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当前安顺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余永正老师的两节语文课。对余永正老师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师情动辞发,学生鉴文入情;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就《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谈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认为,知识的情境化,可以让知识鲜活、丰富起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能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生命、活力,能够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通道。对于情境,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李吉林老师将其概括为"情景交融,境界为上"。李老师据此提出了语文情境教学的四大元素,即"真、美、情、  相似文献   

3.
符礼科 《江西教育》2012,(10):23-23
<正>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4.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就像是听相声,小品一样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这充分说明听于永正老师的讲课是在进行美的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注意体现语文教学的美的魅力,给学生以审美的享受,让学生在美的氛围里提高语文素养。我对语文教学如何体现美感,做了一些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5.
<正>三年前,那个美好的金秋时节,于永正老师来到我校。两天的指导、交流,让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领略大师教育教学、做人处事风范的同时,重又燃起了对语文教学的热情。于是,借着于永正老师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东风,"于永正工作室"成立了!三年来,于永正老师曾多次到我校指导工作,亲自上示范课、做报告,指导各个年级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五重"教育思想深深印在每位语文老师的头脑  相似文献   

6.
吴锋 《湖北教育》2022,(8):26-28
<正>“余老师的这节课很精准地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教学。教师巧妙地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代入语文学习中,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直观理解了文本内容,有效落实了《中国石拱桥》所承载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把现实生活代入语文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生活体验,进而直观理解文本内涵;把语文知识代入现实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巩固、迁移、运用课堂所学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这种代入式的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9.
“回归本真”的呼唤,使在“迷人眼”的“乱花”中徘徊的语文教学踏实了,不由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杨氏之子》。他的的课堂教学以简单示人——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没有热闹的花样形式,只有老师、学生和文本。于老师用亲切平实而又不乏幽默的话语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读书。在读中,古文逐渐清晰明朗,疑惑一一解开;读到最后,大家恍然大悟,意犹未尽。这时,再提笔把古文描述的场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于永正老师称其为“简单语文”。  相似文献   

10.
有幸聆听于永正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豁然开朗之感.于老师执教的课堂是朴素的,因为他让学生尽情地读、思、感、悟;于老师的课堂上,语文是灵动的,因为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快乐,不仅爱语文,而且不自觉地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领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正>一于永正老师说:“语文老师要把自己修炼成一本语文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前行,我凭着韧劲一直在努力着。十多年来,我始终让自己保持着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同事眼中的我总是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还记得2009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听见那整齐而响亮的问候:“老师,您好!”我便坚定了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也注定了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风雨无阻地前行。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老师无疑是个成功的教师,他的课不仅深得学生的喜爱,而且得到广大教师的喜欢. 对于于老师的成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获得不同的启示.我以为,他的巨大成功,就在于把语文教学常识做到了极致. 语文教学常识是什么?比如,语文就是语文,语文就是学习读书写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又如,小学语文就是要“小”字当头,就是要面向儿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常识.  相似文献   

13.
于永正老师通过长期、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通过认真反思、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他的以主体观、素质观、创新观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观念。 一、主体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是三大基本要素。这其中,学生显然是学习的主体;教材(主要指语言文字)则是学生所要理解与运用的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以诸多启示.于老师结合自己四十八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解读了怎样简简单单教语文,怎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于永正)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性,应当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下面以几位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这个话题。一、巧用评价语言,引领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锤炼表达能力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段: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倡简》。于老师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总结出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勤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兴趣。张庆老师从“追寻新课程的本质、削枝强干集中目标、三维目标的整合、突出基本教学手段”四方面谈了语文教学要“简”。读后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想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都很欣赏于永正老师,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呢?杨再隋教授在为于永正《教海漫记》写的序言中曾作了十分精彩的概括:“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原因非常清楚,是于永正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们对话了!同样,数学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才能像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的那样“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正>十年前,初为教师的我读了前辈们向我推荐的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这本书中的实例和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引导着我的教学工作。近期,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从书中《熏锅屋》一文中又受益颇多。说起"熏锅屋"可能会有很多人不解。于永正老师是徐州人,当地人管厨房见"锅屋",套用徐州的一俗语,叫"没有熏不黑的锅屋"。意思为新盖的厨房的墙壁再洁白,日子久了,也会被油烟熏黑。于老师认为,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评、议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