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寿多涓 《湖南教育》2001,(20):35-36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和连续两问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按照解题思路的难易,从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题目人手,教学已知三个条件的最基本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为以后学习已知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用两次)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学生解答只有两个已知条件,又要先求出比一个数少(多)几的数,再求和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感到困难较大。现在,笔者想就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提出一个教学设想。一、揭示“变因”,沟通联系教学这种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下称“两步应用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揭示一步应用题变化发展为两步应用题的“变因”,由此沟通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变因”就是求出题目的所求问题的结果的一个隐伏着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它由两个相关的一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组成。在教材中有两类:一类是给出三个已知条件,用两步计算,如例1和例2;一类是给出两个已知条件,其中有一个隐蔽的条件,解答时需要先找出这个隐蔽的中间问题,才能计算,如例3。教学好这类应用题,将有助于突破解答其他多种两步应用题的难点,为学习多步复合应用题打下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始,它的难点在于提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如何提出中间问题呢?需从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找条件,或从已知条件来考虑能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解答多步计算的应用题可以依此类推。因此教好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好复合应用题的关键,也是由一步应用题过渡到多步应用题的桥梁。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加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应抓住以下几点: 一、抓好基础,做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一步应用题组成,因此教学前应先复习并要求学生掌握好以下知识。 1.熟练解答已学过的五种加减法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5.
部编六年制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又是连结简单应用题和多步计算应用题的纽带。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现设计如下复习题组,供老师参考。一、抓结构,理清脉络 1、先列式计算,再把这两道一步计算  相似文献   

6.
第四册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教学的起始,是从—步计算应用题向多步计算应用题过渡的转折阶段,难度较大。初学时解题往往弄不清楚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容易受一步计算应用题思维定势的影响,未理解题意就简单化地拼凑算式,因此错误率比较高。两步计算应用题与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有明显的不同。简单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是直接发生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是间接发生关系的,要求出最后的结果必须首先抽出一个隐存的中间问题。为了沟通两种解题思路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一步计算发展到两步计算,是学生在认识应用题结 构和学习解答应用题方法上的一次飞跃。解答两步 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提出 一个中间问题。怎样找出这个中间问题是教学的难点,九 年义务教育教材在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独立成块编排了 连续两问的加减应用题。这样编排,既可以提高学生解答 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又对集中地为第四册第一单元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作好必要的铺垫。怎样搞好这部分 教材的教学?根据我们的试教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减两步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一些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刚开始学习的两步简单应用题。难点是:①理解题中隐蔽的中间问题;②计算时题中的一个数字(条件)用两次。为了抓住关键,教学这部分知识,可分三层来安排: (一)基本训练补充条件,并口述补充条件的思考途径。小华有( ),( ),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后得到:(1)小华有故事书16本,连环画10本,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条件,一定要先看问题要求什么,即根据问题的要求,来补充适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各类一步计算的整数加减应用题基础上引入的,是复合应用题的开始,在整个小学应用题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下面就本单元教学谈一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第6~8页),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由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复合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知道有  相似文献   

12.
《两步应用题》的教学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学习三、四步应用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学例1又是学生学习两步应用题的第一步。例1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难点是找中间问题。 一、导入新课,运用迁移规律 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已经掌握,它是解两步应用题的基础。先将教材的例1改成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作为准备题:(1)新华小学前年植树125棵,去年植树146棵,前年和去年共植树多少棵?(2)新华小学前年和去年共植树271棵,今年植树的棵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前,找准联系,作好铺垫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见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00页)是由简单应用题发展而来的。教学前要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熟悉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为学习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1.例1和例2教学前的铺垫练习。100页的例1,是由“求剩余”和“求和”这样两道简单应用题纽合而成的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102页的例2是连续“求剩余”问题。在解题思路上,这两个例题都是  相似文献   

14.
小数第四册应用题,是应用题教学中承上(三册的简单应用题)启下(今后的多步应用题)的环节,是学生学好一步、两步应用题,为将来学习多步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在这个关键环节,教师应抓住两个重点:一是抓好一步乘除应用题中的“求一  相似文献   

15.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这一册的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三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三部分。本单元共有10个例题,8个练习,需要16课时完成。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较复杂的混合式题和三步计算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混合运算(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六册学习的混合运算是小括号中只有一步计算的题目,如:(440-280)÷(300-260),本册学习的是小括号中含有两级运算的题目,如例1:100-(32+540÷18),在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然后,出现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即例2:4…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就必须摸清教学现状,以便提出改进措施。为此,我教研室曾对全区应用题教学现状作了摸底调查。(二)做法。分年级定内容,分学校定时间,分步数定标准。在不复习的情况下统一试题进行调查。具体做法是:①按整、小数应用题的阶段性,分别了解一、二年级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对三年级调查;二、三年级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对四年级调查;三、四、五年级的多步计算应用题,对六年级调查。②为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第58页例3)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搞清解题思路,抓住中间条件(即间接条件),掌握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一) 认识与记忆记住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 理解 1.说出应用题的情节,整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能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分析加减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能提出加减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说出解  相似文献   

19.
两步(含两级运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学了两步加减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的,和两步加减应用题相比,在题中同样也有个隐蔽的“中间问题”。我们在教学这部分教材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1) 两  相似文献   

20.
一、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在期末复习中,若对全册数学内容系统整理,整体布局,则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科学化有所裨益。如把万以内的加法、减法、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等计算方面的知识,纳入“计算”这一范围中,从法则入手,有条理地复习。应用题的复习,则可把全册应用题集中起来,分成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两部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系统复习。二、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本册教材中,有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