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虎门销烟是在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关于这三个人的品阶及相互关系,目前很多资料中的记载都不一致。笔者利用详实的历史资料考证虎门销烟人物林则徐、邓廷桢和关天培的官职品阶及相互关系,揭示清代官员制度及其内在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近读黄爱平新作《朴学与清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1月版 ) ,收获良多。清代朴学又称考据学 ,学术界曾作多方面探讨 :哲学史界对皖派宗师戴震等进行过深入研究 ,如许苏民《戴震与中国文化》便是其一 ;史学界对钱大昕、王鸣盛、赵翼等亦曾作广泛讨论 ,部分成果收入中国历史研究会主编《嘉定文化研究》 ;有关清代朴学的论文也时有所见。然而 ,对清代朴学进行整体探研的专著尚不多见 ,笔者目力所及 ,似只有庞天佑所著《清代考据学研究》、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等少量成果问世 ,至于将朴学置于学术史与社会史的双重视野下加以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梳理探析关于社会史研究及书写方法的思想轨迹及实践所探索出的一个具有思想方法性质的心得。作者认为,社会史研究应特别关注那些由各种微观的、具体的、乃至一向被忽略的社会事物、事件和人物构成的"社会史点阵"。社会生活、社会史是以"社会史点阵"为基础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进程规则及其节点链接而来。其探索与实践的"套路",便是通过"抉隐发微,正本清源;俗事探雅,雅题俗做;点面交集,立体通观;关注现实,辨风正俗;民俗语言,别有天地",进而还原和解读"社会史点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刑部贵州省婚姻家庭纠纷档案为资料,从具体案件出发,结合《大清律例》的规定,分析清代婚姻家庭暴力的发生原因、表现形式、后果,等等,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当时家庭内部夫妻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家庭与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伊江汇览》详载清代伊犁地区之疆域、风俗、屯政、坛庙(附祠祭)、水利等26项内容,是现存的伊犁地区首部方志,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该志书对于老君庙的记述,乍看起来是文献记载之讹误,然考诸史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细究其因,应是清代中华传统文化在边疆地区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历史现象。本文将以志书记述为出发点,从"三清"的历史演变脉络及"三教"历史格局的演进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考察和探讨清代伊犁三清殿并置"三教"塑像的坛庙祭祀现象及其深层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彤 《文化学刊》2023,(3):105-108
社会荣誉是社会美善之名,回应美善之事,衬托美善之愿。美善之名是美善之实的社会表征,它带给社会荣誉更丰富的唯实精神和情感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以社会价值为重的价值取向,在多元社会历史背景中,作为荣誉表象、荣誉内涵研究的核心问题,要关注社会荣誉对价值事实的反映原理,关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至高价值,实现名、实价值取向,对社会活动推进目的一致,使荣誉价值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宋玉批评是在经学考据的学术思潮影响下进行的,清代的学者在文学之变、赋体之兴、驳议朱学和评、辨的研讨中,以求实的学术态度切实地评价了宋玉。清代的宋玉批评,是对古代宋玉批评史的划时代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大多数情况下,"华南学派"是学术界的朋友们对研究明清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的一批学者及其学术主张的一种称呼。当我回答我与"华南学派"的关系这类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与"华南学派"共享某种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平台。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对某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也不妨碍我们之间具有各自侧重的研究风格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9.
1996年,王日根先生出版了《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该书运用社会学方法,取向社会史的角度,把会馆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了会馆发展演进过程及其兴盛的背景,深入分析了会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民俗史丛书》的策划与编辑出版历程,总结其在社会史研究上的学术史意义,在于成功地探索、开创了针对社会史,亦即社会生活专门史选题的特定研究方法,将其置于相应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之中进行还原与评价,以及注意"俗题雅作"和点面结合融为一体的书写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从文字"音韵"特点与书法"韵"的表现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字句内容与书法表现的和谐统一,以及自然之"韵"、古人之"韵"与个人的心灵之"韵"的关系问题。只有个人的心灵之"韵"与古人碑帖的内在之"韵"相契合,才有可能临习和创造出具有"神韵"的书法作品。笔者希望对书法"韵"的简析,使人们能够在书法临习和创作等教学方面对书"韵"更重视、更了解,并助力书法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何晓坚 《文化学刊》2008,(2):170-173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社会史复兴以来,相关研究硕果累累。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在琳琅满目的研究成果中,有大量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流民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早在上世纪末,"盲流"冲击波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农民工问题依然是社会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行政监察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自汉以降,行政监察制度发生了转折,行政监察逐渐具有独立性并形成网络化,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封建王朝繁荣以及整饬官员作风、提高官员政绩有着重要作用。同样,行政监察官员在汉朝亦有法律保护,有着明确的授权范围,这也为后世推动形成行政监察制度提供了有效经验。为此,本研究从汉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特征来分析其对现代制度建设的有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连晨希 《文化学刊》2023,(1):223-226
祭祀礼仪作为“五礼”之首,是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政治功能和文化价值。祭祀活动就是通过具体的礼仪形式来表达祭祀者的诉求。在清代,采用的是满洲祭礼和汉族祭礼并行的模式,满洲祭礼的全族性与平等性,无法像汉族祭礼那样彰显皇权至尊。清代满洲祭礼发源于满洲民俗与宗教信仰,在入关之后,清代帝王在保存满洲民俗和宗教特色的基础上,对祭礼进行了改造,在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称帝后,开始出现分流,部分祭礼向汉制靠拢。文章主要通过对满洲祭礼入关前后的缘起、收缩及流变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丰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笔记集大成时代,笔记创作量多质高,名家辈出。梁章钜的笔记创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创作质量,在清代占有重要地位。简约信实、章法自然、博识雅驯、叙写从容的记叙特点,是其笔记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也折射出时代学术潮流与笔记创作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前史传文集中对具有说唱因素的文艺样式的批评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既为后世说唱批评家加深对说唱本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世提高小说地位、推动小说发展的基本批评话语,一直绵延至清代。说唱批评强调小说为正史之补,通过小说附冀于史以肯定小说的价值,从而形成了说唱批评的基本观点之一。还有不少关于优人侍臣运用俏皮话、滑稽模仿表演等手法,以戏谑、隐喻等幽默方式嘲讽时政来取悦君主的批评话语,这实际上确立了后世说唱艺术的两大传统,这就是寓庄于谐、滑稽戏谑的表演传统与讽谏时政的传统,前者是说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和艺术风格,后者则是说唱批评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7.
张蔚 《文化交流》2015,(4):21-24
金石是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与艺术价值。散落各地的华夏金石文献,以存于山东、浙江等文化底蕴深厚之省份为多。清代,受乾嘉学派影响,地方金石志的编修始于其时亦盛于其时,阮元主持编纂的《两浙金石志》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乾嘉道三朝阁老阮元为官政绩卓著,学问广博精深,金石仅为其经学研究的附庸,却是最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之一。乾隆五十九年(1794),阮元出任山东学政,他与山东巡抚毕  相似文献   

18.
和平采茶戏与赣南采茶戏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一部分,见证着粤东地区和赣南地区客家人的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等人文思想,具有较为特殊的地方特色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部分采茶戏多产生于清代中期至末年,种类繁多,各地特色鲜明。详细阐述和平采茶戏与赣南采茶戏在环境、艺术特色以及传承发展方面的差异,对探讨客家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皖南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最具地域代表性的传统聚落之一,以其保存面积之广、完好程度之高、类型之众,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而闻名于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以深受徽文化影响的核心地带黄山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梳理、资料整理,结合地域文化对其传统村落的空间网络特征进行研究,揭示了皖南传统村落具有山环水抱、发展演进、树状分布的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和兼收并蓄、宗族教化的非物质空间网络特征,并通过案例实证,总结了空间网络特征的形成主要与自然环境、人口迁徙、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四种影响因素相关,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宏观整体性的传统村落保护思路,以促进皖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慈善事业史作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广泛开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除发表了大量论述具体问题的论文外,还有多部专著问世。本文试对这些成果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