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苏格拉底 他曾经邀请一些富人,当克珊娣珀说她为饭菜寒酸而感到羞愧时,他说:“没有关系,因为如果他们是懂理的.他们会忍受它:而如果他们是毫无善意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他们烦恼,”他会说.这个世界上其余的人为吃而活着,而他自己为活着而吃。埃斯希内对他说:“我是一个穷人,送不起别的什么东西.而我只有把我自己给你。”  相似文献   

2.
长夜如歌     
夜深沉.丈夫的鼾声如一支歌。 而我.却迟迟难以入梦。失眠人的夜是个黑幽幽的陷阱。也许我是太累了。为实现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为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竭尽全力奋而拼搏:为一次无关紧要的小挫折,我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观下.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人,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的实施主体,也是教育的接受对象。也就是说,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更是“为人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更多的是强调“人为的教育”.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即“为人”.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受教育者能获得知识而进行的活动。而在素质教育观下.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然标举现代.又声称体系.就必须是系统的.而不能是封闭的:就必须是多元的.而不能是单一的;就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断裂的:就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以人为敌的。由此可以提炼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四大特征:开放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灵魂:多元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内涵:系统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核心:人本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的旨归.  相似文献   

5.
刘华 《考试周刊》2012,(60):28-29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这是由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认识语言,掌握操作语言的一般技能。但是专讲语言规律是不能代替语文教育的,尤其是母语,因此,这种语文教学只是浅层次的.这种语文教学为语言而语言,为训练而训练.为运用而运用.与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进行社会交际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种语文教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课堂语文的制约,因而总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效率也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就是把燃烧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装置”.电极为惰性电极不发生任何反应,而是引入两极的适当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众所周知,燃烧反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燃料被氧气氧化,而氧气本身被还原的一个过程.在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而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必然是将发生氧化反应的燃料气导人负极,而将发生还原反应的氧气导入正极.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检验、引导和督促教育发展,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什么样的考试制度,就会有相应的教育制度和人才现状。就目前我国而言.推进素质教育的阻力之一是考试还不够科学.以致考试手段变成了考试目的.为成才而学习变成了为考试而学习.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的成长.本文就如何考试有利于素质教育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和丰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杨明晔 《考试周刊》2010,(55):163-163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0.
艺术求美,人性求善,教育求真。随着假冒伪劣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喷薄涌人.教育也开始需要打假了。一、办学方向需要打假办学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办学的方向.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要有一套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科学而又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以理念为指导、以目标为方向.有板有眼、有张有弛。而现实,我们的校长都是教而优则校长、稍略培训就校长.都是打到那里算那里.  相似文献   

11.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必要,可以采取正面教育、加强实践锻炼多种手段展开实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处于缺失、虚置状态。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缺失,思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对人们荣辱意识的培养,成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意识、教育内容、教育路径等方面进行创新,逐步构建与时俱进的内含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深刻认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确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目前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领域中的一些制约青少年正确荣辱观形成的因素,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出了对策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和意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中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隹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男女大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年级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在人民观、生活观和劳动观上的平均分低于总体荣辱观平均分;大中学生在劳动观、人际观、义利观、法纪观、生活观和总体荣辱观上性别差异显著,且在对八观的具体分析后也发现在劳动观、人际观、义利观、生活观上,女生几乎在...  相似文献   

19.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一贯精神和基本价值方向,是“五爱”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道简易行”以及对道德主体性的高度重视。实施“八荣八耻”的有效途径是循末以及本、谨外以养内以及分层次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既体现了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把"八荣八耻"与学校开设的国防教育课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推动学校形成良好和谐的校园风气,而且又可以增进学生读书学习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