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睡觉的科学八小时睡眠说并没有足够的根据。有些人睡眠时间很长但仍然困倦,以为生了病,其实是睡眠质量的缘故。有人认为,睡眠是为了恢复体力,其实睡眠的第一目的是让人脑充分休息。一天中,人即使不运动大脑也一刻都没休息。大脑占人体重量的2.5%,消耗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关文件规定小学生睡眠应达到 10小时,中学生应达到9小时。但据中国 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对我国城市少年儿童 生活习惯进行的调查表明,小学生每天睡 眠9.03小时,其中不足10小时的占66.6%, 7%的小学生还不足8小时。中学生平均每 天睡眠也只能达到7.88小时,不足9小时 的占77.1%。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成中 小学生睡眠时间不够。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学前儿童普遍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较多,睡眠呈“晚睡晚起”模式,新冠疫情加剧了这种情况。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以及不良睡眠习惯会导致学前儿童肥胖、问题行为等健康问题。睡眠、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是分布在一天24小时内的3种行为,根据能量消耗,它们可以被统称为一种持续运动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关林 《贵州教育》2009,(20):17-18
大乌江小学从2002年9月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几年来,寄宿制学生已发展到180余人,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住校生主要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构皮滩工区。最远的学生需步行约五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在住校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年龄偏低,年龄相差较大,在寄宿学生中.年龄最小的6岁.大的12、13岁,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  相似文献   

5.
《职教论坛》2006,(2S):39-39
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山东省德州市职业教育也有了较大进步。目前,全市有高、中等职业院校56所;2005至2006学年,招生3.3万人,住校生7.8万人.分别比去年增长9.3%和15.2%。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到高中阶段在校生的41%.  相似文献   

6.
书斋     
《中国科技奖励》2009,(7):79-79
《这样吃最健康》 健康的生活需要三方的配合:自然的饮食、毒素的排除和灵性的修养。新的健康观念,离不开认识环境中的毒害。我们有权利与责任,让自己过安全的生活。那么,就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穿衣、居住、行走、睡眠、运动开始做起,进而扩展至周遭的生存环境。真正的健康之道,是生命能量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7.
有医家提出:“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因为睡眠左右人体的免疫力。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免疫力的强弱,免疫力强,就能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扰。因此,那种只注意饮食和运动,而忽略睡眠充足与否的观点是错误的。 按照生理学的观点,睡眠是一种最全面而又有效的休息。它不仅能使人恢复精力,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我国古代就有“睡眠是眼之食,七日不眠,眼则枯”之说。睡眠不足,会导致眼睛疲惫,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血压异常。俗话说:“吃五斤不如睡一更”,也是讲睡眠对于人体之重要。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免疫学家贝里·达比教授的研究小组,对睡眠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研究,发现睡眠除了消除疲劳,使人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密切关系。达比教授对28名试验人员进行自我催眠训练。结果表明,施行催眠术后的受试人员,其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上升。而这两种淋巴细胞正是人体内免疫力的主力军。这两种细胞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肌体抵抗多种病菌侵袭的能力增强。 有资料说,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者,比每天睡眠7小时者死亡率高80%。由此看来,足够的睡眠是养生的要诀之一,不可等闲视之,珍爱健康应从注重睡眠开始。 (《大众科技报》2000年12月3日)  相似文献   

8.
时间与营养     
宝宝饮食规律应与机体生物钟同步所谓生物钟,即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节律。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半小时翻动一次,当地人称这种树为"活树钟"。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节律的事实,使用了"生物钟"一词。宝宝体内同样存在着生物钟现象,如清晨体温  相似文献   

9.
张美玲子 《教育》2010,(12):36-37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尤其引人关注。《教育》旬刊曾对中小学生睡眠情况做过专题调查,近日就家长来信反映情况,《教育》旬刊记者针对部分学校中小学生睡眠情况进行了再调查。  相似文献   

10.
“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学生中每天能够睡足10小时及以上的为33.4%,初中生中每天能够睡足9小时及以上的只有22.9%。调查中,有65%以上的小学生和近74%的中学生渴望能够达到符合年龄标准的睡眠时间,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是好好睡一觉”。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小学生和四分之三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他们都是未成年人,连结着亿万家庭,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让他们睡好可不是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信息总汇     
中国七成以上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解放军总医院张熙教授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健康睡眠进校园”科普讲座上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 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兰州、成都六城市被调查的2498名8到13 岁的在校学生中,每天能睡足十小时以上的有33.4%,初中生中每天能睡足九小时以上的有22.9%。约有2/3 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此外还发现约有27%的孩子没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1994年发布的有关规定曾反复明确,“应保证小学和初中生每天有九小时以上的  相似文献   

12.
宗合 《成长》2007,(11):26-27
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很多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只有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往往在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时入睡,睡眠质量很差。调查显示,大约有1/3的英国青少年每天晚上都会有一段“垃圾睡眠”时间。英国睡眠委员会表示,“垃圾睡眠”指的是睡眠不足和低质量的睡眠,它和“垃圾食品”一样,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关系到我们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能否正常进行。那么如何才能判定自己心理是否健康?专家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1.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当然,如果你喜欢在入睡时由母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工作的教师班主任各工作的头绪纷繁.学生的学习、生活、劳动、健康,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担当着不可轻视的责任。对住校生更是衣、食、住、行都要关心.是“不是家长的家长”,那么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首要职责,教会学生“做人”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即根本要素。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28)
湖南省教育厅最近下发征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办法》意见的函,要求学校要制订科学的学习、生活作息制度,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8月17日《长沙晚报》)湖南省开展这场为学生睡眠的保卫战,确实很有必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营养、饮食的营养、品格的营养等,但对于正在身心成长的学生们来说,保证睡眠则是最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住校生是高中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以及学校和班级的稳定。当前手机及网络普及等影响下的校园,住校生管理也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践,从住校生的分层管理中探讨新形势下住校生的管理,以增强住校生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心心相“Q”     
来信剪辑:我是住校生,以前听着上铺兄弟的鼾声都能入眠,但是这段时间只要熄灯后听到其他人翻书的声音就无法入睡,因为这,和同寝的几个同学关系也弄得比较僵,是不是我的压力太大了?辽宁鞍山廖天琦回复:我觉得你的判断是对的。压力太大时会有一些信号,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躯体反应、情绪体验和饮食睡眠等方面。比如说,有人可能感到与朋友和家庭疏远,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有人可能突然感到害羞,总觉得  相似文献   

18.
手机依赖行为是当前媒体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探索手机依赖行为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显示手机依赖能够负向影响大学生健康饮食行为,运动锻炼行为,健康睡眠行为,压力管理行为,但是与健康责任行为,健康人际行为,生命欣赏行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脑的生物节律是以节奏的生活为基础的。在一天二十四小时里,休息、劳作、睡眠、觉醒、抑制、兴奋,这种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就产生了脑的生物节律。无数伟人都惜时如金,但他们却不吝于拿出时间用来睡眠、开展体育和娱乐活动。原因就是他们认识到有节奏的生活是显效学习的必需。十七世纪英国大哲学家洛克说过:“凡是打算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份时间的人,必须用一部份时间于游戏娱乐。”这就是  相似文献   

20.
把握“生物钟”节律搞好年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生物钟”节律搞好年级工作科学地控制生物机体内生理活动作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机制或结构叫做“生物钟”。生物钟节律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不论是低级还是高级、简单还是复杂的生物都存在着周期性节律。如植物的定时开花、应时变色;动物的发情交配、觅食、睡眠和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