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贝聿铭先生是美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华人建筑设计大师。贝氏祖籍苏州,生于广州,少时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1935年赴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学,后又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跟从世界建筑大师、现代派建筑先驱之一、包豪斯学派创始人格罗披乌斯(1883~1969)学习。1948年开始从事建筑师工作,并在7年后建立“贝聿铭建筑设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2.
纽约李名仪/廷丘勒建筑事务所的主人李名仪先生,今年58岁了。他比贝聿铭先生、梁思成先生,整整年轻一辈。人们认为,在贝聿铭先生之外,他可能是美籍华人建筑师中迄今最有实际成就的一位了。三十年来,李先生为曼哈顿设计的IBM大厦、列克辛顿599号大厦以及亚洲协会等等,光彩出众。他在美国其他地方和亚、澳设计的联邦司法大楼、达拉斯艺术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几十个建筑,也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和赞誉。  相似文献   

3.
正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该文根据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贝礼中在"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上的演讲整理。  相似文献   

4.
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郊香山公园内,1984年建立。香山饭店是由国际著名美藉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一座融中园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的四星级酒店。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香山饭店开业7个月后,贝聿铭获得了普利策建筑奖。一九八四年,香山饭店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相似文献   

5.
<正>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曾荣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奖、美国建筑学会金奖等。其代表建筑有美国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等。贝聿铭最具争议的建筑是法国巴黎重建的卢浮宫。当时的情况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选中贝聿铭时,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都持排斥态度:很多人目瞪口呆甚至恼羞成怒,怎么让一个华人建筑师来担负这项具有历  相似文献   

6.
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先看两条新闻: 一、《中国青年报》报道,经教育部批准,我国著名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福特赫斯州立大学(Fort Hays State University)合作在我国境内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卓越国际学院已开始运行。该学院采取了“请进来”的方式,立足于在国内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的教育模式。二、《广州日报》载文,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经济越来越开放,建筑也跟着越来越新潮。但有的建筑,比如四合院,一定要保留,而且要成片成片的保留,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国内的各行各业纷纷调整姿态,尝试着…  相似文献   

8.
人品如花     
华人贝聿铭,被誉为“现代派设计大师”、“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然而,贝聿铭能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美国建筑界脱颖而出,除了才华超群之外,还有赖于他温文尔雅、忠厚谦和、吃苦耐劳、热情坦诚的品质。正是他“真正的中国君子”的谦谦风度和彬彬气质赢得了人们的口碑和尊重。1964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计划在波士顿建立一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美国享有盛誉的建筑师纷纷应征。当时,贝聿铭是角逐者中名不见经传的最年轻的一个。饶有意味的是,杰奎琳对候选人极为挑剔,要求建筑师必须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贝聿铭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和他的建筑一样令人心动,且难以捉摸。他1935年到美国攻读建筑专业,1958年成立贝氏建筑事务所,1983年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建筑奖”。前不久,他撰文谈他自己和他的建筑艺术,此处摘取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生的美籍建筑学家贝聿铭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把东西方的理念都融入了其建筑设计之中。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他的父亲是位著名的银行家。1935年,17岁的贝聿铭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学。  相似文献   

11.
贝聿铭1917年4月出生于中国广州,父亲贝祖贻是金融界巨头。1919年举家迁居香港,1927年全家搬回上海。贝聿铭于1935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州大学攻读建筑,1936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1940年他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贝聿铭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建筑师和建筑艺术家,很多国家的著名建筑物的设计均出自于贝聿铭之手。  相似文献   

12.
世界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  相似文献   

13.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中国苏州。1935年8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院留学。后在美创建贝聿铭建筑事务所。作品有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整修一新的巴黎卢浮宫,香港中银大厦,中国北京香山饭店等。贝聿铭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主义大师。贝聿铭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花园狮子林里度过了许多时光。在那里和堂兄弟们捉迷藏,并在塾师的指导下研读中国古籍。贝聿铭曾回忆这样的园林对他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就我的作品的形状而言,所有这一切即使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也给我输入了一种持久的形而上学形象。…  相似文献   

14.
贝聿铭:我不会给北京建筑戴个小帽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月初,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来到北京,考察他设计生涯中最后一项大型建筑工程--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耗时7年并即将交付使用的中银大厦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几乎每个角落都倾注了这位老人的心血.在贝先生当初承担设计任务时,很多行家认为老人是在"冒险",因为在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中设计建筑必须面对古与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然而,中银大厦的崛起证明贝先生再次成功了.那么,老人是如何将这种矛盾化为统一的呢?日前,记者对贝聿铭先生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正>(1)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州,系苏州吴中区的名门望族“贝氏家族”之后裔。18岁赴美国留学,学习建筑,后从事建筑行业,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2019年4月,他迎来了102岁生日。喜散步,坚持清淡饮食(2)对于锻炼,贝聿铭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散步,最喜欢在旅行中锻炼。青年时,贝聿铭就游览了欧洲各国,在罗马、巴黎寻找建筑灵感。到了晚年,一有时间,贝聿铭就到有田野、河流的地方走走看看。手携一卷书,坐在谷堆、土块上,闻闻阳光、泥土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只要建筑师能跟上生活的脉搏,他们将永远不会被遗忘。”“贝聿铭每到一处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兴趣。”写《贝聿铭传》的美国人迈克尔·坎内尔在他的书里第一句话就这样说。为什么贝聿铭先生每到一处会引人兴趣令人瞩目呢?那是因为他创造、设计的建筑物,那些辉煌、巨大,以迷人的现代风格矗立在诸大洲各国各地的建筑物,显示了人类智慧的不朽。贝聿铭的人之初是在中国度过的。与之相关联的有四座城市:广州、香港、上海和苏州。前三个地方,劲吹西风、飘洒新雨,供给他的多为现代文化养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到香港去旅行,会看到一座闪闪发亮的剑状建筑拔地而起,那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大楼。设计这座杰作的人就是贝聿铭。贝聿铭是在1982年的时候接受建设香港中银大楼的设计专案的,其实,此事在1980年就开始谈了。  相似文献   

18.
忠王府在旁,拙政园于后,在继承了传统,并发挥创意与个性的独特尝试中,苏州物馆新馆,与拙政园、忠王府浑然一体,作为苏州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更作为耄耄之年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苏州博物馆     
<正>苏州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其与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堪称世界级建筑大师的为数并不多,而贝聿铭却是中外有口皆碑的一位。 一·颗·中·国·心 家世时代及影响 1917年4月26日,贝聿铭生于广州,祖籍苏州,有姊妹及两个弟弟。1919年父亲贝祖贻到香港创办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他在香港度过了童年,进入圣保罗小学念书。1927年后他又回到了上海读中学,并在老家苏州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光。很显然,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的格局,尤其建筑屋宇与自然景观的相辐相成,以及光影美学构思的运用,在他日后大量的建筑艺术中,每每都轨迹可寻。 还应提及的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入侵的同时,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渐形成之日,上海那时也开始兴建了大量现代建筑物。贝聿铭当时常常去看电影的一家戏院面前,便正兴建着上海第一幢22层高的旅馆工程,使他年少的心灵深深着了迷。当然,他那时并未真正了解建筑行业的复杂,也不知建筑学理所涉及的深奥。 富裕的家景,使他有条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了半年。便于1935年到美国留学。他对父辈的金融事业无多大兴趣,因而违背了父亲要他到英国留学的意愿,迳自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