民众解惑答疑、引导舆论,让受众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与认识,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因此,如何提升网络时评栏目的品牌价值和舆论价值,也成为了新闻媒体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涪京 《青年记者》2006,(18):26-27
什么是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浅显地说,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就是网络媒体引导公众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从当前各种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力的对比上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越来越不容忽视。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是年轻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年人也逐步喜欢上了网络媒体,他们一般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栖”读,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他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着他们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悄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媒体,互联网的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社会公信力仍存在明显不足.公信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权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络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应有地位.切实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前成为舆论热点的"归真堂"事件为例,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当中的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设置各种与事件相关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报道,并实现议程互动,发挥了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姬婵 《新闻世界》2012,(1):86-87
近年来,网络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信源保障、受众互动、议题设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网络媒体主导的新媒体事件也逐渐引发受众的关注。本文以在网络上传播并发酵的“天价过路费”事件为例,试图确定网络传播议题的设置及由此形成的舆论发展及其影响,剖析网民的多元复杂心理及媒介融合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动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研究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播模式的形式再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体现了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网络媒体所处的传播系统内外部因素的构造、功能也被进一步阐释,这其中包括对系统外部噪音、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组织和受众的作用方式及动因的解构。最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被社会各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随着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结束终于告一段落了。作为2007年最引人关注的网络舆论话题,“华南虎事件”不仅捧红了周正龙,也使网络媒体自身大红大紫,从“虐猫事件”,“后妈虐童事件”一直到“华南虎事件”,网络媒体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公共舆论的主导阵地,成千上万的公众参与到网络这个博大空间中,对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和不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网络舆论的优势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舆论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谭熠 《新闻世界》2014,(8):244-246
在当今媒介格局发生转变,受众的层次、利益需求、知识背景等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如何扬其所长,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从重庆钢铁集团搬迁这一重大事件出发,借助内容分析法,对这一事件的相关报道和受众意见进行分析,探讨媒介如何为重大政策的施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事件不断在网络和现实世界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肉搜索"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只有完善网络暴力治理及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主流舆论介入机制、加强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提高网络媒体受众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规避"人肉搜索"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媒体官方微博凭借其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公共事件中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方面产生了强大的网络舆情传播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媒体官方微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公众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媒体在报道中更好地发挥正面传播效果和服务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舆论与民生、民意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舆论就代表着民生、民意。在传统媒体"大喇叭"似的舆论引导流程下,处于受传者位置的受众难以拥有能够表达自我意愿的机会和场所,而网络的出现颠覆了舆论引导的惯有模式,使受众能够适时表达,并且畅通无阻地与其他受众交流,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意见共识。在此环境下,如何有效进行社会舆论控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佳凝 《青年记者》2009,(14):62-62
笔者以为,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新闻舆论的差异。笔者曾经研究过抵制家乐福事件,发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中国不仅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处在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当前又处在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中。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使网络舆论更加理性、更富建设性,网络媒体应在以下八个方面做得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