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代高僧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一部重要的著作,王邦维先生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一书,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一部全面校勘整理注释的著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由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语言典雅,版本异文复杂,要想完整准确解读,殊为不易。论文考察了大量相关资料和版本,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的标点断句和文字校勘提出了一些商榷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2.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王邦维先生1987年对该书进行了校注。其《校注》本在校勘注释方面十分精良,为人们阅读和研究扫清了文字障碍,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亦发现该书校勘、注释方面尚有一些可商之处。本文对中华书局1995年版王邦维先生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的若干条校注提出了商补意见。  相似文献   

3.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行初"指"一行座位的开头"。"初"可以指称空间的开头。  相似文献   

4.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行初”指“一行座位的开头”。“初”可以指称空间的开头。  相似文献   

5.
佛教之女性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佛教文献的记载中有大量关于女性的史料,尚待进一步开掘和研究。文章拟以《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和《大明高僧传》四部代表性僧传为基础,从与高僧联系的家庭女性和社会女性切入,初步探讨了家庭中的母亲、妻子等女性及其家庭之外的尼僧、世俗各阶层女性对高僧菩提路的重要影响。这些女性群体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成就高僧的菩提之路,对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佛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期南北佛教界的交往周健一、南北佛教界的密切联系和友好交往《续高僧传》卷16《释慧达传》记载,北魏高僧释慧达过江为梁武帝授戒,梁武帝称他为“肉身菩萨”,常向北方礼拜。《高僧传》卷8《释僧传》宗记载,北魏孝文帝多次致书齐京师太昌寺高僧释僧宗,请他...  相似文献   

7.
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史书以僧人传记最为发达,但是其后僧侣传记散佚非常严重。《高僧传》是留存至今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僧侣事迹的综合性质的传记。自从其问世之后,历代对该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对《高僧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明了其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缺,对于避免《高僧传》研究中课题的重复撞车,对于《高僧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意义都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8.
高僧传是为高僧立传,立传的编撰者对众多僧人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选录标准,选录标准的优良与否,关系到僧传的流传与影响。由对"三朝高僧传"①的选录标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自从释慧皎《梁传》始,确立了以功德为先、德行和学识为次、神异为辅的选录标准,《唐传》《宋传》在继承基础上根据佛教发展状况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9.
发掘《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走出简单地把《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视为迷信故事的误区,可以发现《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既有佛理依据,又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和道教传说关系紧密,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僧传》中显现神通类的僧人神异事迹,记载的多是僧人因具足佛教神通而显现的特殊才能,其佛理依据是佛教"六神通说"。且《高僧传》中具足佛教神通的僧人所具备的异能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仙传中仙人的奇才异能,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僧人为了弘传佛法,对之极为看重,大加利用,制作并宣扬一些佛教神异故事,以神异事迹征服人心,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确认识《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所载与唐代有关者为限,将唐代高僧所弘阐的经律论疏作一统计,从前后两期探讨了唐代佛教义学的风尚及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1.
《宋高僧传》是一部取材于唐朝到北宋初期的高僧传的经典著作,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通过对《宋高僧传》人称代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因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人称代词的在汉语史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高僧因缘记、因缘传,主要记叙有关高僧的神异事迹,凸显高僧个人的宗教实践与历程,供作信众学习修行的借鉴,结合佛教、历史与文学是其特色。高僧因缘记的故事性、传奇性、神异性是佛教弘传中极受欢迎的宣扬手法。本文根据敦煌写本P.2680、P.3570、P.3727等三件《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校录文本,析论其情节叙事,持与《续高僧传·慧远传》对照,说明其篇幅、叙事异同之用意与文体属性。并透过对敦煌写本因缘记原生态的抄写现象所呈现的多种高僧因缘记汇抄的文献特色等考察,以为:当时僧人于各种法会间选择《高僧传》中适当的高僧神异事迹,栝其内容而撰写因缘传、因缘记,以备宣讲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3.
北宋僧人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佛学家和翻译家,著有两部重要著作——《大宋僧史略》和《宋高僧传》.其编纂的《宋高僧传》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僧人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著作。其行文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 ,如“量”、“并”、“刺”、“现”、“既而”、“分数”、“翘勤”、“逶随”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辨溯源 ,可见其义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所未收 ,或已收而所举例证较晚 ,或对一些词语的义项加以增补之原因。也体现了《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87年中华书局版范祥雍先生点校的《宋高僧传》,以碛砂藏经为底本,参校了江北刻经处刻本(即扬州刻本)及日本大正藏经本,为《宋高僧传》的利用和流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以今天的汉语标点规范来看,仍有个别错讹之处。文章罗列了39处标点以及文字校正的不足,另附存疑二例,希图对《宋高僧传》的校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赵征 《考试周刊》2013,(38):14-15
《高僧传》是南北朝时期梁.释慧皎所撰写的一部佛教典籍。书中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叠音词,古时叫做"重言"或"复字",本文运用现代语言学知识对《高僧传》中的叠音词作分析和归类,并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南海寄归内法传》词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僧人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作。其行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如“量”、“并”、“刺”、“现”、“既而”、“分数”、“翘勤”、“逶随”等。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辨溯源,可见其义或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所未收,或已收而所举例证较晚,或对一些词语的义项加以增补为原因。也体现了《南海寄归内法传》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东 《语文知识》2007,(2):60-62
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是目前完整保留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佛教传记。不仅是研究六朝史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有一些词语令人费解。本文对其中的5个词语作了诠释,以期为研读《高僧传》提供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义净译著中的注文及其作者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唐代高僧义净译著中的注文的数量、内容等基本情况,根据对注文和正文中的有关语言事实的比较分析结果,参照有关典籍的记载情况,对这些注文的作者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并以大量的新材料证明,这些注文的作者就是义净本人。  相似文献   

20.
从《高僧传》品人形容词看中古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僧传》是南朝梁释慧皎所写的一部僧人传记,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本文选择《高僧传》中有代表性的品人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以含有某一相同词根语素为类聚基础,通过分析双音节合成词的语义构成、词性构成和语素内部排列顺序,浅探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