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构建水利工程施工立体化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以典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技术、组织特征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分级导学体系引导学生学习,构建以教材为核心,包括多媒体课件、工程案例、仿真动画、习题库等辅助教学资源的立体化资源库,开发了网络互动平台。实践证明,系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朱颖 《教育导刊》2007,(1):53-55
"网络环境下'增城旅游地理'专题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这一课题,试图探索网络环境下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以期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辅助性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助性网络课程是为配合本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设计开发的,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辅助性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其教学应用作了相关分析:第一,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辅助性网络课程提供了课程内容、上机实验和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资源;第二,提供了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网上交流、互动;第三,在学习评价中,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对实验教学的及时评价、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使用量规评价及建立个人文件夹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立体化教材数据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研究分析,进行了有关对策研究,结合遗传算法、粗糙集理论和基于代理的技术等理论方法进行了性能评价,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教学资源、立体化教材数据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法制教育资源库的建库定位及特征 我校建立法制教育资源库,目的在于吸纳各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借鉴、吸收课题组专家及顾问组成员的研究指导资源;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普法网站等媒体中采集、剪辑与校园及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热点、焦点法律条文、案例与事件等鲜活的媒体法制教育资源;收集、挖掘、整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各科教材中蕴含的潜在法制教育资源;课题组研究过程中的教案、课件、调查报告、阶段小结与子课题等形成性的法制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极大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品位.运动生理学这门课程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普遍效果不理想.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该门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通过纸质教材、网络资源、媒体材料等等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该门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进行简单阐述,为高校进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一名初二英语教师,于2011年5月参与了《山东省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子课题《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初中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的定义是:中学英语课程内容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将教学资源作信  相似文献   

8.
教材处理体系的研究是我学区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为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把握与应用能力而进行的一项课题研究。在专家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学校领导、教师全员参加,以"讲求实效,解放教师,注重研究"为总目标,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形成课程超市,向学生提供菜单式服务,形成一套可以共享的体现学校教学特色要求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除要求编写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科书,还要求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课程资源,从不同侧面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改革教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实践证明,立体化新课标教材广受欢迎,它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为师生教学活动提供切实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备课专家——心神普教资源库一、心神普教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本资源库包括系列化的教育专家优质原创教学资源。针对各个学科的特点,以及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为每个学科的每个章节设计了教材解析、精品教案、精品课件、精品习题、精品课堂、教师辅导、单元复习、知识拓展等模块与教材同步,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学科,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全面的、系统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在功能设计上,电子备课系统以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实现素材、智力资源同步建设共享"为目标,提供浏览、查找、使用、资源建设、资源评论评估、资源打分评估、资源排行、资源管理等强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环境中,教材已泛化为基本的信息资源之一。新课程标准,为教学在选组整合教学资源时提供了依据,师生、生生、人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多向互动融合为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准备了条件。“教学”是教师通过营造优化信息环境,引导学生互动内化,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要开发数学课程资源,一要合理拓宽数学教材资源,用活教材;二要积极开发软件和网络资源;三要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人力资源;四要整合学科综合资源;五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要开发数学课程资源,一要合理拓宽数学教材资源,用“活”教材;二要积极开发软件和网络资源;三要充分挖掘数学中的人力资源;四要整合学科综合资源;五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关键。为了实现本轮课改中间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科学教学中必需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文章在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科学课程资源意识,拓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被教材所累,而是应把教材当作教学设计的素材,让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整合所选用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进行适合本校学生情况和现有条件的教学。文章以“探索生命”这一章的教学为案例,揭示了一个一线生物教师在进行新课改过程中形成的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资源开发理念落后、条件资源不能共享、人才资源问题突出、信息资源相对缺乏等问题。必须遵循“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目的”的建设目标,构建“教材、境材、人才”三位一体的课程资源体系,有效转换机制,不断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专业设置、社会实际、就业创业间的联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教学形成了相互需求、相互支撑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以有效教学目标为基本定位,有效教学研究也需要扩展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获得新的动力。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去关切课程资源,以教学任务为中心,需要关注学生主体、学科客体和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有效的教学需要突破教科书内容和难度的制约,跨越一本教材的教与学,跨越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之外,从有限的教学空间拓展到无限的自然社会,传统的教科书等课堂媒介也要拓展到现代的信息媒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一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供本校使用,还成为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教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辅助教材与练习册,以及校本活动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发挥了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课程领导的组织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本土资源的支撑作用、开发成果的共享作用。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扩大校本课程功能,促进学校整体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并以活动课程作为重要落脚点,突出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实现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接轨。  相似文献   

20.
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必须以教师为主体,以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师教学水平相适应为原则,根据现实需要采取移植、整合、自主开发等方式。在具体实施中,应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内涵的认识,调整和优化课程资源结构,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