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题型中,常有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针对这一问题,现将其比较的依据及规律归纳总结如下: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1.金属活动顺序: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还原性:K  相似文献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中学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归纳如下:   一、判断金属原子的还原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位于前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强;越位于后面的金属,其原子还原性越弱。从前往后,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二、判断金属离子的氧化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在前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越在后面的金属,其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强。从前至后,金属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三、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将其后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 Na、 Ca例…  相似文献   

3.
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常用的金属活动顺序表是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电极电势值由小到大排列而成的,通常情况下不特别指明溶剂是“水”。然而,溶剂不同时,金属的电极电势也不相同,应予注意。以碱金属在液氨中的活泼性问题为例,讨论溶剂本身的氧化还原性对金属活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当然还跟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性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金属原子还原性:K>Ca>Na>Mg>Al>Zn>Fe>Sn>Pb> (H) >Cu> Hg>Ag>Pt>Au. 对应阳离子氧化性:K+<Ca2+<Na+ <Mg2+<Al3+ <Zn2+ <Fe2+ <Sn2+ <Pb2+<(H+) <Cu2+<Fe3+ <Hg2+<Ag+.  相似文献   

5.
金属,是初中化学中必须重点掌握的一类元素,反映常见金属还原性强弱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更是重点之重点。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分析可见,“金属”已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热点,题型主要包括两类:(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2)有关金属的计算。现结合有关中考试题,对中考“金属”考点作一归纳。一、全问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的命题,主要是以金属活动性顺序所反映的规律为解题依据。这个规律是;金属位置超靠前,金属越易失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步强。亦即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  相似文献   

6.
1.优先放电原理 电解电解质水溶液时,阳极放电顺序为:活泼金属阳极(Au、Pt除外)>S~(2-)>1~->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即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气态金属原子还原性,金属热还原反应方向,置换反应速度等几方面.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气相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用电离势数值大小来衡量,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难易用电离热数值大小来衡量。本文从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电离势分别讨论金属活动顺序。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高中化学教材,其理论知识零乱、抽象、难懂,尤其是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知识虽零散,但仍有规律可寻,现将常见的判断方法和理论依据总结归纳如下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相似文献   

10.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根据标准状态金属在水溶液里失去电子形成低价水合离子的难易程度,按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由小到大排列的一个顺序表.是判断金属、水、氧气、酸、盐反应规律的依据,使学生在探索与之有关的知识及内在联系时,体验到化学规律的科学与严谨. 现将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里,约4/5是金属元素,多数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以下电子,表现出共同的化学性质是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显示出较强的还原性.但由于各种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很不相同,因此,金属活动性也大不相同.一般地说,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单质的一  相似文献   

12.
物质的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去电子的性质(或能力)。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主要可从元素的价态,金属活泼性等这些方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3.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排在前面的金属,其离子在溶液中得电子的能力越差,即金属离子在溶液中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的顺序正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相反.  相似文献   

14.
金属活动顺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但是使用金属活动顺序是有条件的,辩证的,应用时只有根据条件具体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金属活动顺序是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低价的稳定的简单离子的标准电极电势排列的,是从热力学角度指出反应的可能性和趋势。应用该顺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顺序只是金属在标准状态下水溶液中的顺序。第一,金属活动顺序是金属在水溶液中的变化规律,对非水溶液或高温条件下的变化不适用。如在周期表中讨论第一主族元素Li,Na,K的…  相似文献   

15.
一、熟记顺序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可以分为三段背: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二、掌握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反映了如下规律: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从微观看,是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难易的顺序。在此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就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稳定的阳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反之则弱。2.从理论上讲,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红;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三、明确适用范围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  相似文献   

16.
1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常见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K CaNa Mg Al Mn Zn Fe Cr Ni Sn Pb(H)Cu HgAg Pt Au ①从左到右,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②Fe3+氧化能力介于Hg2+、Ag+之间.2 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常见非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F O ClBr I S P C Si  相似文献   

17.
一、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常见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Mn、Zn、Fe、Cr、Ni、Sn、Pb、(H)、Cu、Hg、Ag、Pt、Au从左到右,金属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Fe3+氧化能力介于Hg2+、Ag+之间。二、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常见非金属原子的活动性顺序为:F、O、Cl、Br、I、S、P、C、Si从左到右,原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通常情况下,Cl2、Br2分子的氧化性比O2分子强,是由于O2分子的键能比Cl2分子、Br2分子键能强的缘故;高温下,O2分子的氧化性比…  相似文献   

18.
历次中考,基本上都有关于“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方面的试题,很多同学对此类问题掌握的又不太好,现就这类问题做如下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它的活动性越强,反应就越剧烈,反应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9.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遍布了所有的区,内容十分庞杂。本文就如何学好这部分内容,提出基本要求和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学习元素知识要与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1.将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各氧化态之间的相互转换等与氧化还原知识相联系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其还原性的大小,即失电子形成正离子的能力。在水溶液中,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大小要用其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来衡量。(?)°值越负,金属的还原性越强,越易失电子,化学活泼性越大。若按(?)°值由负到正的顺序排列,也就是将金属按其化学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20.
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仅适用于水溶液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所以 ,金属之间的活动规律在溶液中能得到充分体现 ,非溶液中的置换较复杂。二、浓硫酸、硝酸除外。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 ,生成氢气。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有氧化性 ,它们与氢前面的金属反应不能得到氢气 ,它们还能与氢后面的部分金属反应也不能得到氢气。三、钾、钙、钠、很活泼 ,反应复杂。钾、钙、钠不仅可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