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才的爱因斯坦“我不能容忍这样的科学家,当他们手里拿有一块木板时,他们总是在最薄、最容易钻的地方钻许多孔。”———爱因斯坦1879年的3月14日,爱因斯坦降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户犹太人家庭。出生时他硕大的头颅把父母吓了一跳,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是个畸形儿。幸亏医生及时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医生告诉他们,孩子长大以后,畸形”就会得到矫正。长大以后,他的头的确变周正了,不过他脑袋后面的枕部却一直是呈奇怪的三角状。一种流传甚广的误解认为,少年爱因斯坦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具有语言表述障碍。这完全是因爱因斯坦的自谦而带来的以讹传…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作为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赢得世人无尽的赞誉.不过,即便最伟大的科学家亦会犯下许多错误,作家汉斯·奥哈尼亚在一本名为<爱因斯坦的错误:天才的人性弱点>的书中,列举了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犯下的一系列错误.  相似文献   

3.
在1905年,爱因斯坦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名英雄.他对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以及布朗运动的开创性贡献被公认是英雄式的贡献,尽管在那一年,这种承认尚未来临:他仍然是瑞士专利局的一位低级办事员.但承认很快到来了.人们有把握声称,爱因斯坦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英雄,或者甚至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本次大会本身就是证明:杨振宁在开幕式上所作的大会演讲,其主题就是爱因斯坦.在完成爱因斯坦未竟事业即建立物理世界统一理解的事业的意义上,杨振宁视自己为爱因斯坦的继承者,很多其他物理学家也是这样看他.本次大会有好几个关于爱因斯坦的大会演讲,我没有完全统计过有多少篇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提交给本次大会.不论如何,无须赘述这种没有争议的主张.那么,到2050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地位又会怎样呢?这是我现在要讲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歪笔 《知识窗》2010,(10):23-23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却还在为他的生计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中奥斯特瓦尔德被称作“科学伯乐”,因为他曾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爱因斯坦想到了向奥斯特瓦尔德自荐.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奥斯特瓦尔德.希望能在他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但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回音。  相似文献   

5.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26岁。像所有为生计奔波的普通人一样,他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按部就班地上班,做着一个忙忙碌碌的小职员,以菲薄的薪金供养着年轻的妻子和新生的幼儿。这样的环境似乎与前沿科学搭不上边,他没有机会听学术报告,也没有机会参加学院的讨论班,和他交往频繁的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6.
正事件美国科研人员于今年2月11日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在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引力波的发现有可能使天文学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爱因斯坦当初认为引力波太过微弱而无法探测,而他也从未相信过黑洞的存在。不过,我想他并不介意自己在这些问题上弄错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所长布鲁斯·艾伦引力波提供了一种人们看待宇宙的全新方式。(人类)探测到引力波的这种能力,很有可  相似文献   

7.
<正>抗炎药治好了抑郁症美国一位名叫麦克的年轻人以前常常陷入抑郁之中。1995年的某一天,他感觉自己完全崩溃了。他尝试服用过量的止痛药来结束自己的性命,不过最终医生把他救活了。之后的15年里,他尝试了各种抗抑郁症药物,忍受着药物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例如恶心、失眠和焦虑,但情况一点也没有好转。直到2010年,麦克接到主治医生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由美国  相似文献   

8.
奇闻妙趣     
《科学生活》2009,(2):32-33
可持续生活:美环保男子坚持一年不扔垃圾美国洛杉矶有一位摄影师叫戴夫·查米迪斯。在近一年时间里,他坚持没有向外扔一点点垃圾,并且他希望自己的做法可以鼓励其他美国人效仿。39岁的查米迪斯的绰号是"可持续的戴夫",他将自家的垃圾循环再利用,或者将它们储存在地下  相似文献   

9.
西阳 《今日科苑》2005,(6):38-38
有时候,一个人的好坏是很难界定的,比如美国的托马斯·哈维博士,是他制造了“爱因斯坦大脑之谜”;50年后的今天,又是他自己揭开了这个谜底……悄悄取走爱因斯坦大脑50年前,他悄悄地取走属于艾尔伯特·爱因斯坦遗体一部分的一块2.7磅重的灰色物质——以致  相似文献   

10.
张琦 《知识窗》2013,(1):41-41
美国大选正式投票前的一周.也是奥巴马首届总统任期里的最后一周.他和罗姆尼都迎来了大选最关键的时刻。两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争取选民,想为自己的当选最后努一把力.然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飓风“桑迪”也于此时突然袭击了美国东部.给美国多地的交通和电力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05,(7):27-29
在华人科学家中,最有资格谈论爱因斯坦的,大概要算杨振宁先生了。7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他还将就爱因斯坦成功的因素做一些个人分析。  相似文献   

12.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当这三个名字并列出现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14到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答得好,不过你要是向一个十四五岁、刚刚走出电影院的美国少年问同样的问题,他十有八九会兴奋地说:"这当然是那些无所不能的忍者神龟了!"文艺复兴?抱歉,没想起来.没办法,这四只与伟人重名的动漫海龟(还有一个叫"爱因斯坦")早在上世纪就借助动画片风靡世界,2007年忍者神龟最新的翻拍电影又横扫了美国春季影坛,再次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海龟热.  相似文献   

13.
淡泊     
爱因斯坦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他成名以前,一个朋友见他衣冠不整地在林荫道上散步、就关心地对他说:“爱因斯坦先生,您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不认识我。”在他成名以后,这个朋友又一次碰上趿着拖鞋散步的大科学家,就又上前说道:“爱因斯坦先生,您现在是大科学家了,现在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都知道我。”爱因期坦如此回答道。  相似文献   

14.
装满细菌的电池一提起发电,你肯定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等。你可能想不到,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其实也能发电。 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技术发展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1900年,当马克斯·普朗克坐在他柏林寓所的餐桌前,为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量子理论进行最后润色时,寓所内唯一的“计算机”就是他自己。当普朗克想吃点东西的时候,他并没有像今天人们在想吃东西的时候一样打开冰箱,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冰箱,也没有任何类似的家用电器。天空中没有飞机翱翔,大街上也没有汽车驶过,因为这些东西当时还都没有发明,当年轻的艾伯特·爱因斯坦突然产生灵感的时候,他的思路不会被收音机、电唱机、电话或者电视打断,因为这些东西全都尚未问世。一年后,三声微弱的信号预示了将会改变所…  相似文献   

16.
据传,二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海军实施了一项使驱逐舰隐形的秘密计划。美国“可畏号”驱逐舰上安装了一种特殊装备,所利用的原理是爱因斯坦的磁场可以引起光纤弯曲的理论。为此,1943年10月在费城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试验:使驱逐舰周围的光纤弯曲,从而达到使驱逐舰隐形的效果。这个有关费城实验的故事后来成为一本畅销书,并被拍成了电影。不过这一荒诞离奇的故事经不起大量的调查研究,“可畏号”驱逐舰上也没有一位人员站出来证明它的真实性。故事提到的实验发生的时候,艾尔德里奇驱逐舰正停在巴哈马。此外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也并未证实光线可以发生这样的弯曲。但是,隐形技术一直萦绕在科学家的头脑中,他们想方设法将隐形技术从幻想成为现实。近期,新一代的隐形技术终于有了初步成绩。  相似文献   

17.
正1996年7月19号,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手执火炬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圣火点燃。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会选择本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点燃圣火,而在20多年的拳击生涯中,阿里曾获得过一枚奥运会金牌,并22次获得"拳王"称号,他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非同小可,因此由他来点燃圣火再合适不过。阿里在拳击场上的精湛技艺令人叹服,有人形容他的出拳像蜜蜂刺人般出  相似文献   

18.
细菌发电     
提起发电,人们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其实,作为微生物的细菌也能发电。细菌发电由来已久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做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电子,电流能持续数月之久。此后,各种细菌电池…  相似文献   

19.
离奇的死亡案最近,美国一些地区正上演一部和神秘"幽灵"有关的恐怖大片,不过,这部大片不是在银幕上放映,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立体展映——对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卫·伊万斯来说,2007年9月17日,是他一生中最痛苦也最困惑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他活泼可爱的14岁儿子阿龙,因莫名其妙的头痛,痛苦地告别了人世。医生对阿龙疾病的最初诊断是:不是感冒,是脑神经痛;紧接着,医生发现它的头痛症状异常,最后断定是脑损伤,但这是一种让医生自己也觉得蹊跷的脑损伤,因为脑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外部物体的碰撞,或者误食被化学污染物沾染的食品等,但在阿龙身上都找不到这些原因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相对论,为他博得了巨大的声望。不过理论毕竟要经过检验才能被科学界承认。于是,爱因斯坦提出可以利用“引力透镜”证明自己的相对论。引力透镜就是指,当光线经过大质量的天体附近时,会因为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发生弯曲,就好像光线穿过凸透镜发生弯曲一样。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带领考察队在日食时观察到太阳对星光的这种弯曲作用,从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至今日,天体物理学家依旧把望远镜对准引力强大的区域——那些遥远的黑洞,希望能够发现引力更多的秘密。引力能够让光线弯曲,这在当年曾经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