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女篮曾 经靠着“海霞战术”称霸于世界篮 坛。然而近年来,中国女篮在世界大 赛上接连败北,1999年中国女篮竟 失去了奥运会入场券。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女篮跌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像郑海霞那样的高大中锋。为了充实这一薄弱环节,新任国家女篮主教练宫鲁鸣将马澄清、陈晓莉、陈楠三位身高1.90米以上的高大中锋选拔到国家队。她们能否接好郑海霞的班,担起中锋这一重任?马澄清决不让大家失望 马澄清是个打篮球的优质材料,她是国家队的三朝元老,也是空军女篮独当一面的将才。在1999年全国…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您可能不会相信,一个是身高1米76的朱琪慧,一个是身高2米04的郑海霞,她俩个头如此悬殊,却是相距20多年的两代中国女篮的中锋。 原上海女篮的朱琪慧,是70年代中国女篮的中锋,她曾代表中国女篮参加过许多国际比赛,并是第七届亚运会中国女篮的主力队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篮冲出亚洲,曾经两获世界亚军,两次打入世界前三强,除了队中拥有多名各有特长的优秀运动员外,身高2.08米的陈月芳和2.04米的郑海霞两位高大中锋的特殊作用,不可低估。陈月芳生前因健康原因于1985年告别篮坛,此后郑海霞较长时期一直是中国女篮不可缺少的铁腕人物。  相似文献   

4.
陶莽 《新体育》2009,(9):37-37
郑海霞,河南商丘柘城县人,1967年生,身高2.06米。1983年,16岁的郑海霞被选入国家队。次年洛杉矾奥运会,年仅17岁就成为中国女篮的主力中锋。她身高体壮又能攻善守,成为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个得分能力极强的高大中锋,郑海霞投篮命中率高达59%,居全队之首,被外国记者称为“中国的长城”。1999年当选中国篮球运动50杰之一现任八一女篮领队。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篮在第13届亚运会上连续三届与亚运会冠军无缘,而形势更为严峻的是:1998年亚洲队伍在世界锦标赛土均无上乘表现,2000年悉尼奥运会亚洲男女队均只有一个参赛名额,而1999年亚洲女篮锦标赛同时作为2000年奥运会选拔赛将于5月在日本静冈举行,中国女篮既有近忧又有远虑, 可笑篮球界仍有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认为我们仍有优势,而看不到我们的差距以及体力、作风上的不足,这种认识上的滞后在胡士林执笔的《第13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调研报告》中有清晰的点拨,但未引起重视。郑海霞中锋进攻技术曾使中国女篮步入辉煌,中国女篮的双中锋技术在亚洲屡试不爽,中国女篮夺得了奥运会和世锦赛亚军后,迫使不甘臣服的日本、韩国刻意研究对付中国队的办法。日本队夺冠后,主教练中川文一说:“我们胜中国队就是靠两条腿。”  相似文献   

6.
美国WNBA女子篮球联赛, 跟NBA一样,享有极高的声誉, 被誉为世界女子篮球的最高殿堂。到WNBA打球,这是全世界所有女子篮球运动员孜孜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中国女篮中锋郑海霞,凭借着自己2.04米的身高,成为中国乃至亚洲WNBA第一人, 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十几年过去了,继郑海霞之后,终于又有两名中国运动员奔赴WNBA,她们是现役中国女篮主力后卫苗立杰和主力前锋隋菲菲。隋菲菲打前站先行,苗立杰于4月15日踏上征程。她俩同试训于萨克拉门托君主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年24岁的中国女篮队长苗立杰,没有像姚明、巴特尔、郑海霞那样出众的身高优势,仅有1.78米。那么,人们不仅要问,她凭借什么步入这世界女篮最高殿堂呢?不妨让我们看一看小苗成长的轨迹,这一问题便可释然……  相似文献   

7.
孙桦 《篮球》2001,(17)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女篮在亚洲罕见敌手,就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上也几乎是所向披靡。那时,中国女篮之所以玩得潇洒,完全是因为队中有了腕级人物郑海霞、丛学娣等。  相似文献   

8.
场外郑海霞     
在人堆中郑海霞是个“庞然大物”,在外国眼中郑海霞是中国女篮的“擎天一柱”。 闺房绣阁中的海霞是什么样子? 同许多小女孩相比既相同也不同,多有情调,也有秘密……  相似文献   

9.
当中国女篮把自己的目标订为“保六争三”时,球迷们都觉得这实在太低了。但当中国队在亚特兰大一败再败,被挤出奥运前8名行列后,我们才不得不震惊而又悲哀地承认:女篮确实已不是一支世界强队了!如果说中国女篮上一次被挤出世界八强还多少有些偶然的话,这一次中国女篮确实是在实力上坍塌了。 中国队的失利,最根本性的原因,是指导思想的保守落后。陈道宏执掌教鞭后,队伍的打法又回到了依赖郑海霞、死打郑海霞的老路上。虽然也有许多圈内人土抱有微辞,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2月15日,《中国体育报》在一版刊登了一幅题为《探亲趣》的大幅照片,照片的右边是我国篮坛宿将、国家女子篮球队主力中锋郑海霞,左边是一位小伙子。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著名女篮中锋郑海霞近日回华中理工大学‘探亲’,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海霞谈笑风生,她的男友,该校经济系学生王传文却有点腼腆。”这是报界首次披露郑海霞有了“意中人”,并且点出了他的名字。 郑海霞是早已被公众所熟悉的风云人物,而王传文是何许人也?其实,王传文不但有与郑海霞一样的事业和追求,而且有与郑海霞近似的身世和经历,或许,他也会有与郑海霞一样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继"擎天柱"郑海霞后,中国又为WNBA奉上了两个"国宝"--"菲菲" 和"苗苗"。在"菲菲"先行一步踏上WNBA征途的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随之出现:作为中国女篮的"绝代双娇",她们俩谁会更早的融入球队,接过先辈郑海霞的钢枪,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联赛中抹下更为厚重的一笔? 作为中国女篮的"形象大使",面容姣好的隋菲菲谋灭了记者更多的胶卷。  相似文献   

12.
休假中的中国女篮教头陈道宏喝茶无味,吃饭不香,觉也睡不踏实。他痛苦地思考着中国女篮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休假前,伤病缠身的郑冬梅、李冬梅、彭萍、王芳等,都提出了退役离队的要求。老将中,只有腰椎轻度压缩性骨折的郑海霞没有表明去与留的态度。 中国女篮的主力阵容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局面。虽然中国女篮重建的任务,属于中国篮协和国家体委球类司的职责,但作为教头,陈道宏在位一天就得谋政一天,就得考虑中国女篮下一步棋的走法。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说,"人生就象一首歌".看来,此言不谬,甚至比喻还蛮形象呢!当然,每个人的"人生之歌",都须自己谱写.那曲调或高亢激越,或低回缠绵;凑婉之曲当催人泪下;欢悦之声亦励人奋进.生活中,又有谁不喜欢歌声呢!笔者要介绍的这位姑娘,可是既会谱写人生之曲,又会讴歌时代之音的角色.她就是中国女篮十九岁的高中锋——郑海霞.一九八六年六月八日晚.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第十一届亚洲女篮锦标赛决赛.这是中国女篮与南朝鲜女篮自七六年第六届.亚锦赛以来的第六次争夺战.有心人都知道,中国女篮十年来,已连败于南朝鲜女篮四次,除第八届失分较多外,其余均所差无  相似文献   

14.
冯海成  戴云鹏 《体育学刊》2006,13(4):122-124
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和参赛队中锋的进攻技术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篮中锋在进攻技术能力上与国外强队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抢位接球能力、个人攻击手段以及近距离个人攻击效果等方面,建议中国女篮应提倡更先进的篮球训练理念,增加更多的国际大赛经验,选拔和培养更优秀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15.
马跃南临危受命,接过中国女篮帅印,并坦坦荡荡地直抒胸襟:“不管以后我做不做教练,我也会给下一届教练班子留下一些青年队员,让新人成长起来。哪怕我没成绩,也心甘情愿。我求实不求名。”“求实不求名”,这与那些急功近利者形成何等鲜明的对照!不过,1998年是亚运会年,国人还是期望中国女篮能报亚洲锦标赛失利的一箭之仇。对于马跃南来讲,在大调整仅一年的情况下,欲率队重新称雄亚洲,难度不言而喻。要让此“众望所归”成为现实,用好“世界第一中锋”郑海霞至关重要。海霞虽已年届30,但其204米的绝对高度,四次参加奥运会磨练成…  相似文献   

16.
《篮球》1995,(9)
中国女篮运动员郑海霞在日本静冈结束的第十六届亚洲女篮锦标赛上被评为最优秀运动员。 中国队的李昕和郑海霞一起,入选为甲组5位最佳运动员。其他三位最佳选手是日本队的村上睦子、中国台北队的钱薇娟、韩国队的郑银顺。 中国队李昕还被评为得分王;郑海霞还被评为篮板球王;韩国队的千银淑被评为助攻得分王;另一位韩国运动员钱周媛被评为三分球王;中国队的马宗青被评为罚球王;日本队的加藤贵子被评为防守王。  相似文献   

17.
高大中锋使中国女篮发生质的变化,并取得两次世界级大赛亚军的好成绩。高大中锋作用所产生的效应,集中表现为球队的特殊性、战术的独特性和理论的创新性。研究这些效应,有助于中国女篮再登高峰。  相似文献   

18.
篮球,利用自身高大优势多打些内线是克敌致胜的有利条件。但身高不能决定取胜,这是经过若干场比赛得出的辩证结论。中国女篮郑海霞就是个例子。郑海霞目前是将两长臂平伸出要球或接球。这样高球容易被对方断掉或破坏掉。我认为,只有改变当前郑海霞双臂平伸的接球姿势,用双臂高过头顶并伸直,两手掌斜向外并有一定距离,这样才不易被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篮此次南下澳洲,征战世界锦标赛,取得不俗的战绩,给澳大利亚的球迷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比赛期间,澳洲球迷谈论最多的中国选手,除了鹤立鸡群的高中锋郑海霞外,就算是留着一头短发,打球冲劲十足的李昕了。 华侨大叫:“5号,好样的!” 澳大利亚有十多万华侨、留学生,这次女篮到南澳的阿德莱德、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在华人社区内引起一股不少的“女篮热”。不少华人纷纷赶到赛场为中国队加油助威。在比赛中很多观众都特别喜欢那个像小男孩般、打球作风泼辣的小5号——李昕。  相似文献   

20.
《篮球》2001,(18)
当年的指导和韩国队(中) 1981年,杨指导重新组建的中国女篮平均年龄19.5岁,平均身高1.83米,是历届中国女篮中最年轻、身材最高的。年轻,意味着经验的欠缺,也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包袱,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大部分队员没有33分的可怕阴影。年龄最小的柳青只有16周岁,大家都知道,后来她成为著名的女篮战将。 关心中国女篮的人没有不知道郑海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