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津西坡沿凸起带广泛发育近岸扇体,但对沉积展布特征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导致该区勘探工作停滞不前.通过分析测井、录井、地震资料,对利津西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成藏规律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重力流近岸扇体前端存在牵引流沉积体现象,提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共同控制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成藏特征为从洼陷带向凸起带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2.
车镇凹陷车66井区沙三下地层发育有巨厚的烃源岩和滑塌浊积成因的砂砾岩扇体沉积,砂砾岩扇体包裹于巨厚的烃源岩之中,成为油气运移和聚集最直接、最便捷的地质体。砂砾岩体的舍油性与其储集物性密切相关,而储集物性又与扇体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以及与盆地基底断裂的配置关系密切相关。储集物性好则储层的含油性好。储层微裂缝的发育在改善储集物性、储层含油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扇体有利沉积相带、异常高压带和与盆地基底断裂密切相关的构造应力集中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地带,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是济阳坳陷页岩油的首要产能试验区,为深湖-半深湖相沉积,是渤南洼陷的主力生油层段.通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数据等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表明:渤南北次洼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好,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相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泥岩相,同时夹层展布稳定,页岩油可动性好,是...  相似文献   

4.
民丰洼陷沙三中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永安镇三角洲是民丰洼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但由于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永安镇三角洲的物源方向、沉积特点及前方所形成的滑塌浊积岩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从而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致使自1995年上报探明储量以来,该区勘探未获任何进展。通过对该区储层的深入研究,明确了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按照三角洲的沉积规律,细分为6个砂层组,并明确了每个砂层组的沉积规律,有利地椎进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5.
民丰洼陷沙三中亚段永安镇三角洲沉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丰洼陷沙三中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永安镇三角洲是民丰洼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但由于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永安镇三角洲的物源方向、沉积特点及前方所形成的滑塌浊积岩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从而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致使自1995年上报探明储量以来,该区勘探未获任何进展。通过对该区储层的深入研究,明确了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按照三角洲的沉积规律,细分为6个砂层组,并明确了每个砂层组的沉积规律,有利地椎进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6.
辛68断块基本位于辛镇长轴背斜与东营背斜的交接处,其周缘营14和营66块沙二段河道迁移摆动频繁,相带变化快,缺乏对整体区块的沉积微相认识,严重影响开发效果。结合岩性、电性及实验分析资料对辛68断块周缘营14-营66块沉积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物缘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沙二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两种亚相;②沙二上1-5砂组砂体主要呈窄条带状分布,氧化色泥岩普遍存在,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③沙二6砂组泥岩颜色自南东向北西方向由氧化色向过渡色转变,属于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相带,沙二下7-10砂组河道、河口坝砂体叠加切割连片分布,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④沙二段河道砂体自下而上逐渐向东侧方向迁移,且宽度逐渐变窄。  相似文献   

7.
渤南洼陷沙四段是胜利油田主力含油气层系,但油气分布极不均匀,利用钻、测、试油及储量等数据明确该段油气分布规律,并通过成藏要素等的对比,揭示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四段普遍含油,但上、下亚段,甚至砂层组间,同层段(砂组)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均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对沙四上亚段,储集体发育与否决定了洼陷带能否成藏,储层物性好坏决定了油气富集情况,地层压力控制了洼陷带含油高度;对沙四下亚段,两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垒堑格局,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8.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沙东南构造带是在渤海湾裂谷盆地背景上演化而来的,发育有3个面积较大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分别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特征、断裂期次划分及圈闭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活动期次将断裂分为早期活动断裂、晚期活动断裂和长期活动断裂,指出长期活动断裂对该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有利圈闭和油气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概论 史深100地区沙三段油藏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其地质特点是:构造简单,是一个向东北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砂体的沉积属三角洲滑塌浊积沉积,主力砂体为沙三中1、沙三中2砂体,埋藏深度为3100-3400米,平均埋藏深度3250米,油层平均厚度25.7米:原油性质好。油质轻、低粘度、低饱和,地面原油密度0.86-0.88g/cm^3,易结蜡;边水能量弱、天然能量差,具有高压异常,压力系数1.38-1.6。综上所述,该油藏为一高压低渗低饱和的岩性油藏。该区块地层埋藏深,压力高,渗透率低,敏感性强,易污染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一段受古地貌控制约束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沉积相.为满足气藏精细开发的需要,通过对现代相似沉积的观测,明确心滩砂体"坝尾卸载"的沉积过程,开展针对该致密储层的单砂体构型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冲积扇辫状河储层单期心滩坝宽度为150~350 m,砂体厚度为4~7 m,宽厚比为50~75;单期...  相似文献   

12.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北端,为前第三系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浅层披覆构造。由于潜山带内部不同潜山的雁行式排列而使其潜山披覆构造呈沟、梁相间排列;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古生界、中生界、古近系、新近系。通过对垦东西部主体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油气成藏条件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新近系主要发育他源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的相模式,油源主要来自黄河口凹陷,其次为孤南—富林洼陷及莱州湾凹陷,控边断层及区内小断层、不整合面、渗透性砂体为其主要运移通道。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油气分布范围,曲流河砂体发育情况影响油藏的展布方式。研究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活动轴面指以断面倾角逐渐变小的正断层为基底的半地堑盆地在地壳伸展状态下,造成上盘产生倾斜的滚卷区的活动褶皱枢纽。渤海湾盆地内伸展正断层发育,通过深入研究其活动轴面的形成机制,并对惠民凹陷临南油田与临盘油田含油层系的分析表明,此类正断层的上盘沿活动轴面产生剪切,形成与主断层呈反旋向关系的破裂带或裂隙带,这些破裂带或裂隙带是重要的油气输导通道,油气可沿其发生二次运移,至有利砂体储层中成藏。活动轴面对于油气的运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岩性油藏是粜迭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阅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问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