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甫与鲁迅是古今文坛创作谨严的名人。杜甫的诗作在唐、宋时代,即被作为创作典范为人称道。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篇。至于贯穿古今,(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王安石在《杜工部诗后集序》中写道:“予考古之诗,尤爱杜甫氏作者。……每一篇出,自然人知非人所能为,而为之者惟其甫也。”以诗人论诗人更见杜诗之高妙。杜甫是个天才而又勤学苦练的诗人。他由于“读书破万卷”于是才“下笔如有神”,才臻于“诗兴不无神”的境界。他的诗歌皆是他反复吟咏,精心琢磨的结果:“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诗歌创作因其对现实的关怀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则被誉为“诗史”。对此,清人仇兆鳘《杜诗详注·序》有一总结:“宋人之论诗者,称杜为诗史,谓得其诗可以论世知人也。明人之论诗者,推杜为诗圣,谓其立言忠厚,可以垂教万世也。”仇氏之论指出,宋人以“诗史”誉杜甫,是“知人论世”之文学接受方法;而明人之以“诗圣”誉杜甫,则是“以意逆志”的结果。然无论何种方法,对杜甫的赞誉则一:他们都是心折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平民情与入世心,即对现实社会之强烈关怀。  相似文献   

3.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4.
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归心佛法,亦官亦隐。其山水田园诗富于禅趣与空静之美。有《王右丞集》。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性情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其诗气魄宏大,充满浪漫色彩。有《李太白全集》。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生于乱世,关注民生,抒写现实。其诗风格沉郁顿挫,素有“诗史”之誉。有《杜工部集》。诗囚孟郊(751-814),字东野,有《孟东野集》。贾岛(779-843),字浪仙,有《长江集》。孟贾二人作诗,同以“苦吟”著名,有“郊寒岛瘦”之说,金代元好问称之为“诗囚”。诗豪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人称刘宾…  相似文献   

5.
诗圣:杜甫,字子善,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帝当风”之美誉。 书圣:王羲之,字逸书,晋琅  相似文献   

6.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社会风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表现了同情人民的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故后人称其诗为"史诗"。他被尊称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化,但始终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优良的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具有深广的影响。有《杜工部集》。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一”是个平常字,字形亦极单纯,但诗圣杜甫最喜驱使“一”于笔下,堪称古代诗人之冠。一部《杜工部集》,收诗计1400余首,诗中用“一”者竟多达350余首,古诗中“一”字的全部用法大半皆可在此找到。  相似文献   

8.
煌煌一代大唐,其独特的社会土壤,艺术环境成就了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继往开来的诗歌创作群体。历数这个群体成员在诗歌创作上各自呈现的艺术特征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除了杜甫之外,恐怕我们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以忧黎庶、偃甲兵、念谏求、薄赋敛、致君唐虞为已任、用如椽大笔、如虹气势写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诗中圣哲。宋人李纲曾在其《校定杜工部集序》中对杜甫有过这样的感喟:“自开元天宝太平全盛之时,迄于至德,大历干戈乱离之际,子美之诗凡千四百四十余篇,其忠义气节,羇旅艰  相似文献   

9.
王季友是生活在盛唐后期和中唐前期的一位诗人。亦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位高士。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载:“季友诗,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然而白首短褐,良可悲夫。”这是有关王季友的最早资料。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载:“季友,肃、代间诗人也。……曾游江西之幕。”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四载:“季友,河南人。暗诵书万卷,论必引经。家贫卖展,好事者多携酒就之。其妻柳氏,疾季友穷丑,遣去。来客丰城,洪州刺史李公,一见倾敬,即引佐幕府。工诗,性磊落不羁。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白首短褐,崎岖士林,伤哉贫也!……”其实《唐才子传》除引了《河岳英灵集》中的几句评论外,其余均出自杜甫的《可叹》一诗。杜甫的诗对王季友的情况可以说作了较详细的介绍,是后世研究王季友生平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现全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文学常识(一 )作家作品表课题出处作者字号时代评价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梦得中唐著名诗人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茂叔濂溪宋代哲学家 ,理学创始人黔之驴《柳宗元集》柳宗元子厚中唐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公之侨献琴 《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刘基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 ,文学家龟虽寿《乐府诗集》曹操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石壕吏《杜工部集》杜甫子美少陵野老盛唐著名诗人 ,“诗圣”相见欢《南唐二主词》李煜五代南唐南唐国主 ,著名词人 ,“李后主”观书有感《…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12,(3):52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诗圣: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  相似文献   

12.
杜甫,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以读书与游历为主,生活困顿.  相似文献   

13.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乾元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爆发两年之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其中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是当时的代表之作,这首诗通过眺望安史之乱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伤世、思念家乡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定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3卷。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草圣:张旭,汉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相似文献   

15.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16.
四、侯方域诗论的流变观 侯方域的商丘雪苑社友贾开宗在其《四忆堂诗集序》中认为;“《尚书》以乐合诗,以教胃子,以和神人;孔氏断自商、周,定《三百篇》,疏宕者《风》、庄严者《雅》、奥质者《颂》,尽辞之变矣;非是则无辞也。……孔氏亡而诗亡。汉、魏、六朝,作者间出,然求其旨归于‘四诗’者,鲜矣!千馀载而唐始有杜甫;杜甫者,非唐三百年一人也,孔氏删诗后一人也。……杜甫亡而诗又亡。其后七百年,明有李梦阳、何景明登其堂,正始在焉。”  相似文献   

17.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18.
诗圣杜甫的《游修觉寺》诗有云:“诗应有神助.”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引《南史》说:“谢灵运尝于永嘉西堂,吟诗不就,忽梦见族弟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之句,云此语‘有神助’.”此典不但见于《南史》,钟嵘《诗品·宋法曹参军谢惠连》记载的更加详尽.不过这只能说明“有神助”三字的出处,证明杜甫作诗,其遣词用字,都是有来历的,不是杜撰或生拼硬造的.至于“神”字该怎么讲?杜甫的用意何在?谢灵运的用意何在?读者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9.
<正> 《新唐书·杜甫传》概括元稹所撰《杜甫基系铭并序》之意,推尊杜甫是“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我国治学在传统上重视知人论世,文史结合,“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评价是很自然的。虽然历代研究中曾存在穿凿丛脞的以史证诗说,牵强附会的忠君爱国说,但杜甫政治诗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诗人邓汉仪曾指出:“今天下之诗,莫盛于河朔,而岛盟以布衣为之冠。”(《聪山集·序》)申涵光自己也说:“今天下诗颇推畿辅,……照耀河朔。”(《聪山集·逸休居诗引》)王士祯正式提出“河朔诗派”这一名称:“申凫盟涵光称诗广平,开河朔诗派。其友鸡泽殷岳伯岩、永年张盖覆舆、曲周刘逢源津逮、邯郸赵湛秋水,皆逸民也。”(《渔洋诗话》卷下)后来杨际昌也说:“永年申和孟涵光,节愍公佳允子,与逸民殷岳、张盖、刘逢源友,开河朔诗派。”(《国朝诗话》卷一)徐惠也说:“独有涵光乐隐居,奎章阁下谢公车;早教河朔开诗派,晚究苏门性命书。”(《论诗绝句五十七首》之十四,见《味静斋诗存》卷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