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地荆棘满天云,前路先生认得清; 点起火把六百万,照人创造到天明。这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著名的革命民主战士陶行知先生为《鲁迅全集》出版而写的祝贺诗。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1938年,有二十卷之巨的《鲁迅全集》在上海出版。陶行知先生此时正在国外,他积极在国际友好人士和华侨中开展《鲁迅全集》的征订工作,许广平先生在这一年出版的《〈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后,孙伏园先生撰写了一挽联志哀,其联云: 踏《莽原》川《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什月》《噩梦》万众《访惶》。 此副挽联立意颇高,构思巧妙,感情真挚,内容博大精深。联中不但有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莽原》、《奔流》,而且有鲁迅先生的《呐喊》、《仿惶》等文集。细评联语,这不是仅为表现鲁迅先生著作甚丰的简单罗列,而是撰写者巧意安排,匠心独运:一是表现鲁迅先生作为一名文艺战士的丰功伟绩和战斗精神;二是表达了作者和民众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悲痛之情。不仅如此,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研究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题目入手,以《鲁迅手稿丛编》中的《藤野先生》原稿和前人对手稿的研究为依托,对由"吾师"到"先生"这一称谓语的修改进行了原因分析.又从原稿修改的角度对两种题目修改可能性进行探究,指出原题目为"吾师藤野"而非"吾师藤野先生".最后分析鲁迅先生在修改题目时的思路以及进而探求鲁迅《藤野先生》这...  相似文献   

4.
黄欣 《成才之路》2013,(20):90-91
《孔乙己》和《警察与赞美诗》这两篇小说选入了《汉语》第四册,同属第三单元。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点,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把握了这些共同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认真发现相似处,以便理解课文内容,最终提炼文章主题。一、作者《孔乙己》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擅长写短篇小说,他愿用"匕首"一样的短篇小说刺向敌人的心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传世名篇很多,如《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药》等。鲁迅  相似文献   

5.
在小说之后,张承志选择散文这种更直白的方式作为表达自己的载体。他在散文中坦承自己对鲁迅的景仰之情,鲁迅已经成为张承志的一个情结。《致先生书》、《再致先生》、《鲁迅路口》是三篇直接写鲁迅的散文,对这几篇文章进行梳理分析,不难看出其对鲁迅的认识发展脉络。从张承志的散文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张承志与鲁迅精神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召开的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鲁迅:跨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大村泉称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为虚构小说而非“回忆性散文”,惹来学界热议。我国学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王吉鹏旋即予以坚决回应,表示《藤野先生》某些内容“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但只是记忆的失真,而绝非“虚构”。据了解,大村泉在其《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是“回忆性散文”还是小说?》的发言中,考证鲁迅《藤野先生》有几处细节不符合真实,如鲁迅在仙台的某科考试成绩不是60分以上而是58分,与鲁迅有联系的学…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寿镜吾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里的章太炎先生,一个是《藤野先生》里的藤野先生。三位老师伴随了鲁迅先生的童蒙与成长,对鲁迅思想的形成与人生的态度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鲁迅的文笔,从三位老师身上,或可窥见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童蒙老师。资料记载,他"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  相似文献   

8.
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这组课文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鲁迅先生。教学时,我一改逐篇按字词句段篇教学的传统模式,借鉴"群文阅读"教学法,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两节课的新鲜、轻松阅读中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认识鲁迅先生。课堂由"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哪篇文章体现了他的哪些特点?"这一问题串起。课前,我了解到学生都没有读过鲁迅写的文章和写鲁迅的文章,就先让学生猜想即将认识的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接着用幻灯出示本组教材  相似文献   

9.
曹聚仁先生抗战时期曾在上海出版过《鲁迅手册》。一九五六年在香港出版了《鲁迅评传》。一九六六年又出版了《鲁迅年谱》。后两种书多次重版,行销香港、南洋各地,在海外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曹先生这两本著作都写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对于“文革”前的鲁迅研究状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那时候国内与鲁迅同时代的“那些接近鲁迅的人”都已  相似文献   

10.
提到鲁迅。同学们很容易想起一个荷戟而行、以笔为匕首的战士的形象,这也许是鲁迅先生留给世人的最难忘的印象。在《礼戏》的文字中,依然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犀利与深刻;但在某种程度上,《社戏》更是一首遥远的牧歌,是依稀的旧梦,  相似文献   

11.
<正>一、借助资料创设阅读与表达的情境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鲁迅单元,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很多同学预习《好的故事》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鲁迅先生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今天不完全一样,课文不好读。——李×轩鲁迅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他文章中的内容,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较远,内容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2.
《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年至1926年的一本散文诗集,它集中而真实地反映了先生这一时期的心境:孤独,悲哀,痛苦,绝望与失望,到最后的希望与向往(《一觉》等)。这一切情绪交织着向鲁迅先生进攻,这该要一个多么伟大的灵魂才能承受如此复杂而深刻的矛盾与痛苦呵!这种情感与思想以及先生处理它们的表现,在《野草》中,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在《秋夜》与《过客》中。《秋夜》是《野草》首篇,作于1924年9月,首次发表于1924年12月的《语丝》。历来的评论家对于《秋夜》中鲁迅孤独、悲哀而痛苦、阴冷的自我形象,总有所忌讳,不敢探谈,怕有…  相似文献   

13.
1918年和卫919年鲁迅先生曾连续在《新青年》上以“唐俟”这一笔名发表了6首新诗,即《梦人《爱之神入《桃花八《他们的花园入《人与时》和《他人“唐俟”的署名是耐人寻味的。据孙伏园先生解释:“先生之署此名,原义应为‘有所等待,唯恐落空’,是迫切要求进取的意思,有点焦急,但又包含着足够的积极性。”①当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鲁迅先生用他那支如椽大笔刚刚开始纵横于新文坛的时候,我们不妨从研究这6首新诗起步,探索一下前期鲁迅的思想端倪。一、新诗表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我们注意到《梦》、《爱之神》和《桃花…  相似文献   

14.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  相似文献   

15.
看到一九七七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文学组编篡的《鲁迅手册》(试编本),在《鲁迅生平活动史料》中的《鲁迅主编和参与编务的报刊、丛书》里,没有列入出版于鲁迅先生战斗的最后二、三年间的《太白》半月刊,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疏漏.实际上,鲁迅先生是参与了《太白》半月刊的编务的,是《太白》半月刊的主要编委之一.这个重要史实,过去长期来也为研究鲁迅先生生平活动和思想发展的学者们所疏漏.出现这个疏漏,也许是忽略了这方面的有关史料.其实,只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文学的旗手一鲁迅先生。他的作品《彷徨》、《呐喊》成为我们新文学的奠基。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高度评价。在他描写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中《孔乙己》当推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先生在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服饰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更可谓是独具匠心,彰显出文学巨匠惊魂惊梦的悲剧美笔法。  相似文献   

17.
<正>统编小语教材六上第八单元围绕"民族魂——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文,后两篇是自读文。本单元是教材中以认识人物为主题的教学单元,选编的课文既有鲁迅本人的文章,也有他人缅怀鲁迅先生的文章。集中学习这些作品,读者能更清晰、全面地了解鲁迅。这是以人物为主题编排单元的优势所在。现在的学生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十分陌生,因而许多作品都需要借助资料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18.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一旦进入其自身的运动轨迹,往往非人力所能控制;它让人在今日所反对的,明天又照行不误。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我们发现这一矛盾同样地发生在鲁迅先生身上。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前后半生的鲁迅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不能不令人吃惊,这种矛盾性也许就在于历史运行机制下人的需要,而在抗拒与屈从之间则反映了有缺陷、有无奈、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 关于妇女的地位与解放问题,在《我之节烈观》、《娜拉走后怎样》、《随感录四十》、《关于妇女解放》等杂文中,鲁迅先生有较明确而集中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首先,女子必须有独立的经…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