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源阁藏书研究》从海源阁形成及主人生平思想的研究入手,注重藏书版本的鉴定、编目刻书抄书实践,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图表、比较等方法,对海源阁藏书的收集、保藏、抄刻、利用、亡佚情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杨氏藏书的真实底蕴,是中国私家藏书研究的典范之作。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国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王绍曾先生完成《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下简称"订补"),对海源阁存世的五种书目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并就知见海源阁藏书版本情况及去向等进行订补,被誉为"完善海源阁的书目体系,重现杨氏五代庋藏之盛"。据绍曾先生研究所知,现传世海源阁书目共五种,分别是:《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杨绍和撰;《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海源阁藏书目》一卷,杨绍和撰;《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杨绍和撰,杨保彝补撰;《海源阁书目》不分卷,杨绍和撰,杨保彝增  相似文献   

3.
世人皆知海源阁藏书楼庋藏宏富,据王绍曾先生最新统计,其藏书达四千三百余部,十七万九千余卷;海源阁藏书重宋元佳椠,其镇阁之宝"四经四史"传为我国藏书史上一段佳话。其实,海源阁刻书亦成绩斐然,但多年来为藏书成就所掩,且偶或散见篇章中亦说法不一。笔者经过多方考证,终于摸清海源阁刻书之底蕴。笔者  相似文献   

4.
聊城杨氏海源阁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它"汲取南北之精帙,萃于山左之一隅",其庋藏宏富、版本精善,绵延五世百余年,足可称一时之盛,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尤为学界所关注和重视.通过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聚焦杨氏海源阁藏书研究,搜集和梳理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关于杨氏海源阁藏书的现有...  相似文献   

5.
透过海源阁阅尽沧桑的藏书印,溯宗考源,折射海源阁历史悠久的藏书文化,探究藏书印在古籍版本鉴定中的史料价值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韩红  陈存业 《兰台世界》2005,(10):63-64
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晚清著名藏书楼,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合称中国清代四大藏书楼.其中又以瞿杨两家所藏宋元珍本最多,因此又有"南瞿北杨"之誉,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杨氏藏书始于杨以增之父杨兆煜,后由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祖孙三代广泛搜集,总计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因"收藏之富为海内之甲观"而名闻天下.海源阁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版刻图录>收录海源阁书影44种,标点本<二十四史>前四史就是以海源阁藏书版本为主要参考进行标点排印的,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毛泽东主席赠送给他的<楚辞集注>也是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相似文献   

7.
析海源阁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山东聊城的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清末北方的私家藏书中心。时与江苏常熟程氏铁琴铜剑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归安陆氏阻宋楼合称清末四大藏书搂。海源阁因所藏宋元刻本与钞本同程氏铁琴铜剑楼齐名;又因至民国初眼宋楼书藏流落日本,八千卷楼书藏归入金陵江南图书馆,独有霍、杨两家藏书尚未易主,故有“南翟北杨”之盛誉。一、海源阁藏书的来源关于海源阁藏书之来源,现今观点较为一致,即王献唐、刘阶平等所云,其主要来源于汪士钟艺会书舍和清宗室明善堂旧藏j,然海源阁之藏书收集起自杨氏哪代,则应有所辨识。海源阁之收藏多数…  相似文献   

8.
杨绍和对海源阁的显著贡献在于搜残存佚,保存文献,刻其著作行世。海源阁庋藏宏富、版本精善,迭遭劫难。其藏书影响深远.价不可估。  相似文献   

9.
李付兴 《图书馆学刊》2012,34(11):124-125
杨以增师友交往十分广泛,且秉持了"同志为友"的原则,所与交者多在学问、兴趣方面有相同之处,并对其购书、藏书、刻书等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海源阁藏书楼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0.
聊城杨氏海源阁,为清末著名四大藏书楼之一。后归安陆氏宋楼与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书相继毁散,四家递减为二,遂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并获“南瞿北杨”之誉。经杨氏几代近百年苦心经营,海源阁藏书遂蔚为大观。一时孤本珍籍,精抄名校,悉集于聊城。“据杨绍和手订《楹书隅录》及江建霞刻《海源阁藏书目》统计,海百百源阁藏书普通版本经史子集四部,共约3236种,计28。83万余卷。宋之珍本达464种,计1。132万卷。其中最精者为四经四史,即《毛诗》郑注、《礼记》郑注、《仪礼》郑注、《周礼》郑注四经和《前汉书》、《后汉书》、《史记》与《三国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