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朋友,你品尝过“天下第一鲜”——文蛤吗?如果没有就请到我的家乡如东来做客吧。如东是个美丽富饶的海滨小城,这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每当潮水起伏,渔民们会满载而归地带回一船又一船的海鲜,有脆嫩可口的泥螺,有张牙舞爪的梭子蟹,有肉质鲜美的章鳊鱼……其中,最有名的当然非这  相似文献   

2.
我的家乡在如东,大多数的人不一定熟悉那小小的如东,可是许多人则对号称“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并不感到陌生,它那又白又嫩的肉,鲜美的味道,一定让你垂涎欲滴!告诉你,我美丽的家乡就盛产文蛤。我对文蛤是再了解不过了。下面,就让我为你说说文蛤吧! 文蛤是大海妈妈的宝贝孩子,它的外形呈三角形,像是一把展开的小  相似文献   

3.
贝趣     
赵毓璇 《生活教育》2010,(12):62-63
说起如东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连乾隆皇帝都大为称赞、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了。爆炒文蛤、铁板文蛤、文蛤饼、文蛤汤……可是,你们知道吗?文蛤壳也是宝呢!我们如东人把文蛤壳叫"歪(wai)儿"。在《如东大观》的第一卷中就介绍了如东人对它的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在美丽富饶的南黄海之滨,有一颗无比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我的家乡——如东。这里各种海产品非常丰富,特别是文蛤,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  相似文献   

5.
我爱如东     
"如东县好地方,南北短东西长;海边上是盐场,海洋里是渔场;圆头鱼烧鲜汤,踩蛤子如抓痒;挖文蛤动船装,挖蛤蜊手脚忙;吃肉子卖贝壳,钩竹蛏动作快;北是海,南是江,旱涝保收鱼米香。"我的家乡就是这美丽富饶的如东县,东面和北面皆濒临南黄海,从空中俯瞰如东,它宛如一只"巨掌",横按在辽阔的江海平原之上。  相似文献   

6.
我们做这样一期报道,缘于人们对如东教育的热捧和误读。如东地处江苏东部、黄海之滨,是一个没有什么区位优势、经济也不十分发达的农(渔)业县。但是,在江苏,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东却是一块让他们仰视的教育高地,更是一块让他们仰慕的教育热土。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神奇的“如东现象”、“拼中现象”的出现,如东教育吸引了愈来愈多人的眼球。教育成了如东一张最为显赫的名片。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它,将脚步走向它。人们的内心有一种普遍的渴望,那就是取得如东教育(特别是高考)“高位运行”的真经。但是结论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许多人将如东教育简单地归纳为“上帝般令人敬畏”的高考升学率,是“县中模式”“揪、死揪、往死里揪”的结果,于是,纷纷引用或者套用所谓“县中模式”,将教育引入“非‘揪’不行”的尴尬境地。如东教育质量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问题是它高在哪里?是否仅仅高在所谓“县中模式”和“能揪”上?带着对如东教育的敬意和疑问,我们先后三次踏上这块教育的“高地”和“热土”。走进如东,走近如东教育人,我们感觉,如东教育就像一本厚重的词典,许多词条让我们读来眼前发亮、心头发热。激动和兴奋之余,我们想,这或许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如东教育“高位运行”的真经!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作文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情趣,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向家长了解和搜集家乡(如东县马塘)文蛤“天下第一鲜”的有关史料,品尝各种烧法的文蛤肉。 2.每位学生准备两只文蛤、文蛤刀一把、小蝶子一个。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趣,活跃课堂。 课始,师生共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家乡文蛤。教师满怀激情地叙述:这大如拳头、小如指甲的文蛤是家乡  相似文献   

8.
一、“船背”应解释为“船底”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一句中的“背”字,《辞海》中有两种比较接近的注释:一是“脊背”,二是“后面”。课本采用了前一种,将“船背稍夷”译为“船的顶面稍平”,将“背”解释成“顶面”了。这样解释不符合文意,理由有三: (一)这里的“背”应取《辞海》中“后面”一说为宜,即“物体的反面”。《周易》王弼注曰:“背者,无见之物也。”意思是说“背”就是看不到的地方,而核舟的顶面一眼就能看到。故不能把“船背”解释为“船的顶面”。 (二)“背”本有反面之意。《核舟记》把船的中、  相似文献   

9.
捡文蛤     
告别高中生涯已经34个年头了,但高二寒假中赶海捡文蛤的情景,还常常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那天,西北风刮得特猛,最低温度为-5℃,而且第二天还会下降到-7℃!朱叔叔来串门时问我爸:“明天起大早下海捡文蛤,咱们一起去,怎么样?” 什么?拾文蛤?这太新鲜了!我忍不住插嘴,“叔叔,你教会我们捕捞文蛤踩、犁、摸、挖四种方法,怎么还留了一手啊?” 叔叔大笑:“七级大风快刮满24小时了……”我顿开茅塞,不等爸爸点头,就连嚷:“好的,好的”,并且又去约请了附近的两位同学。  相似文献   

10.
如东纪行     
题记:这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机缘,智者的共识,东西的交融。2007年随着“江苏如东·甘肃会宁友好合作协议”的签约,如东会宁两个教育强县强强联手的“牵手”之旅拉开了序幕。今年四月我有幸作为会宁赴如东交流学习的第五批人员亲身感受了黄海之滨美丽如东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强劲的经济发展,卓越的教育成就。怦然心动中诉诸笔端,按类分集,成此纪行。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编选了魏学咿的《核舟记》一文。课本对“其船背稍夷”一句中“船背”的注解是:“船的顶部较平。”《教师教学用书》也提供了隋树森先生的分析:“背”字在这里应当解作“上面”。动物的背向上,所以上面也叫“背”。“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船棺——中国最早的崖葬杨有德船棺葬即崖葬,是风葬的一种,它是在溪河两岸悬崖峭壁的自然洞穴、岩隙或人工凿成的岩洞穴里安葬死者的葬俗。文献中称作“仙城”、“仙棺”、“崖洞墓”、“悬棺葬”等,又因棺柩外观像船形,故称“仙船”、“架壑船棺”、“船棺葬”...  相似文献   

13.
舟船作为一组指水上主要交通工具的词,除了在指称上有相同的对象外,彼此还有很多不同之处.“舟”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在通语中,而“船”作为方言词在战国中期才进入通语和“舟”相角逐,并最终取代“舟”的地位而活跃于人们口语中.同时,“舟”指体积小的“船”,“船”则指体积大的“船”.  相似文献   

14.
小老鼠托米想要有一艘自己的船,有了船就能出海远航了。“别异想天开了,你,一只小小的老鼠。”邻居老帕克说。老帕克是一只经历丰富的老鼠,去过很多地方,很有威信,因此大家都相信他的话,而不相信托米。托米的好朋友加亚也不相信,连夜赶来劝托米说:“托米,别傻了,你想啊,海上的风浪会打翻你的船,你会连同你的船一起沉进大海。这太可怕了!”“这的确可怕!”托米说。“那么你放弃了?”“不!”托米坚决地说,“如果我不去试一试,我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船舶公司的老板知道了托米的愿望,送给托米一艘崭新的船,还在船上刻了四个大字:托米的船。…  相似文献   

15.
感谢栟茶     
栟茶(Bencha),查工具书,地名,在江苏。栟茶的“栟”除当地人使用外,实在是很难看到有人用,因而在各种输入法的字库里很难找寻这个字,于是人们或者用形似的“拼”将就着,或者就用“木并”两个字组装着。你要在网上搜索“栟茶中学”比较困难,但你搜索“拼茶中学”却非常容易。 栟茶中学这样一所地处苏北如东偏僻小镇的普通中学,近年来却因教育教学质量之高声誉鹊起。曾经如东县的高考前三名不出在如东中学竟然出在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中,“其船背稍夷”一句,课后注释是这样的:“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教师参考用书中摘引隋树森先生的文章,也认为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是“顶部”,并引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两句诗“夜雨滴船背,风浪打船头”作为例证。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并与各位专家及广大师生探讨。首先,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因此,笔者认为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将白居易诗中的“船背”理解为“船顶”,也正是根据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征决定的。因为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23页有“船飘到台湾”的用法。对此,笔者认为不妥,船到台湾,只能用“漂”,不能用“飘”。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中有有一句“其船背稍夷”。教材的注释是:“船的顶面稍平。背,脊背。夷,平。”我认为“船背”应解作“船底”.其理由是:原文说“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意即“船背”比较平坦,所以就刻写名字在上面,还用了篆章。从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按“由总到分,由上到下”的顺序来写,即先写船头、船舱、船篷、船窗,再写到船尾、船底,最后总述全文。记叙井然有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再从王叔远赠送给明代艺术鉴赏家李日华的一枚核舟亦可得到证明。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记录了这件事。现抄录一段如下:  相似文献   

19.
情况分析我们城市位于黄海之滨,海产特别丰富,幼儿喜欢大海,更爱品尝海鲜。我们在组织幼儿观看大海,认识文蛤的基础上,设计进行了“做文蛤饼”的教育活动,由于我班幼儿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及兴趣各有差异,故在活动时,我们将幼儿按以上能力的情况分成三组,分别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0.
西瓜船     
一只西瓜切两半.变成两艘月亮船!一船开到爸身边,“爸爸爸爸尝尝鲜!”一船开到妈面前,·妈妈妈妈尝尝鲜!”爸爸边吃边说“好”,妈妈边吃边说“钳”西瓜船@张光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