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湿法合成ZnO陶瓷样品的结构及缺陷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合成的ZnO材料是由主晶相ZnO、尖晶石相和富Bi液相组成的。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中出现了微空洞型缺陷。通过SEM、XRD结构分析和对材料电性能的测试,给出了阈值电压E0、非线性系数。的变化特点,并定性地讨论了材料的结构和缺陷对阈值电压、非线性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对弦支穹顶稳定性分析的影响,以江苏文化城体育馆类椭圆形弦支穹顶为算例,进行了模态分析.然后,对弦支穹顶与单层网壳进行了稳定性能对比研究,包括线性屈曲、几何非线性屈曲、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几何非线性屈曲以及同时考虑几何-材料非线性的双非线性屈曲.结果表明,索杆系增加了弦支穹顶的整体性,降低了单层网壳对初始几何缺陷的敏感性,但对结构刚度、自振频率、线性屈曲荷载、无初始缺陷的非线性屈曲荷载等影响不大.当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时,2种结构的极限稳定承载能力均大幅下降,表明低矢跨比弦支穹顶对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较为敏感.此外,活载分布模式对结构失稳模态影响较大,满跨活载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的活载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溶胶-凝胶-水热法3种化学法合成Al掺杂ZnO纳米导电粉体,并对其成分、结构、形貌和电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纳米粉体的主要制备工艺和表征方法,并通过观察不同工艺合成的粉体在形貌和性能上的不同,理解各种纳米材料化学合成方法在合成机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中详细地综述了由相对简单的热蒸发法合成ZnO微纳米空心球结构的制备情况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用热蒸发法制备ZnO微纳米空心球的生产设备与过程、实验条件、产品形貌和生长机理几个方面。同时展望了ZnO微纳米空心球结构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锌、氢氧化钠、六次甲基四胺等为原料合成球形、棒状、束状和花状等不同微观形貌的Zn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量了不同形貌ZnO粒子在8~14 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探讨ZnO的形貌对其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产物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微米ZnO的红外发射率值比纳米的小,棒状、束状ZnO的发射率值比球形的要低,花状结构的ZnO的发射率值最低,为0.673.  相似文献   

6.
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集中在有推拉电子结构(D-π-A)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非线性光学效率应主要来自非定域的π电子,与无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非线性系数和具有可设计、合成使材料多样化等诸多特点,偶氮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是一类很好的非线性光学生色基团.设计合成了具有D-π-A结构的偶氮化合物2-羟基5-(4-磺酸基偶氮苯)-苯甲酸乙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下ZnO薄膜的XRD及PL谱,结果表明:ZnO结构及光学特性的优劣与薄膜中的缺陷紧密联系,而温度是改变晶体缺陷的重要条件。文章详细分析了温度影响ZnO晶体的结构和发光特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ZnO粉体,并对所制得ZnO粉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热处理,应用X射线衍射(XRD)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相表征,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分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形貌表征,XRD谱表明,在300℃热处理下的ZnO粉体已经成相并具有良好的结晶状态,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的ZnO晶粒尺寸与由TEM估算ZnO颗粒的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一致,ZnO颗粒的晶粒尺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高压LDMOS(射频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阈值电压的温度特性,给出了它的温度系数计算公式。比较模拟软件模拟的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推导出公式的正确性。分析阈值电压的温度系数的线性表达式;从而得到功率LDMOS阈值电压的温度系数最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制的连续式反应器,采用湿法合成,制备出前驱体CoOOH,与LiOH·H2O混合研磨压块煅烧,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通过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理论中的三个近代问题:复合材料迭层板的强度准则,多层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以及复合材料板的动力稳定性理论。关于迭层板的强度准则,论述了目前以张量多项式形式所表述的唯象性破坏准则,着重讨论和比较了各种近代理论在确定耦合系数方面的特点和差别。提出了近代理论中所存在的困难和发展趋势。在多层复合材料圆柱壳的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研究和考虑那些非线性因素,诸如由材料的剪切模量所引起的物理非线性,横向剪切变形的影响,壳体结构的初始缺陷和几何非线性,以及前屈曲变形和边界支承条件的影响等。本文指出了考虑这些因素的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复合材料板的动力屈曲性能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近代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了关于复合材料本身的阻尼系数,纵向和转动惯性力影响,横向剪切效应,迭层板的初始几何缺陷,以及增强纤维的铺设方向等因素对于动力屈曲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了计算这些影响的方法,指出这些因素在复合材料板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2,(2):44-49
采用水热法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时间、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等制备了四种不同形貌的纤锌矿ZnO材料。将合成的材料制备成半导体气敏元件,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形貌ZnO材料的气敏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ZnO(c)小颗粒的气敏性能要高于其他三种形貌,对50 ppm乙醇及丙酮的灵敏度较高,响应值分别为14.1和9,是其他形貌ZnO灵敏度的2倍以上。ZnO(c)颗粒相较于ZnO(a)微米花具有较长的响应和恢复时间。ZnO(a, c)对乙醇及丙酮均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63天后的灵敏度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
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与化学气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产率的片状ZnO纳米结构。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和荧光测试仪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结晶良好的片状纤锌矿ZnO纳米结构,室温光致发光谱显示,该ZnO纳米结构表现为弱的紫外发射峰和强而宽的绿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PbO气相扩散及其热扩散工艺条件对半导化SrTiO3基陶瓷的介电性能(ε)、介电损耗 (D)、非线性系数 (α)及电阻率 (ρ)的影响 .用SEM和EPMA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显示PbO主要集中在晶界附近 .用PbO气相扩散法成功地获得了εapp>50 0 0 0、D <0 .0 35、α >6 .5、ρ >4× 1 0 9的SrTiO3基多功能陶瓷  相似文献   

15.
以透明导电玻璃(TCO)为衬底,用硝酸锌水溶液作为电解液,采用阴极电沉积法合成了ZnO薄膜.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温度和沉积电压等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锌氧化物薄膜材料的电化学沉积过程.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法等技术对沉积物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浓度和温度及沉积电压等反应条件可以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O薄膜.XRD结果表明,所得的ZnO纯度高且呈六方纤锌矿结构;光谱法研究表明,该薄膜在344 nm和552 nm处有两个吸收峰,禁带宽度为3.25 eV.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合成法,制备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样品的相结构、发光特性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激发光波长对样品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XRD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纳米MgO:Eu3+材料具有立方晶相结构,颗粒平均尺寸在50nm~60 nm.通过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量,研究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在不同发射波长下的激发谱特性,以及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样品的荧光发射特性,讨论了激发波长对MgO:Eu3+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简单介绍了生物分子、生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了一些典型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最后分别以海藻酸钠辅助合成海胆状Eu3+掺杂的ZnO、淀粉模板法合成α-MnO2纳米棒、L-天冬氨酸诱导制备有序叠层结构的碳酸钙及鲱鱼精DNA仿生合成花状ZnO为例,简要介绍了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说明种类繁多的生物分子在纳米材料制备中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掺杂ZnO粉晶,研究了水热时间t(t=2,3,6 h)对其微结构、形貌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热时间增加,Co掺杂ZnO晶胞参数和微应变减小,c/a值增加,均具有六方柱形貌.水热时间为2h时显示弱铁磁性,合成时间为3h时具有最强的铁磁特性,六方纳米柱形状明显变长,结晶性能最好.水热时间为6h时显示为顺磁性,六方纳米柱形貌有“融化”趋势.相对于未掺杂ZnO,Co掺杂有利于单一ZnO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制备前驱体,微波高温固相烧结制备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 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性能等材料结构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微波3 min、5 min、7 min、15 min)对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较佳的合成条件所合成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 Li Ni1/3Co1/3Mn1/3O2结构是α-Na Fe O2型,为二维层状结构.在2.0~4.8 V的截止电压范围、17 m Ah·g-1的电流密度,首次放电容量为284.6 m Ah·g-1,20个循环容量的保有率为75.6%.通过微波高温烧结合成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非线性超晶格的能带结构随非线性系数的变化和多稳态现象。将非线性Kronig—Penney超晶格的定态非线性薛定额方程,化为一个二维实映射,进行数值分析得到非线性超晶格的能带结构与非线性系数及波强度有关,给出了不同非线性系数情况下的能带结构以及透射波强度对于入射波强度呈现的多稳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