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实验室观察法获得2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和儿童4岁时的自由游戏资料。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教养目标(是否鼓励独立和是否鼓励与母亲接近)、教养策略(高压力策略和低压力策略)和敏感性,儿童行为主要考察自由游戏情景下的旁观行为和无所事事,作为儿童行为抑制的表现。结果表明2岁时母亲鼓励儿童独立和不鼓励儿童独立的教养目标、高压力教养策略的使用和敏感性与儿童4岁时的抑制行为相关显,母亲的敏感性能显预测儿童的抑制行为。  相似文献   

2.
1961年,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被《时代周刊》称为“梦想家”的母亲影响了他的一生j他的父亲来自肯尼亚,在夏威夷大学留学时与其母结识。奥巴马两岁多时,父母婚姻破裂、奥巴马6岁时,母亲与印尼留学生苏托洛结婚,奥巴马随母亲来到雅加达。8岁时,奥巴马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长大后想当总统,奥巴马10岁时被母亲送回夏威夷随外祖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长委会主任魏延(王争)视察长江水校 1992年12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魏廷(王争)到长江水利水电学校视察。魏主任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详细了解了学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毕业生分配及教师队伍等情况。他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表示满意。在参观校园时,魏主任碰上一群迎面走来的学生,立即停下脚步,亲切而风趣地与其交谈,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勉励他们发奋学习,早日成才。魏主任还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学生阅览室的坐位、开放利用情况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母亲刚怀上我,便查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1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3里外的一个村里,找人喂奶。两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10里外的乡医院。那是10余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啊!4岁时,我偷拿了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这一次,打得毫不留情。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晋时期,有一个学者名叫范汪,字玄平,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个博学多通,善谈明理的人。他的父亲早年就死了,六岁时随着母亲来到了江南,依托外祖母庚家。到了十三岁那年,母亲又不幸去世。  相似文献   

6.
母亲七十四岁的时候,意外分得一块放草地,这是她老人家一直梦寐以求的。这是母亲房后堆放杂草、乱石的一块废弃地,有一分大小,村里规划时就近分给母亲做放草地,母亲如获至宝,说要改成小菜园。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从小父母离异,5岁时被送到市郊的寄宿学校,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在学校里,他经常打人,老师和母亲苦口婆心的说教他丝毫听不进去,母亲就采用“打”的方式管教。孩子开始挨打的时候会流泪,后来便无动于衷了。孩子的母亲找到了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我。当我告诉这位母亲孩子缺乏“爱”的时候,母亲不以为然,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她带儿子出去痛痛快快玩了一场,花了近千元,可是回家后儿子竟然说:“我都8岁了,你才领我出去玩!”母亲火了:“多少孩子8岁了还捞不着被妈妈领出去玩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8.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浮躁和功利之后,日渐富裕和稳定的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发生了变化。68%以上的母亲已把健康作为对孩子最大的希望,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的只占17%,还有9%和5%的父母分别把是非分明、孝顺父母作为对孩子的最大希望。这项调查的范围涉及江浙沪三地的3200余户家庭,母亲们的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孩子年龄为5岁到15岁。在回答“哪些品质对孩子的培养最重要”时,有71%的母亲把有责任心放在首位,创造力也得到了46%的母亲认可,还有42%的母亲选择了较高的文化素养。紧随其后的是努力工作、关心他人、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9.
关于母亲     
母亲不识字。解放时,姨姨勉强赶上上学,姨姨小她八岁当时已十四岁了。母亲的歌唱得很动听。记得一个夏天的黄昏,太阳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任性抛却的气球,红红地挂在后院的小杨树上。我从外面回来,见母亲正坐在夕照里,一边做事一边哼歌,那歌声轻轻柔柔像一阵晚风,我忽然就有了被催眠的感觉,半天不曾移步。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在欧阳修五六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枝在地上写字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颖,又见母亲如此辛劳,所以学得很认真。欧阳修10岁时,母亲就开始督促他读父亲留下来的书。时间不长,欧阳修把父亲留下的书  相似文献   

11.
寸草春晖     
小时候在母亲身边,最爱唱的歌是“母亲的慈爱,好比和煦的阳春”。长大了浪迹天涯,最爱读的是母亲写来的信,那工整的一排排小楷,传达了慈母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晚年回忆往事,最难忘的是我们敬爱的母亲。母亲姓刘名巽章,又名俊民,字孟章,新蔡县旧城厢西大街人,1902年夏出生于清末举人之家。外祖父刘积勋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因参加反袁“二次革命”被迫逃亡时,母亲只有11岁。她一面读书,一面协助外祖母制售儿童花帽,艰难度日。外祖父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对母亲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五四运动爆发时,母亲正在开封…  相似文献   

12.
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有次带儿子去看“月亮花”。当月亮花还是花苞时,倘若人们用手去轻轻拍打它,它会在十秒钟之内倏然开放,仿佛一个袖珍月亮。这位母亲在拍打月亮花时,她的五岁的儿子拉着她的衣襟。小声地央告他的母亲:“妈妈,不要拍它,让它自己开,好吗?”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精品栏目“新闻调查”中,讲述了一个“神童的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湖南省华容县有一个叫魏永康的“神童”,从两岁时,就能识字两千多个,三岁时进入小学接受学校教育。由于学习成绩一直远远优于同龄学生而不断“跳级”,十三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重点大学——湘潭大学,十七岁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科院核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时间,魏永康以非凡的学习能力在整个华容县,乃至整个湖南省成为人们竟相传颂的“神童”。可是好景不长,仅仅两年时间,魏永康因无法适应学习而被中科院退学,目前赋闲在家。为此,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组,对“神童成长”的经历做了较为全面的追综调查,其学习经历是从小学到大学是母亲“陪读”,在中科院时离开了母亲的“陪读”。在结束采访时,面对目前这位神情痴呆,语言木讷,情绪低落,曾经名噪一时的“神童”,记意味深长地感叹道:成也母亲,败也母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亲尝一口菜     
流沙 《广西教育》2007,(12C):21-21
他3岁那年,母亲带着他上街,他要一个小包子。母亲买了一个,他很高兴,他一口咬下去,大哭。原来,包子太热了,烫到了他。从此,他每次吃东西时,母亲总会试试温度,或者先尝一尝。他如果看到母亲没试,就不会吃。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操劳一生的99岁母亲,从没走出过塔河这个偏远的村庄,在行至人生的终点时,她渐渐燃起一个愿望,那就是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儿子王一民展开的地图上,母亲用瘦弱的手指画了一条斜线——从塔河到拉萨。王一民不明白母亲为何选择那么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意外成功     
《家教世界》2013,(17):15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顿就在母亲的悉心栽培下,培养出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顿17岁的一天,正当她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做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今天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休斯顿很着急地说:我总不能一个人上台去唱啊!"她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笑容     
温和的脸庞上带着恬静的微笑,照片中的母亲(前排右1)年轻又美丽。而今,30载岁月悠悠,青春不再,人世的风霜在母亲脸上、心上刻上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但母亲却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明朗的笑容。母亲是一个坚强、豁达的女子。她年幼时外祖父便常年在外谋生,外祖母身体又弱,身为长女,母亲自小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0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上学的机会,但母亲每日到学校读书还得带上她年幼的弟弟。尽管如此,聪明好学的母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终因家务忙,完小没毕业她便不得不离开了学校。辍学之后的母亲还有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芭蕉花     
原 文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  相似文献   

19.
朱孟军 《成才之路》2011,(14):97-I0014
十来岁时,惠特尼·休斯敦在她母亲——20世纪60年代美国“甜美灵感”乐队创始人的严密关注下,具备了良好的歌唱才能。休斯敦17岁那一年,一次她正在为当晚与母亲同台演出的演唱会作准备时,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声音嘶哑的电话:“我的嗓子坏了,不能唱了。”听到母亲的话后,  相似文献   

20.
陈军吉 《课外阅读》2011,(24):40-43
当少年胡泽涛作为演员躺在棺材里的时候,他想起自己"短暂"的一生,想起母亲。4岁时,母亲因艾滋病去世了,可能就是这么孤零零地躺着。6岁时,胡泽涛每天开始感冒、咳嗽、流鼻血。8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