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胡露珠 《语文天地》2013,(10):32-33
杜甫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流浪到四川成都,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四川成都时所作。茅屋即浣花溪畔的草堂。这座草堂是由杜甫朋友高适、严武资助,经过几年才建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约写在草堂盖好的那年八月,诗歌真切描绘了屋破  相似文献   

2.
2008年,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舒婷将参加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名人走进草堂”活动,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坛”讲诗。据悉,杜甫草堂将把“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打造成为成都版《百家讲坛》,定期邀请名人与观众坐而论道,畅谈中国诗歌文化。与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主题多样不同的是,“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的主题将以诗歌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③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厅、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一个中国文  相似文献   

4.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 要让君主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 风淳朴敦厚。…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于“安史之乱”后.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所作的一首抒情诗.其价值取向应是感受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思想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要让该诗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中产生深广的影响.应在深入研究传统的  相似文献   

6.
和杜甫聊天     
春天到了,景色越来越迷人。今天我就要去唐代的成都看春景。我到了杜甫草堂,正好碰到下春雨。我见东边有间茅屋,就进去躲雨了。我看见一个身着唐装的人正在伏案写诗,就上前去问:“请问你是谁呀?”“在下杜甫。”我听了既兴奋又怀疑,又  相似文献   

7.
周亚敏 《考试周刊》2011,(50):24-2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作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理想与现实强烈比照之下的悲怆写照。  相似文献   

8.
今日的杜甫草堂,坐落在成都西南郊的浣花溪畔,一带红墙环绕之中。从大门到后园假山,一连四重殿宇,其问古道中伸,回廊左右,楼阁对列,亭台高下。在层层庭院和建筑周围,林木苍郁,流水潺潺。幽深淡雅,构成了草堂特有的风格。人们看了,也许会发出疑问: “这难道就是当年‘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茅屋吗?”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于“安史之乱”后 ,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所作的一首抒情诗 ,其价值取向应是感受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思想和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要让该诗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中产生深广的影响 ,应在深入研究传统的引导诵读艺术的同时 ,引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走进“草堂” ,设身处地、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 ,在想像、模拟诗人吟诗的语气、语调中 ,感悟诗人品…  相似文献   

10.
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  相似文献   

1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文简称“《茅》”)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文简称“《十》”),分别是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陆游著名的风雨诗,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饱含着伤国忧民的悲壮情感。因同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25课,我们试进行对比阅读。一、诗人生活处境相似。两人都是仕途多蹇,衰老贫困。《茅》是杜甫50岁时所写。安史之乱中,杜甫历经坎坷,被俘复逃离,为官又弃官,“三年饥走荒山道”,才辗转来到成都。依靠一些亲戚朋友的接济,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并靠故人严武接济,过上…  相似文献   

12.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成都时所写的。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到达四川成都,由于朋友的帮助,从第二年开始,他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盖起了一所草堂。杜甫在成都草堂先后居住将近四年,在这段时间内,诗人由久经战乱奔波而得到安定环境的休养,心情是比较恬静闲适的。正是在这种环  相似文献   

13.
语文大视野     
语文大视野A子夜在矛盾故居语文大视野YUENDASHIYE杜甫曾在成都草堂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朽诗篇,今日,人们去草堂,又有何感想呢?请看C新春的一个夜晚,我站在桐乡乌镇茅盾的故居前,直至子夜时分。子夜是黎明和黑夜交替的时间,茅盾用子夜作为他...  相似文献   

1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上出新意?王保兵老师作了有益的尝试——他把学生带到杜甫草堂。可以想象,当学生们吟诵着杜甫的这首诗时,他们一定会感到杜甫就在身边,秋风正在怒号,茅屋正处于飘摇中,诗人正在沉重地叹息……如此身临其境,只有成都的孩子才会有这种机会。是的,杜甫草堂只有一座,不可能每个地方的学生都可以如此身临其境。但是,如何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语文教育资源以丰富或者说拓展我们的语文教学,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让语文课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这是我们多年的呼唤。但过去对“语文走出课堂”的理解更多的是街头调查、实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语文课内教学同样可以放到社会和自然的天地中进行。我以为,新课程所提倡的所谓“对话”,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与社会、与大自然的对话。比如,这堂课,学生们就不仅仅是只与老师对话,他们也是在与杜甫对话,与茅屋对话,与历史对话……至于这堂课究竟上得怎样,相信各位老师看了这节课的课堂实录会有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48岁的杜甫历经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来到了成都,起先寄居在一座叫浣花溪寺的破庙里.后来在友人的资助下.于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属于他自己的“草堂”。“草堂”让杜甫感到了生活的安谧闲适.这样的闲适也就让诗人觉出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6.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安史之乱”后 ,杜甫经过颠沛流离的生活 ,饱尝了饥寒交迫的痛苦 ,流浪到四川成都 ,得到严武等友人的帮助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立了新居 ,自称“浣花草堂”。这座草堂就是杜甫人生的落脚点 ,它不是一座纯客观意义的草堂 ,它是杜甫当时的生命象征。草堂未必很美 ,但杜甫离开了兵戈纷乱的大世界 ,眼前只看到蜻蜓上下 ,游鱼沉浮 ,水上有圆荷小叶 ,田间是细麦轻花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能引起他的兴趣。他眼前的花木是“杨柳枝枝弱 ,枇杷对对香”,眼前的虫鸟是“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春夜的雨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夜晚的幽静是“…  相似文献   

18.
堂成杜甫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一、背景扫描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天流落至成都,寓居在“(成都)府西七里,浣花亭三里”的草堂寺。在亲朋的帮助下,诗人在浣溪西头一块林塘幽雅之地营建草堂,于第二年暮春时节基本建成,本诗即作于此时。据史志记载,杜甫草堂完全建成当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堂成》一诗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诗人乍到成都后在草堂生活时的所见所感,于描绘草堂竹木之佳、禽鸟之适中抒发久经颠沛流离之后暂得栖身之所的愉悦心情。  相似文献   

19.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晚年漂泊西南。其中,寓居成都草堂时期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后世诗论家对杜甫入蜀后的诗作极为推崇,认为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创作的诗歌是独具特色的,并且对于研究杜甫诗歌情感有较大的价值。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中学教材里出现的一系列杜甫草堂时期的作品《客至》《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村》《去蜀》,来探究那个时期杜甫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1960年10月18日,傅抱石率江苏国画写生团成员到成都,由四川省文联郭生同志陪同去参观杜甫草堂.走进草堂大门,我即吟起杜诗名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草堂位于成都西郊淀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