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阳泽 《天津教育》2002,(1):8-10
“减负”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心的热门话题。“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但是,目前“减负”的成效并不显著,笔者认为,造成当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减负”,致使“减负”步入了误区。由于“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减负”出现的误区1.明“减”暗“增”。即表面上减少了作业量和考试量,暗地里却用其它方式补回来,甚至比原来更多,产生变相负担。一种情况是“休息与娱乐”任务化。如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参观要写参观记、旅游要写游记、读课外书一定要写心得体…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若把工作重点放在“不补课、不留作业”上,“减负”工作则步入了“误区”。要真正“减负”,要从强调学生主体性、实施创新教育、成功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4.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5.
以简促减     
“减”,可谓教育领域的高频词$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教育领域一片“减”声,各地各校纷纷拿出应对之举:控制作业总量、减少考试次数、降低学习难度……但是,“减法”思维应用不当,可能会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张景中院士指出:“我们的教育在‘减负'方面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减负'就是删繁就简,把繁难的内容删掉,把不容易学的内容删掉,留下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减负,这是减了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减负”要抓住根本,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我认为在“减负”问题上,要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简单化,一刀切。  我认为,对中小学生“减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不是不要负担。现在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讲,重点学校,迫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压力,学生的负担确实重,因而“减负”势在必行。而在一些非重点学校,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7.
减负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负不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不是为减负而减负。“越减越重”的减负怪圈如何突破?学界流行着“只要中考与高考以考分为本的人才选拔模式不变、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改就很难取得减负实效”的舆论。因此,减负陷入了仅依靠改革学校与评价制度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阳泉宏昌学校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学的全日制寄宿制民办学校。1998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特色教育为核心,广泛开展“两加一减”活动(“两加”指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减”是指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精神上减负、经济上减负、课业上减负,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学校整体水平有了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稳步提高,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 ,“减负”工作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却遇到了各种阻力。笔者认为 ,“减负”工作要有成效 ,必须走出三个误区。一是减负就会减质的误区。今年初 ,教育部发出了“减负”令 ,但到现在仍有一些学校犹豫不决 ,行动迟缓 ,害怕“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对此 ,很有必要搞清楚“增负”和“减负”哪一种做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增负”说白了就是搞“题海战术”,围绕一个“多”字做文章 :多布置作业 ,多机械练习 ,多模拟试题 ,多购买教辅资料 ,多延长教学时间 ,使得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政策现台后,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减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本文从“减负”工作中的认识误区入手,阐明了考试手段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改革不合理的考试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三个问题,以期引起教育界同行对“减负”工作中支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笼统地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够准确、不够深刻、不够理性的教育事实判断。学业负担问题不只是数量上的“过重”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也不只是一个“减”字,为了“减负”而“减负”的“减负运动”走入了误区。出路在于谋求学业负担问题的缓解,在于以“减负”为“抓手”推进务实理性的综合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窗     
乐都县教育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及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紧急通知》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适合本县实际的“减负”措施。并召开“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讨论研究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问题。会议指出,在做好“减负”工作的同时,各校还应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做好“一减”、“一加”工作,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正确…  相似文献   

13.
冯静  王建 《考试周刊》2013,(65):152-153
我国的"减负"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之久,却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这是因为存在对"减负"概念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和方法上的误区。要做到科学减负就必须转变观念,变革现行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减负”是现代教育形势的需要,也是党中央的要求。“减负”应抓好三方面工作,处理好四个关系,达到“减负”增效,防止“减负”步入“误区”,“减负”管理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联系实际,提高“减负”的自觉性,确保“减负”工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开始,“双减”一词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双减”政策的提出,不但要求校内减负,还在校外落实了减负.其中,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小学数学减负工程中的重要步骤,文章讲述在“双减”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作业设计的功能与理念,然后从“用巧”“用深”“用活”的角度探究如何设计数学作业,旨在借此迎合“双减”政策,为学生创建高效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 三令五申之下,确实收到一些效果。但在减负过程中有一种现象特别要引起我们重视,就是 一些农村的中小学并没有真正把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反倒把一些在升学考试中不考的 或者没有列入年终教学成绩考核之列的但学生平时最喜欢上的一些科目,如历史、美术、自 然等,当作所谓的“副”科给减掉了,使减负在这些学校实际上变成了减“副”。把减负变成减“副”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所致:一是片面 追求升学率所致。时下,还有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和…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是基于当前教育形势提出的一项全新政策,强调实施“减负”教学,缓解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有利于优化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从初中历史“减负”教学入手,根据历史课程特征与“双减”政策要求,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课后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双减”政策是当前我国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一项需要各方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双减”不仅意味着校内减负与校外减负的内外联合,而且需要教师减负与学生减负的双向同行。在“双减”工作拉开帷幕后,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教师工作时间大幅增加、陷入疲劳战、  相似文献   

19.
“减负”不是减责任、减质量,“减负”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减负”,教师就要“增负”、“加压”,教师只有不断内化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可见“减负”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学习,业务讲座,大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华宁县宁州镇示范小学在“减负”中,坚持“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的原则,推行了“六减”、“四增”。推行“六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减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进出学校的时间。规定学生早晨7:20以后进学校;中午2:00以后进学校,下午一、二年级学生4:00以后离校,三至六年级学生5:00以后离校。改变了以住加班加点死苦硬拼的局面。减课时,周课时控制在26节以内,周活动总量不得超过30课时。减教辅资料。按《课程方案》开设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社会、劳动和体育9门课程,教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