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使清王朝摆脱困境、谋求"自强",奕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以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又通过添设天文算学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他还积极支持派遣留学生以猎取西学的真经。奕讠斤在洋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启蒙和示范作用,他率先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清王朝摆脱困境、谋求“自强”.奕訢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以学习西方语言文字,又通过添设天文算学馆以学习话方科学技术,他还积极支持派遣留学生以猎取西学的真经。奕訢在洋务教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启蒙和示范作用,他率先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号角。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一步步迈向近代化的过程。而各大思想流派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各大思想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来阐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中国近代三部学制的交替出现,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列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同时又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际进程先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学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中国学制近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西方教育制度,最初主要是经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科学的主要力量之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通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历史活动,探究西方科学在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分析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传教士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一系列的教会学校,将西方的教育引进中国.教会学校虽然在主观上是为了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但客观上宣传了西方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两大基本任务中国近代化过程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一是近代化。两者的关系是: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二、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但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2.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发展缓慢,历经…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先民(尤其是先哲们)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至今向西方学习仍是国人的重任。然而,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从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发展到学习外国科技、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图自强,从在国内兴办近代新式学堂发展到派出留学生到国外求学,以便更迅速更直接地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它使中国加速了其固有的发展步伐,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道?上起到了开拓性的作用,并为中国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及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中,一些先进的西方思想传入中国.部分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救亡国家的道路,引进西方的知识,西学传入中国的过程十分漫长且艰难.在19世纪末期,才有先进的西方思想传播进入到贵州,之后贵州的近代化留学教育就此开启.贵州近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留学生的派遣与当地书院的发展,留学生学成归来也对贵州当地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传统财政预算制度向近代西方财政预算制度的转型,肇始于清末,开拓于民国.清后期是我国近代财政预算制度的过渡尝试期,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财政预算制度的创立构建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期间是近代财政预算制度的发展完善时期,论文分析了中国传统预算制度如何演进为具有显著的现代化标志的近代预算制度体系的.透过近代财政预算制度的转型分析了中国传统的王权治理体系框架内的君民治国理政思维如何转换到包括国家管理者和民众在内政治共同体所有成员的公共事业治理思维.  相似文献   

13.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随着中国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史学研究开始立足于现世,史学研究开始“现代化”的研究尝试。但早期的现代化研究明显受到清末“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使得在研究过程中对“西化”和“近代化”、“现代化”这些概念的模糊和混淆,甚至是不同概念的误用。随着学者们对现代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在概念上的问题有所减少,但仍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西画东渐初期图像"逼真"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明清之际西洋绘画的传入,中国文人用传统的“形神“理论来消化西方绘画中的视觉真实性,采其“逼真“而讥其“匠气“的态度是自然的。但在历史的演进中这种新的视觉样式被画家们主动地吸纳到自己的艺术实践里。本文认为,发展到清末,中国绘画中对视觉真实的追求已经成为时尚。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变革,它对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起着积极的作用.因为它是由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发起和推动的,它具有政治上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更能得到社会基层的响应,因此能产生更广泛的效应,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剑桥中国晚清史》是由美国费正清教授及一些西方著名汉学家共同编著的历史著作。该书以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中国晚清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综合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为中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历史的新视角,同时也值得我国史学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采取一系列“自强”“求富”措施,虽然目的是为了帮助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其封建统治,但客观上却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进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清末科举考试改革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考虑是为了矫正世卿世禄制的社会弊端而产生。科举考试的改革与废止普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全面发展,科举考试发展表明,大规模选拔性考试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