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民的科技教育要围绕农村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具体的说,就是在培训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突出一个“活”字。  相似文献   

2.
农村科技文化大院在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培养新型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存在农民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提供的公共文化教育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培训功能没有达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文化大院的教育功能,就必须明确教育对象,丰富教育内容,提供人才保障与资金支持,确保农村科技文化大院教育功能发挥的经常性与持久性。  相似文献   

3.
动态     
《中国培训》2004,(2):62-62
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要符合“三项需求”新华网载文: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日前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表示,农业行政部门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一定要符合农民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用人用工单位的需求。农业部日前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湖北等10个省份的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同时,还将启动《2003—2 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张宝文指出,今后各级农业部门要不断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完…  相似文献   

4.
信息库     
要闻吉林有了农民远程教育网新华网报道: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站点12月10日正式开通。这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的“吉林省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农民远程教育是利用卫星宽带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微波网络等传输农村实用技术及其它多媒体信息,对农民进行综合培训的一种现代化的农民教育培训方式。农业远程信息中心通过卫星接发收设备,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直接发送到亚洲三号卫星上,再通过亚洲三号卫星将多媒体课件送到分布在农村各地的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基点上。农民通…  相似文献   

5.
朱跃明 《成人教育》1996,(12):20-21
科技培训要见效农科教统筹最重要朱跃明“农民要致富,科技培训来引路”,近几年在广大农村已形成共识.同时,各级政府和与农村建设相关的部门、行业也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培训的投入。从形势上看,已形成了加快农村科技培训与科技推广的有利时机。但为何一些地方在具有良...  相似文献   

6.
培训“科技当家人”不能走过场目前,一些地方扫盲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农民教育的重点由学文化转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而且提出了为每一农户培养一名“科技当家人”或“科技明白人”的响亮口号。这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振兴农村经济,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据笔者了...  相似文献   

7.
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首批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试点县,东平县分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中,探索建立了行政推动机制、技术培训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增强了各级抓好“三进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改变了过去重生产、轻科技的现象,推动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培养新型农民。近年来,我们改变过去在县或乡镇办班的模式,把农广校的教学班办到农村里,把课堂搬到农民的家门口,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实现了农业教育与广大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学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增强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送教进村,广泛开展培训教师进村,教学媒体进村,培养人才进村的“三进村”活动,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是大规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得力举措。  相似文献   

9.
论"三农"问题与就业创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小康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小康建设,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农民扶贫开发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力量,将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迁安市农广校自2000年以来,充分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培训效果,在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各地各部门自 1996年以来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为农民办了大量实事好事。“三下乡”活动不是临时的应急 ,也不是对农村单向的赠送或给予 ,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增强农民吸收、消化“三下乡”成果的能力 ,改变农村科技、文化、卫生等落后的状况。在开展活动中要突出集中培训。西安市结合实施“欢乐的村庄”、“希望的田野”、“健康的农家”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 ,集中开展专项培训。 1999年全市有 4 0 0 0多人次的科技人员下乡进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培训 ;卫生部门不…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临沂市农民素质的现状,决定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培训新型农民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新农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农民五种意识的培养;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支撑的高度,抓好农村人力资本队伍的培养;整合临沂市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临沂市农村劳动力综合技能培训人才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之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新世纪中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保障出发,论述了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强调必须整合与优化农村科技教育资源,切实形成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中国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使农民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动态     
部委进一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9月26日,农业部在重庆召开全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重点抓好湖北等10个省的5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县,全面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同时,全面启动《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通过“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讲话中说,解…  相似文献   

15.
李永贤 《继续教育》2004,18(6):35-3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依托农广校、农科教实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载体,采用“教育培训与提高劳动素质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广泛开展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培训农民119.88万人次,其中绿证培训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农利国富民──我区实施“231工程”5年结硕果裴勇俊,陈晓东以“扫文盲、扫科盲,学文化’.学科技、学经营管理,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内容的“231工程”扎根于宁夏山川5年来,现已普遍开花结果。实践证明,这项具有宁夏特色的农民教育工程,是我国农村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整体上偏低,与我国传统的重政轻技观念、小农生产方式及城乡二元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农村教育、培训机制、法律不健全,也影响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加强科技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积极引进项目,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浙江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以丽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欠发达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农民科技素质偏低,农民培训面临的问题多,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发展任务重,因此需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联动、分类培训”的全覆盖农民培训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农村的地理条件,环境气候和市场需求,我村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培训教育,将全村的科技人员分为水稻、经作、蔬菜、畜牧、林业等专业科技知识培训。通过实施农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岗位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把学化、学科学知识与当地生产结合起来,推动农村农业科技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