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轼随笔集《东坡志林》中的记游文学作品。满怀对已逝友人曾经的追念。表现对生死的达观,他正是通过精神的闲适与情性的闲逸来对抗迫害、化解心灵伤痛的,这也是他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却从不屈服的根本原因。诗话和考古札记。是苏轼学术成就的补充。反映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术精神。《志林》中对名物的题咏记述也构成苏轼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志林》不论是情的阐释,还是理的透彻。无不蕴含苏轼澄澈的心性和洒脱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东坡志林》是一部宋人笔记。是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学遗产。这部书内容丰富,为研究苏轼生平和文学创作,为了解北宋社会形态、风俗人情、典章制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艳 《文教资料》2008,(28):121-125
苏轼曾经是北宋经学的重要研究者之一,但是其学术影响却并未如宋代之洛学那样垂于后世.本文试图探讨其原因.兹从其尚未广为学界普遍重视的<东坡志林>卷五<论古>材料,分析其对待经学研究有"想当然耳"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有可能就是导致其经学过早湮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一部笔记文集,是研究宋代历史或文学的重要史料笔记,而其文学价值也自不待言。文集内容丰富,而集中的记游文短小精悍,美趣、深情、至理兼备。  相似文献   

5.
明人徐坳所编、明人宋珏增补《蔡忠惠别纪补遗》卷之上《书法》中引两则材料,其一:“欧阳文忠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为少疏也。天资既高,又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谓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其二:“书法当自小楷出,而世或有未能正书。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宋代散文大手笔,文学史上一向将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诸大家相提並论,类比之为“韩潮”“柳泉”“欧澜”“苏海”。在苏轼宏富的散文著述中,议论文和篇幅较长的叙事抒情散文固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其杂文小品、随笔札记之类,也是构成“苏文如海”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袁宏道曾说:“坡公之可爱者,多其小文小说。使尽去之,而独存高文大册,岂复有坡公哉!”这个说法提醒我们,重视和研究苏轼的“小文小说”,对于全面认识苏轼的人品文风具有重要意义。《志林》是苏轼的笔记文集,即所谓“小文小说”。它成书于晚年,较为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创作成就。它题材,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东坡志林》出发,并以之为主要参考,探察苏轼后半生谪居生涯里凸显出来的越来越清晰的亲民情怀。在此过程中,他立身大地,关怀民瘼,在与民共处、携手相扶的现实生活里,达成了对苦难的超越。究其原因,乃在于其基于儒家用舍进退传统的深刻思考和长期生活实践的亲历实感。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有关《东坡志林》[1]否定副词研究的语言学著作较为稀缺,鉴于此,为了加大《东坡志林》否定副词的研究力度,笔者从汉语语法视角入手,尝试整理出该书的否定副词系统,共统计出32个否定副词。将《东坡志林》中的否定副词划分为单音节否定副词和双音节否定副词两种,其中,单音节否定副词包括不、未、非、勿、莫、否、弗、微、无等9个,双音节否定副词包括不复、未尝、莫不等23个,着重描写分析其语法功能和词法特点。笔者采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东坡志林》单双音节否定副词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它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历史地位,说明否定副词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系统,同时也准确印证了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明刻本《白氏策林》考证谢思炜《白氏策林》为白居易《策林》七十五篇的单行本。《金史》卷九七《徒单镒传》载,金大定五年,徒单子温奉敕命将《贞观政要》和《白氏策林》译为女真文。金大定五年为南宋乾道元年(1165),据此推断,此前已有《白氏策林》的汉文单行本...  相似文献   

10.
明代胡缵宗纂修的《安庆府志》,在地方志修纂史上享有盛誉,然其卷数,各家说法不一。胡缵宗自称其志十七卷与余珊称胡志十六卷,主要是以按类分卷、以卷统篇的体制来统计卷数的,只有"记"类例外,篇卷合一,一卷一篇。而嘉靖刻印本计为三十一卷,是以按篇计卷、总篇次与卷次合一的体制计卷的。两种计卷体制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至于十六卷与十七的差异又是由于对胡氏《自序》是否算作府志正文而产生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三十卷和当今学者提出的二十四卷新说,皆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1.
孔凡礼先生以陆游研究为治学的突破口,浸淫于宋代文学研究之中,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苏轼诗集》、《苏轼文集》的点校,《三苏年谱》的编撰,硕果累累。他正向着宋代文史研究的全方位推进。  相似文献   

12.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河岳英灵集》是盛唐人选唐诗的代表选本,其选录标准"尚风骨"、"重声律",体现了盛唐人的诗意怀抱和诗学理想,反映了时人眼中的盛唐气象,对今天了解和把握盛唐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启诗文集有单行本与合集本两大类,合集本又可分为类编本和汇合本两个系统。单行本数量多,最初基本上属于稿本或手抄本,但这些稿本现在均已亡佚。单行本反映着作者自己整理的原始形态,而类编本则基本上是后人整编的结果。高启的类编本主要有《缶鸣集》、《槎轩集》、《大全集》等。而汇合本主要有《大全集》十八卷附《扣舷集》一卷等4种。  相似文献   

15.
此文就本刊2005年第6期发表的饶晓明先生的《新近发现东坡词考辨补证》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长短句是词的最基本的标志”,但长短句不等于词,因此证明不了苏轼“被打入另册的40首长短句”都是东坡词.词是隋、唐时代的产物,兴盛于宋.但中国诗歌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长短句诗,即所谓的杂言诗.认为饶文的主要问题是把苏轼的骚体辞、乐府诗、歌词、乐语等诗体都说成是词.  相似文献   

16.
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其诗文集为《容台集》。《容台集》共有两个版本系统,一刻于松江,一刻于建宁。  相似文献   

17.
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清人文集别录》、《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多所记述,然诸家之著录或有侧重,或述而未周,于传本之间的联系更难以顾及。对王拯诗文集传本情况作较全面的梳理,可补前辈时贤所述之缺略。  相似文献   

18.
稀见本清初诗歌总集《离珠集》及其文献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离珠集》在清乾隆年间遭到禁毁,致使其现存刻本稀见。南京图书馆藏本《离珠集》,诗不分体,共收岳端、博尔都、索芬、朱襄、张潮、释元乘、释广莲诗210首。就诗学意义而言,辑评者王仲儒欲借此选矫正宗宋诗风之弊,恢复风雅传统。同时,从文献角度说,《离珠集》具有较高的辑佚、校勘和文学史料等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有不少遗漏.本文从几种宣城地方文献中辑得宋佚诗六十余首,尤以嘉庆《泾县志》为多,其中有些作者未入录《全宋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张鷟为一代文豪,其著作甚多,但多已亡佚,今存者只有《游仙窟》、《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三种专著和《全唐文》中收入的两篇文章。《龙筋凤髓判》是国内目前传世的最早的一部官定判词。其书内容十分广博,遍涉盛唐时期包括皇亲国戚、三省六部官员、地方州县官吏乃至庶民百姓。判词今存80条,从呈报、审理、复核、裁决各方面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唐代的司法程序。为辨彰中国古代法制、考镜古代法制的源流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龙筋凤髓判笺注》校勘了今存的九个版本,详加注释,为阅读和继续研究《龙筋凤髓判》判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