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都知道“画龙点睛”的故事,也知道“点石成金”的来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让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进发,让孩子们的智慧之火在巧妙一“拨”下熊熊燃烧,尽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模型建构的过程当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文章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意识地引入时代故事、背景故事、作者的故事,还原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情境,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还原背景”.还原背景是一个故事趣味化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系统化的过程,是一个思考深入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教师,尤其是在高三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即使多次强调,仍然会一错再错,防不胜防.难道学生不能出错么?当然不是,错误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由知之少到知之多的学习过程的必然,是能力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的必然.在高考的备考复习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忽视甚至是痛恨错误带给我们的冲突,我们应当利用这些冲突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是一支潜力股,没有人天生就是被否定的,即便人人皆卑微如草芥,我们终究还有与命运尽一搏之力的勇气,夸父逐日又怎样,精卫填海又何妨,倘若人生果真悲苦,我们亦不能阻挡自己穿行其间的志向与豪情。  相似文献   

6.
《促织》在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罪恶这一内容上有它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为人迂讷"的成名为了缴纳促织,"薄产累尽",屡遭官府杖责,最后几乎家破人亡.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从肉体到精神的蹂躏和摧残.这是小说表现的思想性之所在.但这种思想性,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逻辑概念形  相似文献   

7.
月,是古诗词当中常用意象之一,以其清高明净之美、渺远幽深之境、善感多情之意倍受历代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喜欢借月抒怀.因此,这轮览尽世间沧桑、看够人心机变的月亮便异常生动鲜活起来,成为一个多情的使者,向后人传达和诉说着缕缕情意.  相似文献   

8.
秋蝉辞     
或曰:蝉隐于地下十数年,一朝见日,七日之期而后没,不复再生,其或异于蜉蝣之朝生而暮死,或异于龟鹤之碌碌而百年。其生或曰壮,或曰美,或可曰奇。夏日临风,闻蝉鸣者多矣,而寡有人知其隐没十余年。此隐之时,或可冻馁而死,或因蛇蚓而死,或病死,或窒息而死。或饱死,或曝日光死,其死者亦多矣,而终盼其七日之辉煌,于是高歌,言人之不能言者,倡人之不能倡者,尽人之不能尽者.终人之不能终者。而于此七日,亦有虞险,或有螳螂黄雀之虞,或有风雨交袭之虞,或因蜕而不利死,或因为捕虐击死。其能尽意者少矣。于是,余叹曰:蝉者,天下之大不易者矣。  相似文献   

9.
【自读导言】  1.此文不能仅仅当作感想来读,而应该看作是对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的精深论著。  2.体会作者字字珠玑的语言与文学技巧。【自读程序】  1.故事切入法  《伊索寓言》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本文却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写他人之所不能及,别出心裁,写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将《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与此文所引,两相比较,自然就能读出钱文之高妙来了:  ①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的道理。  ②蚂蚁和促织的故事原题作《蚂蚁和蝉》,…  相似文献   

10.
一、故事教学的意义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而在听讲故事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学习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运用故事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英语的字、词、句,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说英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生动的故事情境当中去。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熟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神医扁鹊见到蔡桓公,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久病缠身,不料蔡桓公讳疾忌医,不听劝告而丧命。这个故事赞扬了扁鹊的医术高超。但辩证地看,不难看出扁鹊医术有余,而医心乏力。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缺少艺术性的劝说,往往会适得其反,受众不接受医治,最终扁鹊没有尽到医生的责任。如此看来,扁鹊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神医,空有一身高超医术却治无从施展,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有许多类似于扁鹊的教师,他们高学识,高智商,  相似文献   

12.
舜帝传说情节单元与民间故事母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舜帝传说与民间故事有着宽广而深刻的联系,一方面,原生态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作为原型对民间故事的母题产生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民间故事母题当中的因子又渗透到再生态舜帝传说当中使得舜帝传说更为丰富多彩.舜帝传说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故事的传统主题和母题原型.而民间故事中,难题考验故事、孝子故事、灰姑娘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仙女救夫型故事和恋人殉情故事与舜帝传说的情节单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画家作画很讲究虚实笔法.清代画家方熏说:"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山静居画论》)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集》)这里说的烟霞锁高山,断脉映远水就是以虚写实的笔法.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画院招生曾出过一个画题,叫做"深山藏古寺",有的应试者画  相似文献   

14.
重读之书     
小泉八云曾劝人不要买那只读—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读书箴言,也是买书箴言。中国古语所谓书籍汗牛充栋,洗如烟海.在机械生产的今日.一个人即使财力和精力都胜任.恐怕也不能读尽所有的书.买尽所有的书。因此.我们在不十分闲暇的人生忙迫之中.能忙里偷闲.将自己所喜爱的读过的书取出重读一遍.实是人生中一件愉快的事.  相似文献   

15.
师 :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项链》这篇小说精巧的构思。玛蒂尔德终于有了这么一次机会 ,她花去丈夫的四万法郎积蓄 ,做了一套漂亮的衣服 ,又借了一串华丽的钻石项链 ,晚会上她又出尽了风头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如果故事到此 ,并没有丢项链 ,玛蒂尔德又回到原来的生活 ,终其一生 ,同学们认为如何 ?(讨论 ,情形热烈 )生甲 :那就只是一个平常的故事 ,情节无波折 ,读来平淡无味。生乙 :如此 ,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特征就不能充分表现出来。生丙 :那样 ,主题不深入 ,讽刺性不强。师小结 :所以丢项链是情节发展之必然 ,又是人物性格使然 ,此为作…  相似文献   

16.
一、引诗导入有这样一句古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它张扬了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欢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古代读书人中举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给  相似文献   

17.
孤独与理解     
有一个孤独的人。他告诉了我他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他说世人不能理解他。他只希望得到我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我尽一切努力去理解他——然而不能。于是我“煞有介事”地“教导”他一番。我给他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的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了人类建造…  相似文献   

18.
一本好书,就是一扇明亮的窗。通过这窗,你能领略到你无法亲身经历的风景和故事。一生当中,这样的窗开得越多,眼界和心胸便越开阔,学识和内涵便越丰富。也许正因为如此,苏轼才会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远大目  相似文献   

19.
汪太太是个"人物"。她的人生故事不能从一时一地之叙述的字面中获得,需要仔细而全面地参照比较、组织重建才能真正理解。同样,只有真正理解了汪太太的人生故事,我们才能弄清楚《围城》相关叙述的真实含义。对汪太太人生故事的重建再次证明了《围城》独一无二的叙述匠心。  相似文献   

20.
朱子语录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咎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