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标准化对武术的促进与影响进行研究,以唯物理论、辩证理论从国家层面、武术层面分析标准化对武术发展的促进,从武术个性与多样性方面分析标准化带来的影响,旨在为武术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有关竞技武术的概念与本质、奥运发展、市场化发展以及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竞技武术本质的认识多停留于“技击”层面,未能充分认阐释健身、文化、技击与竞技等属性的关系;奥运与市场化发展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两大主题,但现有研究对以上实践的理论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从发展理论角度对竞技武术的研究,多停留于现状与对策层面的探讨,对发展规律、发展动因、发展代价的研究还涉及不深或尚未涉及。  相似文献   

3.
杨顺超  孙斌 《精武》2012,(16):67-68,70
学收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看重要作用。而武术作为中国特色的运动文化形式区别于众多的西方体育竞技项目。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情况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南京市8所211学校武术社团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武术学术研究评鉴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丕相  马剑 《体育科学》2008,28(2):63-67
研究目的:评鉴武术学术研究的历史成就,规划武术学术研究的战略方向.研究方法:资料法、历史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论与建议:武术学术研究成就包括有武术应用技法经验的总结;武术教学方法改革初探;武术基本理论的成型与分化;对武术本质(概念)的反思与争鸣;国家组织全国范围的武术调查研究;武术学术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等.当代武术学术应深入人文及其教育领域进行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深化技术理论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上升到"国学"层面开展研究;当代武术学术应开展独立学科体系的当代研究;武术学术应进入世界高等院校的讲坛.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借鉴模糊数学理论对吉林省武术产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论:吉林省武术产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表现为:1)人力资源欠缺;2)当地投入武术产业积极性不高;3)相关产业和可借助平台较少。建议:提高吉林省武术产品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武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媒体加强合作,培养与包装武术高水平专业人才,树立武术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6.
竞技武术发展理论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浩 《体育科学》2005,25(8):88-95
在提出3个理论假设的基础上,以文化学为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法、逻辑方法等,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哲学、逻辑学、未来学等学科知识,对竞技武术的概念、奥运发展、市场化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明确界定竞技武术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列宁和毛泽东对本质的有关论述,初步形成了武术的本质学说;进而对竞技武术的本质进行了层次划分,论述了竞技武术的本质特征,廓清了有关争论,对人们认识武术和竞技武术具有积极的前沿意义。对奥运发展理论与市场化发展理论无论在宏观的元理论层面、中观的运行层面,还是在微观的操作层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竞技武术的奥运与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2008-2011年国外武术研究多以武术对人体的健康促进研究为主,其成果多见于运动医学类杂志。国外研究学者均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就武术的健身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证。从武术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太极拳对各疾病人群的生理机理恢复、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研究进行综述,为武术的健身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浓厚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对古代武术礼仪和当代武术礼仪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和阐述,武术礼仪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形式深刻的影响着武术健康快速的传播和发展,而当代武术礼仪由于大众对礼仪文化的缺失和教育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武术礼仪文化的传播,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发展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浸润之中。历史让人们的经验不断积累,作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技能,武术也随之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酝酿出武术独特的前进目标:技术上的得意忘象,心灵上的宁静祥和。武术文化的核心层面是"天人合一"。在制度层面,作为追求天人合一的各种努力,武术的文化表达为:崇德尚礼、刚健无执、强身御侮、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4,(3):83-87
采用思辨研究的范式,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教育的文化性进行研究。认为:武术教育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传递与延承,武术教育是一种文化精神与价值的传承过程;武术教育的演进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不同时期的武术教育主题各异;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其文化层次主要涵盖器物、思想和方式三个层面;武术教育的文化性丧失可以导致武术传承和武术本身的异化;实现由单纯的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的转变,彰显武术的文化性特征是消弭武术异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武术现代价值作为研究对象,在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梳理,从武术对现代的国家、社会和个人角度探究武术现代价值的传播。武术现代价值的传播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传播,国家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有军事服务、文化交流、竞技发展;社会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传播有娱乐观赏、商业发展、教育教学;个人层面的武术现代价值传播有保健养生、防身自卫、修身养性。武术现代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整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武术现代价值看武术传播对于武术需求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展经验研究是推进教育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手段。寻绎隶属事后解释的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经验,进而观照当代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取向是在教育比较中促进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史鉴路径。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民国与当代的学校武术教育在思想层面的发生与存在的价值逻辑,并对实践层面的师资结构、教学内容和教法改进上进行了宏观梳理与检视。研究发现,2个时段学校武术教育的价值逻辑一脉相承,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师资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发展取向上有着对民国经验的回归与模仿。整体上民国学校武术教育累积的经验遗产依然是历经政治干预与社会变迁影响而寻求突破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借鉴的历史宝藏。在透视民国经验生命力持久的社会文化基础上,认为相对于当代武术教育而言,民国经验的宝贵更多在于对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朱彦蓉 《新体育》2023,(10):77-80
与中小学阶段以兴趣为导向的武术教学不同,高校武术教学侧重于对学生武术知识、武术技能、武术道德的综合培养,旨在培养热爱中华武术、精于武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虽然高校和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武术项目教学的内容,设计和优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武术知识、技能和道德内容,但在跟踪观察中发现,目前的武术教学在方法上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表现出效果欠佳的情况。基于此,文章结合体育项目教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武术教学的实际情况,重点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方法不足进行了梳理总结,最后结合这些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武术教学方法创新的方向和策略,为教师革新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学效果提供了相关内容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演绎法、专家访谈等科研方法对战国时期中国武术的技击特征和社会环境进行较为深刻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战国武术技击具有:(1)技术简单、实用;(2)战术思维尚力、重智;(3)技击理论与军事理论契合,表现出浓重的哲学意味等特征。缘由如下:(1)频繁的战争突显了武术技击的重要性;(2)特殊的政治环境为武术的兴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3)冶金技术的发展为武术技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4)社会思维的革新和文化事业的兴盛为武术技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武术进高校背景下,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的现状进行探析,从而探寻出其开展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武术的发展及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性价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结论:第一: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单一,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的宣传较少;第二:武术俱乐部教学场地、器械不足,各班级课程安排及时间规划不合理;第三:武术俱乐部专项教师不足,难以满足需要,新型项目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太少;第四:武术俱乐部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没能跟上现代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7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使用教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论证现行2005版武术教材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技术内容应突出攻防技击属性;加大武术教材中武德教育理论内容的编写力度,改变武术教材内容组合模式;协调武术教材编写者、武术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整教师武术教学技术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武术传承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当研究聚焦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和哲学内涵"等方面的时候,武术研究的"狭义化"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与思考.从文化本质理论的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层思考.认为:从文化角度看,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裁体",是外显的"武术物质文化层面";武术承裁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是内隐的"武术精神文化".是武术文化内核.对武术传承而言,武术物质文化层面的人体动作和武术精神文化层面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都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武术深层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只局限在表层的武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开发,而对深层武术主体及内涵层面,虽有所触及,但多停留在关系论述上、本文试图把深层文化层面引入市场经济,供有识之士投资共同开发。中国武术文化是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由各种不同的又互相联系的结构与层面所构成,每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武术资源可以开发。从可开发的资源结构和层面上看,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二是中层制度文化层面;三是深层武术内涵文化层面,这个层面是武术文化的深层结构,合金量最…  相似文献   

19.
2008-2011年国外武术研究多以武术对人体的健康促进研究为主,其成果多见于运动医学类杂志。国外研究学者均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就武术的健身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证。从武术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太极拳对各疾病人群的生理机理恢复、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研究进行综述,为武术的健身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国外研究学者也就武术对某一特定群体的健身功效提出了质疑,为日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武术的健身价值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别的研究学者的关注,武术的健身功效也在不同人群、不同病理中得到了证实。进一步探究与挖掘武术健身价值能够推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在研究展望中指出,武术的健康促进研究仅仅是武术研究的冰山一角,作为承载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其研究价值绝不仅限于此,21世纪的世界文化呈现出既多元又趋同,既独立又共识,既冲突对立又和谐并存的交汇融合趋势。堪称中国文化代表的武术,其文化属性、艺术属性以及体育属性都值得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全方位、多维度的视角来研究,为我国武术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武术历史、文化、教育、传播、竞技、传统、健康促进及国外武术八个方面,对2008~2011年武术学科发展作综合报告。研究表明:武术历史研究在武术拳种源流和人物历史考证、版本史学、地域武术、武术历史人物拳学思想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武术文化研究侧重于武术文化传播、保护与传承及地域武术文化等方面,对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