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高度体现,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参与,缺乏政治参与,民主便无法体现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的价值.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是政治信息的沟通和知晓,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是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其在政治生活中构筑的公共领域平台,对于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大众传媒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看待外部世界的视野,取决于中国如何看待自己,确立自身的基本政治秩序。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伟大的政治文明抱负,其看待世界的视野也会非同一般。而真正的、源初意义上的基本秩序(Nomos),本质上奠基于某种明确的空间界限。卡尔·施米特就此做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划分,两种基本空间秩序象征着两种基本法一政治秩序,也象征着古今两种基本政治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并明确提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一论述符合我国国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法治化指明了方向。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的新形势下,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认…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是用以调节公权力和私人利益关系的价值规范、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的总和,其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大众传媒具有政治监督、影响决策、沟通社会、传播民主价值等民主功能,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民对公共事务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不但是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包容的标志。十七大对“表达权”的强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进步和政治文明。推进公民的表达权是增强政府开放度、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如何制约权力,如何有效地监督政府是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强调应“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十六大报告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目标,强调重点需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意”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民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和社会热点事件日益成为常态,高层与基层、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网络民意,作为反映民众意愿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独特景观,成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现行公开文件信息服务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档案部门开展现行公开文件信息服务,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开展现行文件信息服务,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增加政府政务透明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现行文件信息服务,是政治体现改革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发展重要环节,有益于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的,而且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预示着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更加良性地发展并因之带来经济、文化建设的更加优化的政治环境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0.
韩宁 《记者摇篮》2004,(1):24-2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之一。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中,舆论监督具有有效、快捷的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离不开舆论监督。近些年来,与一些重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力度不断加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  相似文献   

11.
11月15日,《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发布,成为继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又一个围绕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发表的白皮书。外界对此的反应正如《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所说:“既有点儿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吴昌华  唐雄 《大观周刊》2012,(51):17-19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竭动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公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但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群策群力,多管齐下;需要推进体制改革,畅通表达渠道: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依法治国;加强民主教育,提高参政水平;夯实经济基础,坚定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我们要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个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并从理论上论证和说明不能照搬的道理,从而更加坚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董建萍同志的新作《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就是在这个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过去,政治这个词常与权术、官场潜规则等纠缠在一起。现在,人们对政治的理解趋于理性和科学。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成为两会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为代表的一大批舆论监督为己任的广播电视节目,受到上至中央领导同志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关注。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政治的日益成熟,舆论监督节目会愈发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会有更...  相似文献   

16.
关于档案馆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政府要保证人民享有对政府活动的知情权和政府信息的利用权。作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一的档案管理部门,投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政府活动的信息,当好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进入新世纪后,在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理念的引导下,一些档案局(馆)尝试性地建立起“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或“现行文件阅览室”,将一系列可公开的现行文件提供给人民群众利用。这是…  相似文献   

17.
俞可平的第一本访谈录《民主是个好东西》在2006年10月出版后,引发了国内知识界对民主问题的大讨论。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中,俞可平又陆续就中国的民主法治、政治改革、政府创新、公民社会和发展模式等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便有了现在的第二本访谈录。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以下几点看法。关于民主与法治。从根本上说,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为条件,不可分离,它们共同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民主的根本意义是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宪法和法律对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民主。因此,法治的真谛在于民主。说有民主就无法治,要法治就不能要民主,这是  相似文献   

18.
以“族群仇恨”为基础的选战聚合力,固然有利于民进党迅速发展为强大的反对党,某种意义上也加快了台湾民主发展的速度,但权威政治下积累的仇恨与恐惧,一旦被民进党利用来作为竞争选票的资本,又反过来形成民主发展的畸变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全国在多个省市进行城市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试点,其中湖北省在武汉、荆门、宜昌三个城市也开展了大规模的“社区直选”试点工作。在省会城市武汉的1029个社区中,有100个社区开展了“社区直选”试点工作。继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之后,中国城市开始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组成成员,让城市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选举自己满意的当家人。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推进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刘宏 《青年记者》2008,(6):9-10
当研究中国的政治报道时,最容易引起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政治报道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政治报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治?反过来说,是否只有等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立了,中国的政治报道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一句话,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