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之初     
《当代学生》2011,(Z4):85
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证据除了云南等地的野生大茶树,就是众多的典籍记载了。其中就有神农氏的传说。神农氏为了给天下人寻求治病的验方,亲自尝百草。他什么草都尝,难免会中毒,靠什么解毒呢?靠的就是茶叶。他是怎么发现茶叶的这一功效的,有不同说法,但《神农本草》明确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被认为是一种解毒特效药。陆羽《茶经》认为:"茶之  相似文献   

2.
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唱道:"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 歌词中提到的唐朝人陆羽,编撰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被世人尊为"茶圣".茶作为"国民饮品",更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人们习惯饮茶来提神、解渴、清心.但你知道吗,茶叶除了饮用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玩法,而...  相似文献   

3.
茶史说略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远古人类在备尝百草滋味的过程中,开始知道具有苦味而甘香的“茶”可为药用。茶叶是作为药物进入人的生活领域的。但随着饮用者的增多,逐渐发现了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王楠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1):89-90,100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武都买茶"或"武阳买茶"的记载,但由于《僮约》原著已遗失,故学术界对"武都买茶"和"武阳买茶"存在分歧。从气候、民俗、交通、经济等因素对"武都"和"武阳"考察后认为,"武都(武阳)买茶"应该是对当时陇蜀茶叶贸易活动的统称,而非"武都"或"武阳"某一固定地点,其覆盖范围是陇蜀交界区的广阔空间,是以贯通陇蜀的贸易通道为辐射轴的陇蜀茶叶贸易区。  相似文献   

5.
《茶经》·《茶酒论》与法门寺茶道研究梁贵林《茶经》:茶道之元典。山水赋灵气,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①先祖炎帝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经过食用、药用两个阶段后,到了西汉,对茶叶的利用开始进入第三段,即饮用阶段。在此,可引汉...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即远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是中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 世界上“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中国战国时代的《种农木草》一书。 世界上关于茶馆的最早记载要算中国唐代的《封氏闻见记》。  相似文献   

7.
第二节 茶叶的功用 茶叶由药用发展成为饮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演变而成的。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古书上曾对茶叶的功用有过各种记载。唐《本草拾遗》上就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顾元庆所著《茶谱》中也记载着:“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顽、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8.
<正>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唱道:"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歌词中提到的唐朝人陆羽,编撰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叶百科全书《茶经》,被世人尊为"茶圣"。茶作为"国民饮品",更是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人们习惯饮茶来提神、解渴、清心。但你知道吗,茶叶除了饮用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玩法,而茶水"像幅泼墨的山水画"也不只是歌曲的艺术加工。在古人的斗茶游戏中,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它的茶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的茶道闻名于世 ,但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酷爱喝茶 ,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出了一个“茶仙” ,他叫陆羽。他著有《茶经》三卷 ,论述茶道的根源 ,茶道的方法和茶道器具。在这本书中陆羽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 ,于是被人们尊为“茶仙”。古代卖茶叶的店里都供有陆羽的塑像 ,奉为神来祭祀。其实 ,陆羽是个孤儿 ,他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一天一个叫智积的和尚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 ,就把他抱回寺庙养育 ,这个婴儿就是陆羽。陆羽长大后 ,不愿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盛产茶叶,种茶和饮茶的历史悠久。在《神农食经》上曾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更有精论: “茶之为用,味之寒,为饮为最,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代刘贞亮对茶叶益人以“十德”颂誉,颇有见地地评价: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  相似文献   

11.
略述宋代建茶的制作勾利军宋代是我国古代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福建建州茶质量最佳,有“自建茶出,天下所产名茶皆不可数”①之称,代表了宋代茶叶生产的最高水平。建茶的采摘、焙制技术十分复杂、考究,至今未见专文论述。本文以《北苑别录》的记载为主,参之其它史...  相似文献   

12.
茶的写意     
茶的本质总是诗意的。世界上的千万种饮品,没有一种能比茶更有味道。茶叶的香,没有花香那么浓郁,留存的仅仅是那来自于大自然的简朴的清香。这香味之中却是纯粹的宁静和幽远。闻闻茶香,会使人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明代杰出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饮茶之事。”他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期。也有人根据汉代王褒《僮约》,认为饮茶始于西汉。而成书于西汉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古人在备尝百  相似文献   

14.
潮州功夫茶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便是以茶叶为解药的,至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全国,“茶圣”陆羽还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到了近代,它已不很盛行,反倒让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了去,发扬光大,刨制了独具风格的日本三大道之一——茶道,让今天十几亿炎黄子孙羡慕不已。但也庆幸,灵山灵水产名茶,饮茶文化南北有,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的人  相似文献   

15.
饮茶的学问     
<正> 茶叶是中国人民普遍饮用之品,并为世界人民所嗜好,被誉为人类理想的饮料。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或联欢晚会、游园活动,走亲访友时,沏茶品茗,感觉清淳无比,情趣横生。 我国《神农本草》曾记载:“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劳”。《本草》上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可见茶对保护人体的正常功能和保持人的青春活力,有着一定的功效。据分析,茶叶中含有茶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品茶、话茶最早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据《神农本草经》上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先是被人们当作药材使用的,在先秦古籍中,“茶”“荼”二字通用,所以茶也称作“苦荼”。《神农食经》上说,常饮茶可以“令人有力悦志”。《广雅》记载:“其饮,醒洒,令人不眠。”由于茶能清热解渴,兴奋神经,且气味芬芳,助人消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中“茶”与“茗”两字共出现1227次,这些诗里涉及茶叶产地的又有不少。首先,分析各产茶地,可看出其分布呈现“多个中心,四面开花”的特点。其次,对产茶地等级作进一步考察,发现各地经济水平与茶叶发展及茶品质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即经济水平高的地方茶业发展快,同时好茶也一般出在经济富裕地区。  相似文献   

18.
    
茶与小说——《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这部旷世奇书几乎是以茶演绎展述情节内容的。《红楼梦》中的茶与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融为一体,极富诗意。作者曹雪芹可称为清代著名的“茶学博士”,他对茶的属性、茶具、茶水、品茗要略等茶艺事项认识得非常透彻,全书共描写茶事活动有280处之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荼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道教讲究阴阳五行,而茶分青、白、黄、红、黑五色。陆羽在《茶经》中就有两晋时道人饮茶的记载。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盛行,道教尚茶嗜茶之风也更加普及,道观一般都专设“茶堂”作为以茶礼宾的场所,还以茶供养三清、招待香客。可以说道茶文化是中国道教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禅茶文化的兴盛,道茶文化逐渐走向衰微,笔者根据史料编创的《武当道茶茶礼十八式》将武当武术、武当道乐、武当道教文化等元素与茶叶冲泡手法有机结合,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了道荼文化的仙姿道骨。  相似文献   

20.
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盛唐时期,饮茶之风自南向北吹遍全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于是,论茶专著出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销售茶叶开始了,国家收缴茶税出台了……所以史家有茶“兴于唐”、“盛于唐”之说。尽管在此之前,已有人对茶文化作过零星的论述,但是,人们在谈到茶文化史时,还是首推陆羽及其《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