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漫谈礼貌师:同学们,初次见面你们怎样问候我?生:你好!师:有礼貌。生:老师,您好!师:更有礼貌。谁能说说,用"您"为什么比"你"更有礼貌?生":您"是对不认识的人的一种尊称。生":您"也是对年长的人的一种尊称。  相似文献   

2.
一、蓄情:在“你”与“您”的辨析中知礼节 师:各位小朋友,你们好! 生:老师您好!  相似文献   

3.
<正>一、习作之录:教学现场的呈现【一】前置活动师:同学们好!初次见面认识一下,我姓"冯",你们叫我冯老师就行。(板书"冯"字)师: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生:冯老师好!(声音响亮)师:我们老冯家也出了许多名人,有谁知道?生:冯小刚、冯绍峰、冯玉祥、冯巩、冯骥才……师:哎呀!大家真厉害!知道我们老冯家这么多人呀!这说明大家很聪明、很有心。(板书"聪"字)师:大家看"聪"字,左边一个"耳",右边两点像  相似文献   

4.
一、在期待中学会关心—接受人文师:“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的命运会怎样?真让人揪着心啊!师:同学们,假如你有无所不能的本领,你会怎么帮助它们呢?生:我会架起一座桥,让它们稳稳当当地通过。师:你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生:我会用云彩带它们快速渡过,而不让猎人通过悬崖。师:你的想法更周到、更巧妙!生:我会命令猎人把枪放下,让羚羊逃生。师:老师为你想到的办法而骄傲!这样羚羊就永远安宁了。……师:同学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这么小就知道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非常愿意代表羚羊感谢…  相似文献   

5.
学习《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的生字时,我照例让学生谈谈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生:"您",上面是"你",下面是"心"。(学生说得对,不过感觉少了点什么。)师:这个"您"字,为什么下面有个"心"?(他答不上来,我便把目光转向大家。大家看着我,用心想着。)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节讨论交流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师:(板书: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生:什么样的桥?生:哪里的桥?师:今天咱们也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学习第16课《桥》(在桥前面板书:16)。课前大家已经自己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围绕"探究目标"进入小组讨论学习。(出示PPT1)PPT1:一、积累运用:你发现了哪些难记难写的字词呢?文中有很多  相似文献   

7.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一位男孩正深情地朗读着他喜爱的这段诗句。“他读得怎样?”老师征求小朋友的意见。生A:他读得很好,很动情。生B:他把最一行的“你”读成“您”了。师:好,你听得真仔细。不过,老师请大家想想,把书中的“你”换成“您”字可以吗?生C:可以,用“您”念起来好听,还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师:对,老师也觉得这位同学肯动脑筋,把“你”改成“您”字,改得多好啊!把这一段一起再读一遍。(生齐读时都把“你”读成了“您”。)这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实小朱以秀老师执教《一株紫丁…  相似文献   

8.
记忆     
<正>照片中,蒋纯老师满面的微笑透露着温暖,一副眼镜投射着智慧。她正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带领孩子吟诵独创的顺口溜——"你"和"您"要分清,"您"字下面有个心,对人尊敬要用"您",老师"您好"说得亲。纯真的语言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田,激活了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孙建锋 《辽宁教育》2012,(15):21-22
一次,甲乙两位老师同课异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留下两个颇有嚼头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学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你受到的启发是……生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笑盈盈)对!生2:爱。师:(表情由"晴"转"阴")错!【片段二】师:读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妨说说,一同分享。生:(也许是思考、也许是迟疑)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四年来,老师们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追求形式上的新,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最近在昆明上的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体现了他“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思想。这节课在正确把握语文课改方向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片段一:(上课。师:小朋友们早!生:老师您好!师纠正:早上要问候早!师板书课题:庐山)师:小朋友们到过庐山吗?你对庐山有哪些了解?生1:我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背诗)生2:我从电视上看到庐山风景,真美!生…  相似文献   

11.
张营 《山东教育》2002,(16):37-37,38
一、情境导入电话铃响。师:对不起。电话铃响了,我去接一下电话,请稍等。师:喂。您好。请问找哪位?啊。是李老师呀,我就是。您找我有什么事吗?今天下午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是这样吗?好的,我知道啦,谢谢您。再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接了个电话,你听到老师说什么了吗?生:我听到老师说今天下午要到教委参加班主任培训。师:你听得真仔细。那在老师打电话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老师很有礼貌。师:那我说了什么,你觉得很有礼貌?生1:开头说了“您好”,最后还说“再见”。师:你听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明白。…  相似文献   

12.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未来的××家!”“你真了不起,老师奖励你一个……”走进今天的课堂,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种以鼓励性的语言赏识学生的教育形式在上演着。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尊重、鼓励学生的具体体现。但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鼓励的“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案例一一个雄赳赳,一个灰溜溜老师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字,写完后。师:他们默写得怎么样?生:都对了!师:谁的字写得好?生:甲。师:我们来看看甲的字好在什么地方?生:笔画变化明显。生:结构匀称。师:竖起拇指,你真是我们班的“写字大王”!满意地抚摩着甲同学的头,(对…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下面是于永正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的几个精彩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了吗?我姓什么?生:您姓于。师:哪个"于"?谁来猜猜?生:"干"字加个钩,干部的"于"。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引出来——初步感知四篇课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刚和同学们见面,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老师,我想问您,您平时喜欢交朋友吗?师:你说呢?生:喜欢。师:对呀!我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我和自己的孩子就是朋友。自然而然和你们也是朋友啦!(学生鼓掌)师:新朋友见面,送大家一份见面礼,读读吧!(出示格言——)生:没有朋友,生活的菜肴里就缺少油盐;没有朋友,生命的天空中就缺少光线。师:同学们,这句话围绕一个词来写的,顾名思义,就是——“朋友”(学生说出)。谁来到前面大大方方、工工整整地把这两个字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上台,按老师说的,一笔一画地写…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的身份吗?生:孔老师,校长老师。师:应该是老师校长,不是校长老师。非常感谢你!老实"坦白",我是一名校长,但是,今天在课堂上,是你们的什么?生:老师!朋友!师:对。今天我和你们在课堂上是朋友。是朋友你们对我应该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录】板块一:巧拆"鹬"字,轻松识记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生:yǜ。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矞"),念什么?生:yǜ。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ǜ。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矞"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冏"),这个字又念什么?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以"叶燕芬"三字和"赛"字图画猜字引入,感受汉字演变,濡染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一出示课题,学写"赛"字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和时间——""赛跑"两个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新词,谁没有学过就已经会写了?(有学生举手)师:好,请你到黑板上写一写,小老师可以边写边指导。(生板书"赛跑",师随机指导出现的错误。)师:看看这个"赛"字,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点评)师:写正确没有问题,若要写漂亮,请举起你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写。宝盖头宽一点,中间的两横两竖就像运动场的跑道一样,要稍微  相似文献   

19.
万老师:您好!我是一位"英语头痛狂",那一个个英语单词,好似和我生来无缘。要么是不会读,要么是不会写,脑子里根本无法留住这些"异国语言",上课也听不进去。万老师,您说我究竟该怎么办呢?小学生学英语有什么好办法吗?您可一定要教教我呀!您的学生:叶嘉奇  相似文献   

20.
孙双金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领略到了孙老师那“逗”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一开始上课,孙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到了讲台跟前,然后是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大教室里上课,大家的声音要放响一点。老师手里有话筒,你们身上有喇叭。(笑)你们的喇叭是什么?(学生小声议论)生甲:嘴巴。(声音较轻)师:(笑)哦,你是一个小喇叭。生乙:嗓门。(声音很响亮)师:(竖起大拇指)你是一个大喇叭,真了不起!(学生都笑了)这看似简单的几句对话,孙老师却把自己热情饱满的情绪传递给了每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