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各册都配有“自读课本”,其目的在于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应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自读”。一、紧扣课后问题,培养理解能力自读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可分两步提出要求:首先是“读好”。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不同,对正确、流利、有感情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课后“读一读,想一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一般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语文,增加了补充教材,增加了24篇“课外自读课文”,又将原课文的11篇“讲读课文”和33篇“自读课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怎样“读”这些“课外自读课文”呢? 一、充分利用“自读提示”“自读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大致有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段落层次、结构方式、中心思想以及对一些句子段落的理解,甚至还有本文与其他课文某些方面的比较等。只要我们充分利用了“自读提示”,明确了自读方向,就一定能迅速达到自读目的。二、“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王粲的《英雄记钞》曾这样描述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四人读书的情形:“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陶渊明则在《五柳先生传》中自述道: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探索形成了自读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让学生运用“三步发问阅读法”,以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出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和“八字常规”,坚持不懈地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养成习惯,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语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这样,设置自读课文就犹如给学生开辟了“知识迁移”的园地,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自读 ,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 ,读是关键 ,是“问”和“悟”的基础 ,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 ,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 ,读通 ,读懂 ,读熟。读出重点 ,读出情感 ,才能发现问题 ,有所感悟。1 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 ,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要问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2 根据兴趣自由读。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 ,尽情诵读。可独自读 ,也可约伴读 ,还可邀老师一起读。在读法上可以自由选择 ,感情朗读、角色朗读、边演边读等。读…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学语文自读课的教学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将自读课文视为讲读课文,篇篇“精”讲,平均用力;二是从根本上忽视自读课文的教学,不探究教法,仅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而己。其实,自读课也是十分精彩的教学“例子”。充分挖掘其人文精髓,巧妙拓展其教学空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番抛砖引玉的探讨,以就教于同仁。一、把握几个原则1.体现文体特点的原则不同体裁、风格的自读课文,组织“自读”时,应当充分体现其文体特点。比如诗歌类的自读课文,要遵循诗歌的特点,在…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探寻创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运用教读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自读课文为对象进行自主阅读、自我理解和认知。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重新建构,融会贯通,懂得迁移应用,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创新点是以旁批和阅读提示代替了预习和课后习题。因此,  相似文献   

11.
自读课教法之我见○青铜峡市教研室蔡平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就课型编排来看,可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类型,其中自读课文又分为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参考阅读课文。这种按课型分类的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 ,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语文现行教材的编排体系正体现了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 ,每一单元都设计了一定量的课内自读课文和参考阅读课文 ,目的就是想通过这类课文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目前语文教坛上对这类课文理解 ,出现了两种倾向 :一种是把它当作讲读课 ,由教师“精雕细刻” ;一种是让学生自由阅读 ,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根据自读课的教学功能和特征 ,自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 :“定向·导读·总结…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学生的求知趋向、心理特征、学习要求和自学意识,我试行了“讲读课文由教师精讲,自读课文由学生略讲”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使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训练、智力发展完美结合的预期目标,进一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等教育思想。我的具体教法是:  相似文献   

14.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目录尾注:阅读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单就七年级上册篇目统计,带有*的“自读”课文6篇,占总数近1/3,成为统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上好“自读”课,落实“三位一体”的阅读理念,教师需要教授一定的自主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本文以《动物笑谈》为例,教学生以“渔”求“鱼”,实现自主阅读能力的获得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编排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如果说讲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教方法”,那么自读课文的教学则重在“用方法”。讲读课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举一”的作用,自读课文则起着“反三”的作用。自读课文的教学给学生开辟了语文“知识迁移”的园地,它巩固了学生已学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笔者根据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感受,就怎样组织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明确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职业中专学校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两类,共124篇,约占新教材课文总量的50%,超过了讲读课文的数量。纵观一至六册课本,讲读课文逐渐减少,自读课文相对增多。至第五、六两册,自读课文均达每册课文总量的60%,特别是在第六册课本中,课外自读课文计十六篇,占了课文总数的40%,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每单元内,总是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课文依次排列,按单元教学要求形成一体。新教材中三类课文的设计和编排,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过渡趋势,组成了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三部  相似文献   

17.
现行语文教材,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占到50%以上。目前,在这两种类型课文的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将课内自读课文留课时让学生自读;课外自读课文不留课时让学生自读。二是将这两种类型课文同讲读课等同起来,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讲读课。这两种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自读课要上出“自读”的特点来,必须是在教师指导、检查之下的自读。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无疑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重大,因此,如何处理很值得研究。课内“自读”是在“讲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实践,老师既不能全包全揽,也不能撒手不管,要适当引导,酌情点拨,让学生在自读中质疑、释疑。在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上,我的尝试大体如下: 一、忆读:忆读就是教学课内自读课之前,让学生回忆旧课——讲读课,用讲读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读课内自读课文。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大致在体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设置的课内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补充和延伸。这类课文要求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每篇课文一课时。这就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注重学法指导,不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把它处理成讲读课文。如何处理这类课文?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明确教材特点,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法、学法。从讲读课文到课外自读课文的过程来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文处于由扶到放的中间环节上,属于半扶半放的那一类;从课内自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来看,课内自读课文紧承于讲读课文之后,利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来学习这类课文,其编者意图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中一种新的课型,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要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阅读提示”“旁批”以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来帮助学生完成有深度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