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文明起源始于二里头文化──兼议多源说安志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文明?中国文明又是如何起源的?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在认识上并不十分一致。这里试从考古学的角度作点滴的...  相似文献   

2.
刘梦溪先生寄赠《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内有已故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一篇,讲的是中国孔子的天人合一论(有时称“天人合一观”),我读后有感,就在忙中先写此篇短文,请读者指教。康有为在清末就看出先秦诸子的托古改制。最明显的托古改制,有道家的托黄帝以前的社会而被  相似文献   

3.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在此世纪相交之际,自然引起我们的文化反思:未来东西文化的关系如何?走向如何?作为东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又如何?不同文化的关系与作用决定于社会实际。我以为当前人类社会有两大突出现象:一是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4.
道家道教与直觉思维唐明邦近年来探讨科学与神秘文化的关系,不得不涉及直觉思维这一哲学问题。前几年在《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一文中①,对此有过初步论述,看来,颇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道家道教对发展中国哲学思维有着多方面贡献,关于直觉思维的论述,是其突出贡献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脉的《老子》及由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其形成固然与殷周以来的文化传承密不可分,然而它更深远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则与中国上古的华胥文化相关。老子及道家重"朴"的理想社会、"守柔""守雌"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雌性文化的推崇等特征,无不与华胥文化有着渊源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道家①的思想与修行实践,在汉学家们的许多著作中皆有所记述;此外,为数甚多用西方语言翻译的道家典籍,也已陆续问世。但是,虽然其中一些作品不乏值得重视的价值,然而它们并未充分揭示出中国思想文化中道家传统学说的真实意义。当代研究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对于道家...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化是继承的梁白泉对于我们学术界来讲,认识人类文化的民主性和继承性是不困难的。我们对此,可以略加辩析。不到一万年的阶级社会的人类进步,超过了在它之前一、两百万年的进步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阶级社会是人类第一次进入有组织的社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相似文献   

8.
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要章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陆和港台的学术交流,由香港青松观道教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四川联合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2月23日至27日在四川联合大学东...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生死智慧袁阳以儒道二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包含着两重基本主题。其一是生与死的实在与否?这是本体论的主题。其二是生与死的意义何在?这是价值论的主题。一方面,儒道两家都承认死的实在性,但道家同时保留了长生的希望,因而道家在第一主题内用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五个阶段──沟口雄三教授访谈录张萍近年,随著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外的一些中国学学者中出现了重新认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倾向。那麽,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在过去的各个时代是怎样引进中国文化的?又是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现在怎样看...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社会摆脱了野蛮状态,便进入了所谓"文明"的状态。于此,人类似乎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自身的魅力,世界的日新月异恰恰是拜先进的"文明"所赐。不过,文明也造就了人类走向自残、自虐的工具:等级、监狱、武器、毒品……。自从文明产生的那一刻起,战争不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相反,却愈演愈烈了!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道家当为诸家之中对文明批判之最力、反省之最深的一家。尤其是处  相似文献   

12.
试论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卿希泰道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对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有着不...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正如卡西尔所说:“我们从历史上发现。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道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变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老子作为道家之鼻祖,对道家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子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蕴涵着颇为丰富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管见。一、“道”的物质实体存在性老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道”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道”字本来是人生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从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史研究的新领域:中国传统家学郑强胜家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家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始终起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何谓家学?简而言之,家学就是传统社会一家一族经数代创立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其后人据此而不断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考验着一切艺术形式,经千百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戏曲正陷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尴尬处境。如何使年轻一代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使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有其未来?已成为当前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老子诞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是我国第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社会中,由于"独尊儒术",老子文化在很多时候是被冷落或忽略的,尤其在社会动荡之时,人们更无心情"无为而治",客观而言,老子的思想更多适合于繁盛之世。对老子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当前,“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的共识与心声。然而,要想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得以弘扬,必须明确回答如下一系列问题:第一,中华文化究竟优秀不优秀?为什么优秀?第二,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究竟还值不值得弘扬?为什么值得弘扬?第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于我们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回答不了第一个问题,便无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回答不了第二个问题,便无从体现时代性;回答不了第三个问题,便无以明确我们民族肩负的伟大使命。上述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点,即中华文化之精魂——弄清…  相似文献   

19.
老学浅议     
老学浅议李耀仙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继儒家文化研究热之后,又出现了一股道家文化研究的热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来说,儒家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占有的地位固然重要,但若撇开道家、佛家以及墨家、法家、阴阳家等文化而不顾,不待对传统文化的形成未能知其底蕴,就连...  相似文献   

20.
“道家热”正在兴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荣晋近几年来,"道家热"正在海内外悄然兴起。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学术动向。儒、道、佛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打倒"四人帮"以后,中国针对"四人帮"掀起的"评法批儒"的恶浪,为了正本清源,人们自然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