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光滑水平面上,用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接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1所示,小球在O点静止时,弹簧没有形变,对小球的弹力为O,O点为平衡位置,将小球拉开一段距离至A点后释放,小球将在O点附近来回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在O点两侧与O点距离相等为x的位置,受弹力大小相等均为F=kx,,且都指向O点,其受力情况相对于平衡位置O点是对称的。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从a点开始受到一个水平恒力F的作用,沿直线运动到b点.已知物体在b点的速度与在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 ).  相似文献   

3.
用矩阵方法对点的合成运动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求解点的合成运动的矩阵计算公式,这些公式有助于理论力学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并对提高理论力学的教学质量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什么叫“动点群”?就是题中的动点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某一动点运动时带动或制约其他一些点的运动,这些动点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动点群.由于动点的增多,牵涉面加大,如果不掌握一些方法,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理不出头绪来,解析几何“动点群”在高考中也时有出现,现就“动点群”下求某一动点轨迹  相似文献   

5.
“动点”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特点是图形中的某个点,按某种规律在运动,由于点的运动往往使题目中的几何图形随之不断变化,使同学们解决这类问题颇感棘手,同学们在解题时,不要被“动”所迷惑,要在动中求静,不妨把动点移动到特殊位置进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动点群”?就是题中的动点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某一动点运动时带动或制约其他一些点的运动,这些动点组成的群体称之为动点群。由于动点的增多,牵涉面加大,如果不掌握一些方法,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理不出头绪来。现就“动点群”下求某一动点轨迹问题,以及求最值等问题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解法1从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当动点P沿直线3z+4y+8=0向左上方或向右下方无穷远处运动时,直角三角形PAC的面积越来越大,从而SPACB也越来越大;当点P从左上、右下两个方向向中间运动时,SPACB变小,显然,当点P到达一个最特殊的位置,即CP垂直于直线时,SPACB应有唯一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8.
陈盛女 《中学教研》2008,(11):35-35
题目 如图1所示,半径为2cm,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的弧AB上有一运动的点P.从点P向半径OA引垂线PH交OA于点H.设ΔOPH的内心为I,当点P在弧AB上从点A运动到点B时,求内心I所经过的路径长.  相似文献   

9.
运动型问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探索在运动过程中动点的运动路径是运动型问题的考查重点.由于动点运动路径往往不明晰,故有一定的解题难度.本文举例说明采取动中取静的方法解决这类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综合题可谓类型繁多,虽然常规题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动态问题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特点和趋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探索性;2.操作性;3.开放性.其动态问题归结为一个点的运动、两个点的运动、整个图形的运动和点与图形同时运动等.现举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如图1,梯形OABC中,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0)、(14,3)、(4,3).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相似文献   

12.
题目 (2005年湖北黄冈市)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18,0),B(18,6),C(8,6),四边形O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做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相似文献   

13.
叶景辉 《课外阅读》2011,(8):181-181
动点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也是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动点问题是以几何知识和图形为背景,渗入运动变化观点的。类试题,这类题型揭示“运动”与“静止”,“一般”与“特殊”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通过点的运动,使图形发生变化,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和几何计算来解决问题。总体解题思路是化“动”为“静”,关键是将其转化为相对静止的瞬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理论力学中用绝对参考系和相对参考系的概念,引出了点的合成运动的理论。在求解某点牵连运动的速度时,给出了牵连点的概念。对于牵连点的选定原因,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另外,理论力学中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运动同样以合成运动为基础推导而来,但疑似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本文提出点与点的相对运动的概念,并用实例说明点与点相对运动的应用。分析表明,在点的合成运动一章之前,加入点与点相对运动的概念,将使点的合成运动中牵连点的选择理由和平面运动刚体上点的研究变得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5.
由两个点在指定的封闭图形边界上运动而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通常解法是在动点运动的某一阶段的一瞬间寻求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由此建立函数关系,从而找到在这一阶段内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6.
讲授《点的复合运动》的几点改革尝试张晓梅,张建萍理论力学中“点的复合运动”一章是课程教学中的难点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本章共用4个学时,其中前两个学时讲授基本理论,后两个学时作为习题课。就时间而言,全部内容可以讲完。但因本章新概念多,常导致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技校物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围绕机械运动的概念,作假设选取参照系,建立物理模型———质点,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矢量和标量等概念。学生分析通过对初中《自然》的学习,学生建立了运动、路程、时间等概念,但质点、时刻、位移、矢量等概念还未学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物理积极性不高,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目标(一)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为了描述运动必须选取参照系。(二)建立质点的概念,能正确判断运动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并知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全国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压轴题可谓是题型繁多,虽然常规类题仍有一定的市场,但动态问题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特点和趋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探索性;2.操作性;3.开放性.其动态问题归结为一个点的运动,两个点的运动。整个图形的运动和点与图形同时运动等。现举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在点合成运动三种运动的分析中,采用形象化比喻的分析方法,使抽象思维直观化,便于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艳辉 《数学教学》2008,(10):29-29
上海2007年中考压轴题的第一个小题是这样的: 已知:∠MAN=60°,点B在射线AM上,AB=4(如图1).P为直线AN上一动点,以BP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点B、P、Q按顺时针排列),O是△BPQ的外心.当点P在射线AN上运动时,求证:点O在∠MAN的平分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