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官厅水库流域张家口地区为例,针对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对区域现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流域长远发展,提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流域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前,许多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为此,结合土地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土地集约生态化利用过程中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性中 《资源科学》2000,22(5):63-68
滇西北地区是云南地势和纬度最高的区域,土地资源以山地高原为主;陡坡地多、平地少;高寒层土地多,低热层土地少;垂直分异明显,水平分异突出;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近年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陡坡垦殖和轮歇种植日趋严重,造成森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使人口-土地-环境矛盾日趋突出,导致贫困人口较多,部分人口失去生存条件。本区面临生物资源保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应从人口-土地-环境互养共生角度出发,树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因地制宜,调整用地结构;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土地开发条件;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开荒节流,实行土地整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控制人口增长,调节土地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干旱绿洲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出发,建立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新疆吐鲁番市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与策略选择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该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背景,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层次目标和影响因素,重点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数量、质量、效率3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包括内涵型土地开发模式、立体化土地利用方式、主动型土地保护策略和诱致性土地管理机制的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许月卿  罗鼎  冯艳  彭建 《资源科学》2010,32(9):1752-1760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 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 的Landsat -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 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 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0年以后,由于生态建设相关政 策和项目的实施,流域内旱地和裸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工矿用地呈持 续增加趋势;1973年-2007年,各地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灌木林、灌草 地、有林地、其它林地、旱地和裸岩地之间的转化,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流域内绝大多数地类分部 的平均海拔高程和坡度呈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空间在扩大,趋向于高海拔和陡坡地区。  相似文献   

7.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城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了各县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协同进化,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资源科学》2009,31(12):2047-2054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与中原王朝政权的兴衰相关联,边疆地区的安宁和发展,将有赖于国家的繁荣昌盛;③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功效,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起到了重要的铺垫;④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的供给能力;⑤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需要更注重于结构和质量提高,在总量上控制开发规模,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城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共选择了2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1991年、1994年和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1997年与1991年相比,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35%和12.23%,若不加以重视,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可持续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江阴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必须从人口数量控制、用地结构优化、环境污染控制以及增加农业投入等4个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万物之本,土地资源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的规划和使用直接关乎着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对土地的需要与可利用土地面积的持续减少,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化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需要优先思考的问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惠及千千万万子孙后代的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本文将从我国土地资源的外在环境与内在发展机制两方面,进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促进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要方法,构建了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层次结构,通过频率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选取了24个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权重的确定、评价矩阵的建立和运算模型的选取等模糊综合评判重要环节进行了阐述。采用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各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下游〉中游〉上游。评价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
浅议影响青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伟 《青海科技》2002,9(3):29-31
通过对青海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制约因素的论述,进一步说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土地利用范围,利用方式与利用结构等,既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与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因此,探讨如何加强与改善土地利用管理、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从县域经济重要性的角度分析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采用“多指标集合度量法”的概念和模型,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和指标层等不同层次,目标层反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总体目标,准则层反映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个准则,即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以江苏锡山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方法与单指标多角度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对每项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过程的评价,评价了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寻找目前与将来影响锡山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土地利用与管理目标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分区及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伦贝尔市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特点、利用方向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科学地认识这些差异,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园地制宜地指导农牧业生产,对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非常有益。文章针对性地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土地利用及发展方向,并指出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结合实际,针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经历了一个生态系统逐步退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地表水文解体、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衰败、风沙灾害加剧等5个方面.分析指出,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环境恶化已经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有关统计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资源分配与下游地区来水量减少、生态退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区域之间水资源分配不均和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流域下游地区水资源紧张、生态退化的根源.最后,从系统的观点和人文的角度出发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及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主要经济地区之一,是国家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大西北的纽带与依托。河西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规模,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本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本文对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天然地表水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天然地表径流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动态过程、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的涵义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目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循环经济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