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宽亮为特征,行腔韵昧为特色。情、色、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民族唱法继承和吸收传统戏曲、曲艺、民族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内涵。民族声乐的演唱,善于表达民族气质与感情,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要表演好民族声乐作品,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长期不断的练习,同时要  相似文献   

2.
佟敏 《文化学刊》2008,(4):125-128
自17世纪歌剧诞生以来,美声唱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向成熟。发展到20世纪,已经到了它的鼎盛阶段,声乐教育家、歌唱家、声乐理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演唱体系,为学习声乐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资料。美声唱法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的过程。自中世纪出现格里高利圣咏以来,声乐体裁曾产生过多种形式。到了巴洛克时期及近现代(1600年以后)的声乐体裁又出现了歌剧(opera)、清唱剧、康塔塔、咏叹调、宣叙调、歌曲(lied)、浪漫曲(romance)、声乐套曲(liederkreis)等。从歌剧诞生及美声唱法最初的演唱方法入手,通过对意大利古典歌剧演唱技术的发展和各时期演唱风格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都是运用美声唱法来演绎作品,但由于作品时代、内容和风格等的不同,所运用的声音技术及音响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邵功民 《职业圈》2011,(29):160-160
歌词是声乐的载体,词情的魅力是声乐艺术魅力的基础 声乐中的文学成分体现在声乐作品的歌词上,歌声是歌词音乐形式的反应。所唱出的是带音乐的文学语言文本。这种文学语言是具有语义性的,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的《欢乐颂》。  相似文献   

4.
梁慧 《文化学刊》2011,(3):50-53
对于专业声乐教学来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研究性的一类为艺术歌曲作品。这类歌曲作品不同于普通的歌曲,他们一般具有一定的创作高度,在创作与演唱上更具专业水准,是声乐演唱与教学中极具艺术价值,并且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艺术歌曲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不但有利于演唱者对于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发展与进步,而且也会促进其自身的音乐基础知识与艺术修养的提高。在当代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中,尚德义的艺术歌曲以其朴实的创作手法、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大胆的创新理念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舒姝 《文化交流》2014,(12):21-24
随着波兰选手帕维尔·简·考塔尔巴演唱起西蒙的咏叹调《牧羊人将羊群召集在身旁》,第六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初赛的第一场在宁波音乐厅开赛.歌声飞扬.历时11天,经过3轮13场角逐,10月31日晚,赛事在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完美闭幕.  相似文献   

6.
正《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目前正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展出,来自意大利多家博物馆的180件文物呈现在杭州观众眼前,这其中包括了神秘的木乃伊。展览以"尼罗河的赠礼""众神传说""复活的密码""生活在尼罗河与绿洲之中""永生传说"五个部分,通过展示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社会生活、丧葬文化等各个方面,勾勒数千年前尼罗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展览将持续至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音乐文学的立场,对群艺馆声乐培训教学法进行改进,就是在教学法中添加"音乐文学把握"模块,建立"乐·心"支配"乐体"的关系和"音乐文学把握"与"发声训练"、"演唱训练"、"台风训练"之间循环作用的过程,最终让学员"用心"歌唱而不是"用声"歌唱.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将2019年1月上映的《白蛇:缘起》与同期国产动画电影相比较,明晰我们国产的动画电影的"当下"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动画作品来满足日渐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再深入对《白蛇:缘起》"瑕不掩瑜"之处进行分析,使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生命力所在。从《白蛇:缘起》来看我们国产动画电影的"当下",这个"当下"的每一个真正进步,都值得我们赋予掌声和期许。  相似文献   

9.
李洱84万字长篇《应物兄》摘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殊荣,它自诞生以来收获的评价可谓"众声喧哗"。这部以知识分子视角书写的百科全书式作品延续了《围城》以来的知识分子小说传统,也横溢着李洱一贯以来的机趣和锋芒,以冷色墨笔构筑了一个百态丛生的学术江湖,为作品披上一件清寒的外衣,也把自身的"理想国"藏匿其中。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6日晚,日本北海道札幌市教育文化会馆内座无虚席。中日文化交流的重头戏,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在铿锵的乐曲声中拉开了帷幕。饰演花木兰的总政歌舞团歌唱演员谭晶一登场,便以俊美的扮相惊艳全场,她的演唱犹如天籁之声,倾倒了现场所有的日本观众。  相似文献   

11.
海外书情     
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8年3月出版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5日,澎湃团队出品的一份讲述中国故事的全新英文产品《第六声》开始上线测试,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第六声》从出生起就带着新媒体基因,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新闻、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新闻。与受众大多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的上海本地英语媒体《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等不同的是,《第六声》把受众定位在全世界的"中国观察家"们,或者说是"中国粉丝"  相似文献   

13.
单文 《文化交流》2003,(3):40-42
浙江省歌舞剧院合唱团不久将赴意大利参加第十届国际民歌合唱比赛,带去无伴奏混声合唱《八骏赞》《太阳出来喜洋洋》《牧歌》《二泉映月》和女声合唱《采莲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采茶舞曲》等曲目,以强大的阵容参加角逐。 在出访前夕,笔者采访了合唱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歌唱家严圣民。严圣民这个名字与一连串骄人的成绩联系在一起:文化部组织的声乐比赛一等奖及两次优秀演员奖获得者、三次入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2000第九届“步步高杯”全国  相似文献   

14.
庄颖昶 《文化交流》2012,(10):73-75
2012年6月,温州市博物馆举办了"当代温州传统工艺美术成果展".展品中,一件出自瑞安傅国焕的石雕作品《报春》,以精彩雕刻、完美构图,赢得专家连声称赞. 傅国焕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田石雕技艺传承人倪东方的高徒.傅国焕今年50岁,从事石雕艺术30多年,创作了大量石雕作品,其中,《丹霞枫林曲》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 百花杯"银奖,《鸣秋》荣获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铜奖,此外,还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铜奖.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首批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叙述传统中"知人论世"之认知智慧与西方叙述学中"隐含作者"理论,来分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的隐显策略,指出曹雪芹通过在《红楼梦》中的"多种叙述分身"与"多重叙述分层"之精妙设计,有意识地将"作者"之叙述权力有层次分散和下放,因而使得《红楼梦》作品整体内在蕴含着巨大的意义张力,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日报》是境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英文报纸,也是国际受众解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涉外项目,是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国日报》2013年至2019年"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探讨媒体参与国家战略传播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些形声字的声符除了表音功能外,也有表意的作用。本文将以裘锡圭先生的"声符示源功能"为基础,对《汉语大字典》中22个以"皇"为声符的字进行分析,根据语义将从"皇"得声的字系联为一个字族,探究其本义及"皇"声字族中成员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于亚男 《文化学刊》2008,(1):111-114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9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13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的演奏使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巅峰,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还将吉他的弹奏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小提琴是最难驾驭的乐器之一,帕格尼尼的技艺使他被称为"小提琴之王"或"提琴魔王",很多人都认为帕格尼尼的秘密在于他那只奇妙得不但指头能够朝上翻到不寻常的程度,而且能"像一片树叶那样优雅飘动"的手上。《无穷动》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代表作品之一。在本曲中,右手的快速连顿弓、连跳弓、自然跳弓、人工跳弓、波音等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沈娴 《文化交流》2012,(12):16-20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莫言的获奖,除了其作品文学价值本身,译者也功不可没。正是这些"中国文化的使者",使莫言的作品冲破了语言的隔阂,为世界所认同。莫言之"言"与大多数之"莫言"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摘得了金熊奖,这让莫言笔下"超越故乡"、成为中国缩影的"高密东北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为人所知。莫言说:"电影是冲开了一条路,让灯光照在我们身上,能不能持续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言谈到中国近两年的文学"走出去",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就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仅就其英文版而言,该三部曲已出版的前两部得到了英语世界、尤其是美国的广大读者、主流媒体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目前,在北美上市的《三体》三部曲第一部《三体问题》英文版已斩获世界顶级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这一成绩在海内外迅速掀起了"三体热",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现象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