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且低龄化严重。此现象折射出了当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对生命的漠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纵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它与我国长期缺乏生命教育有关。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如何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对生命理解的误区?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升华生命的境界,追求生命的真谛?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对大学生走向社会,勇敢面队各种挑战和压力,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人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珍惜     
流沙 《知识窗》2006,(8):9-9
堂伯患了绝症。医生说,堂伯的生命最多只有一个月了。 于是,所有亲人都开始以一个月为限,来度量他的生命。一天,两天……堂伯竟然挺过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3.
当宇宙飞船把摄像机对准地球时,会看到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蔚蓝色是地球上大片海洋散射太阳光所形成的颜色,这说明,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在地球上,无论你走到哪里——或在沙漠之荒,或在五洋之底,或在高山之巅——只要能发现水,就能发现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星际,就会发现,星际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可是,人类在太空中搜寻生命已迄百年,为何仍不见生命的存在呢?难道只有地球上的水才能孕育生命吗?或者这其中藏有什么玄妙?残酷的水星际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  相似文献   

4.
从生到死,是人类繁衍发展的自然规律。到了20世纪,人类对于生与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强调生命的神圣、至上,同时也提出了生命的“质量论”和“价值论”,除了关注优生外,人们开始关注“优死”——安乐死。人类对生死观念的更新,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理解的升华。然而,安乐死毕竟是是一个涉及到医学、伦理学、道德、法学、哲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从它的一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火星上面有水已经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了,因为不管是大量的火星探测飞船所临空拍摄的照片,还是人类派遣的火星车的亲密接触,都发现了水仍存在于火星的证据。这个发现不能不立刻激发起人类最大的亲切感和想像力,因为水不言而喻地让我们联想到生命!尽管存在水并不能保证会出现生命,但是至少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那么火星上面的水环境能不能为生命的出现提供足够的条件呢?这是人类最为关心的下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鸡生蛋,蛋孵出小鸡。植物的种子萌发才能长出小苗,而开花结果后又孕育出下一轮生命。虽然个体总在不停地衰老、消亡,但生命本身好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种,不可以额外地无端产生,只能通过个体使生命本身传承。但是又是什么产生了生命呢?又是谁决定了个体无常而生命恒永  相似文献   

7.
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总是说不完。我刊2003年第10期《外星没有明》和《宇宙生命的另类幻想》等对外星生命的种种可能性作了探讨,引起众多读的关注。本从一个新的角度——生命起源角度探讨了生命产生的途径,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8.
金飞波 《百科知识》2004,(11):20-22
5.7亿年前,地球已经运转了40亿年,简单的细胞生命也已经历了约30亿年的繁衍生息,一切准备就绪:地质成熟了,大气成熟了,生物条件也成熟了……一场生命进化史上的盛大戏剧开始上演。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里,众多的生命角色蜂拥登台,天上飞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地底爬的,仅仅在几百万年时间里(对于漫长的地球演化史而言这是极短暂的一瞬)就挤满了地球的角角落落,生命记录原本苍白的地球一下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正在创造人造(人工)生命的消息既让人惊奇,又让人担心。在未来3到10年之内第一个人造生命有望诞生的预言使人们的眼光开始聚焦“人造生命”这个词。那么,人造生命是什么,对人类和社会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5,(4):58-60
在拥挤的人海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生命的坐标。幸运扣是、他找到了,他用自己如火的生命、如炭的感情,在大学的课堂中,在莽莽的青藏高原上追寻着理想和人生。为了进行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道路修筑技术的研究,他多次奔赴青藏高原,将生命融入苍茫雪域,将科学考察视为天职,视为属于自己职业的宿命……他所有的观念、信仰、性格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里积贮了起来,  相似文献   

11.
郝莹  徐秋红 《科学中国人》2009,(11):106-109
一个理想常常能撑起一个绚烂的生命。这是一个人的幸运。有一个人.却用一个理想撑起了无数个绚烂的生命。这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幸运。  相似文献   

12.
Steve  Mirsky  聂辉成 《科学中国》2005,(10):78-78
5月20日,我正在办公室“工作”,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我其实是在网上冲浪。我突然发现不同新闻渠道关于同一个主题的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到底是生命模仿艺术,还是艺术抄袭生命呢?如果我在午餐时向会计师咨询意见,那顿饭可以列入扣除额吗?  相似文献   

13.
栾习芹 《科学中国》2007,(12):42-44
造物弄人。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200多万年,但至今仍不知自己来自何处。面对这样一个千古之谜,人类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验室还原生命诞生的过程,人工制造出新的生命。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科学家终于为制造“人造生命”做好了准备。日前,  相似文献   

14.
基因起源的概念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作为控制生命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怎样在自然界产生和演化的?基因与生命同在。在生命起源几十亿年前的“原始汤”里,第一个基因怎样诞生并开始了基因组演化的第一个世纪——“RNA世界”(Gilbert,1986,Nature)?几十亿年后的今天,智慧与文明从一个称之为“Homo Sapiens”(人类)的物种中产生了出来。在我们自己的基  相似文献   

15.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问题,在20世纪,这个问题进入了伦理学的范畴。面对着动物的生命存在由于人的活动而陷入的困境,生物中心主义提倡克服人与动物关系的陈旧思想,主张以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生物为中心。他们提出“敬畏生命”、“动物解放”、“有机体是生命的目的中心”等观点,建立起一种广义的伦理学。他们的观点对于人类调整与动物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生命型企业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型企业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是超当前经济利益的生命组织,因而具有持续发展的优势。企业的“文化觉醒”,使企业管理从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面,实现了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本文认为企业文化的三个规范性含义--作为经济活动的合目的性意义、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作为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环境,正是建构生命型企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晓冰 《百科知识》2007,(10X):36-38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健康与疾病较量、生机与衰老抗衡的结果。有的人长寿,那是遵循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短寿甚至突然死亡,虽然原因很多,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占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8.
更正     
我很喜欢贵刊3月号的《它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火星生命吗》这篇文章(第86页),文中介绍的机器人Zooe虽然简陋,但是却很实用,最重要的是它能肩负起寻找火星生命的重任。要知道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最重要的一个愿望就是能发现地外生命。但愿这个探测机器人能实现人类的这个愿望——起码能证实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9.
生命复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过程中.生命从来都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上个世纪的大多数生物学家而言.生命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装配而成的。但是.在这些研究者看来.不论“生命机器”有多么复杂.只要把构成“机器”内部的每一个“零件”——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弄清楚,就能认识生命的奥秘。显然.这是一种。还原论”的生命观——生命和非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活动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因此.上个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20.
宇宙很大,宇宙间的星体也接近无数多,许多人坚信其中一定存在有与地球条件一样的星体,且那里生活着与地球人相似的高级智慧生命。 有没有外星人 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宇宙里存在外星人。他们认为生命的演化应该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德雷克教授还从天文学、有机化学、进化生物学等多个科学领域综合分析和提出了一个有关宇宙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数目的方程。在他的方程里,假若银河系(共约有2000亿颗恒星)每1000颗恒星中有1颗附带有行星;而这些行星里,每1000颗中只有1颗具备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大气层;并且所有拥有大气层的行星当中,又只有千分之一的行星具备了生命所必需的其他条件,这样推算下去,即使银河系里真正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只有十亿分之一,那么也至少还有100-200颗以上的行星存在生命。而茫茫宇宙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河外星系还有10亿个。假如每个河外星系有一个适合生命形成的星球,那么整个宇宙也应该不少于10亿个!难怪不少人觉得,宇宙间肯定有与地球相类似的星球存在,而且那里有和我们地球类似的混合大气、引力、水以及外星人。他们甚至还相信部分地外文明可能已经超过了地球文明几百万年,因为比较而言,我们太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