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题与业绩     
马双有先生,笔与他素昧平生,但却在《语教学之友》《中学语》等刊物上常见其大名。今年第6期《语教学之友》刊发了他的《语,要不得短期效应》一,看后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昔人论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著名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海扬帆——王希杰语言随笔集》(朱峰编,王希杰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下文简称《语海》)在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王希杰先生七十华诞前夕出版发行了,这无疑是献给王希杰先生七十大寿的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证《方言》对《尔雅》古今语的记述。一方面,从《方言》描写词 语纵横两层面这个角度,论述了《尔雅》古今语在《方言》中记录为古语词和西汉方言词; 另一方面,《尔雅》古今语到了西汉遍布华夏各地,如分布于关东西,分布于某地某地间, 分布于某地,同时根据详实的数据得出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结论,而且,《方言》对某地 间 方言词的辨析反映方言与通语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文章最后,将《方言》对《尔雅》古今 语的记述依照林语堂“十四个方言区”—一列举,推断出方言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某些方 言具有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徐同林 《现代语文》2006,(4):121-124
语能给我们什么?似乎什么也不能,尤其在此讲求实用、实惠、实在,盛行功利的当今。于是,就出现一种见怪不怪的悖论——语“无用”,“难学”,“无效”,所以就不必学,自然也就不用教了。学生不学——老师难教——校领导也就认为大学语课(中小学必修,且不详论)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了。大学语的逐步边缘化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甚至焦虑与讨论。(参见刘芳《课时学分萎缩必修变选修“大学语”走向边缘化》,《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日;刘擎《中国大学语正处于“紧急状态”》,《新京报》2005年11月2日:温儒敏《正视大学语教育的实际问题》,《新京报》2005年11月3日;刘成友《从大学语到大学人》,《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0日)  相似文献   

6.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语的操作活动都用“教育”一词来表述,如:“语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总结我国语教育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教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第一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陆续颁布,  相似文献   

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F0003-F0003
“语教学研究”为我国名语言学家、语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生前所题写。秉承先辈遗志.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与《语学习报》社联合创办了融学术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研究性月刊《语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学生专升本的要求,选择的语教材往往是自考的《大学语》的教材,或是成人高考的《大学语》,也有的院校用的是其他版本的《大学语》,各类《大学语》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按照体可分五个部分:议论、记叙、说明、诗词曲赋、小说。本教材特别注重了知识的归纳整理,凝结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等现代教育思  相似文献   

10.
《语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充分关注,笔试图以本作为引玉之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国语》与《左传》是先秦典籍中的双璧,但两千多年来二者的地位却相去甚远。从近二、三十年出土文献中的“语”类作品出发,重新审视《国语》的性质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国语》是先秦“语”类作品之集大成,是我国国别史的始祖,对司马迁《史记》的创作有重大影响。《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对中国史学史上历史的文学化和文学史上文学的史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钱威 《教学月刊》2000,(12):6-9
1997年11月《北京学》在“忧思中国语教育”专栏中发了三篇章,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教育手记》、薛毅的《学教育的悲哀》,从此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语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在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论争的章,成为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后来集中反映语教育研究论争的有两本书,一本是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本是孔庆东等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审视》)。  相似文献   

13.
公示语翻译在21世纪已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国内三大翻译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以来有关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文章,对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内容以及洞见做出总结,为今后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据笔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目,名学吕叔湘撰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徐楚知 《教育导刊》2001,(13):19-21
《小学语教学大纲》修订版反映了我国小学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它对小学语教学进行一系列重要调整,其中把“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就成为小学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现结合沙面小学所探索的协同教育实验,谈谈笔对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协同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徐龙年 《教育探索》2003,1(10):64-66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目前指导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学科教学最权威、最具法规性的课程标准。新标准继承和发扬了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规定。只要按照新标准的规定去认真实践,我国的中小学语教育必将迎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查阅、梳理了1989年1月—2007年2月国内三大翻译刊物《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所发表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介绍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概况,分析了其特点,提出了对公示语翻译的看法,期望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期中,沈士军老师撰写的《关于(语读本)使用方法的几点看法》一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早读或午读时间来“集体朗读”《语读本》的好方法,令读颇受启发。但是读后细想,笔还是觉得学生的早读或午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他们需要熟读或背诵语课本中的篇目。再说,《语读本》中所有的篇目也并不都适宜“集体朗读”,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3月28日发表了叶敬之先生《语考试扔出烫手山芋》一,介绍了语科《考试说明》中高考作的要求增加“感情真挚”一条,可是阅卷老师很难把握,因为此要求有诸多弊端。4月9日该栏目刊发了《一名高二学生的复习资料清单》一,详细介绍了河南省郭华丽同学的30本复习资料。我是一名高中语教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教学,读了这两篇章,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的颁行,新课程理念进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阶段,语课堂教学步入了一片新天地,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活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笔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