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操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编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简单便捷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早出现于南宋《夷坚志》中的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养生气功之一。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探法,因其歌诀易上口、健身效果显著而广泛留传于民间,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八段锦的功法只有八式,但流传至今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新煽八段锦则是在传统八段锦的基础上继承其动作简单易学等优点,发展成为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有针对性的简单便捷的养生功法。  相似文献   

3.
礼仪、祭祀用玉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周礼》中最早记载了玉器使用的规章制度。周代的玉器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开辟了玉器"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古代玉器的研究、兴起较早,始于汉碑上的《六玉图》,宋人聂宗义的《三礼图集注》,其后的《宣和博古图》以及吴大徵的《古玉图考》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发掘数量众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  相似文献   

4.
在老龄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所具备的养生潜力,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创新和转化,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研究对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导引却病歌诀”进行考究,进而围绕功法养生的内容、姿势、方式、机理等特点进行了探讨与解读。基于此,本着尊重古籍、体现原貌和贴近内涵的原则,以《修龄要旨》著录版本记载的“导引却病歌诀”为蓝本,将功法动作表述的疾病病机、练习内容、练习姿势、练习时间、练习方式、练习效果进行了复原与编创,将养生典籍中所记载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进行活化,实现“古为今用”,不仅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还有助于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能够实现多元、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杨永德先生伉俪给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捐赠品中有一件南宋吉州窑绿釉八角形枕(图1),沈面划三处蕉叶纹,侧壁印牡丹纹,转角处饰竹节形柱。该枕的珍贵之处,在于钤有"严家记"印,明代《格古要论》记载:"吉州窑……宋时有五窑",这件瓷枕上的"严家记"戳印,印证了这一记载。多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永和镇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先后发现有舒、陈、谢、郭四姓窑户的铭记,独缺严家。另一件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花卉诗文束腰枕(图2),黄白色胎,枕的六面绘有纹饰,两端  相似文献   

6.
<正>初步查证"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或"基本动作"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8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辞典》中,在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最早出现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也仅在水平一教材中出现了"基本活动"的名称;2012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从水平一到水平三都出现了"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概念。华东师范大学2001版的《体育与健康》教材没有出现这个概念,直到2012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一至水  相似文献   

7.
程龙飞 《武当》2011,(12):21-22,2
李德印教授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一书中,对于太极桩(又称升降桩,也叫起势)作了几句言简意赅的歌诀,为太极拳初学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多年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和研究,略有些心得体会,今试对太极桩歌诀进行解析,以期与读者诸君共同探讨。太极桩歌诀曰:"两手提按腿  相似文献   

8.
正文房用具除了实用功能,更投注了文人的情感、情怀,是其精神世界的外化体现。对于心爱的文房器物,文人追根溯源、著书立说,品评鉴赏的谱录类作品应运而生,例如南宋赵希鹄《洞天清録》、林洪《文房职方图赞》,明屠隆《考槃余事·文房器具笺》、高濂《遵生八笺》、文震亨《长物志》等,不胜枚举,记载文房用具最多的有40余种(图1)。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文房四宝"处于绝对  相似文献   

9.
璞玄 《武当》2012,(4):56-57
"金口透易·梅花占"是"天心混元宗"秘传术数法门中的"宗门八法"中"杂法门"的内容。外界流传的术数法门中,与"金口透易·梅花占"最为接近的是《梅花易数》。《梅花易数》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记载,是明初杨士奇编写的《文渊阁书目》,其流传的起始时间应当在南宋末期至明代初期,在时间上与"天心混元宗"广传时期的下限接近。考量"金口透易·梅花占"的内容可知,如果把"金口透易·梅花占"中的"八动占"、"寄宫占"等内容隐去,则很容易形成现代流传的《梅花易数》,但《梅花易数》因为缺少关键的钥匙口诀,而使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不得不加入  相似文献   

10.
八段锦始于晋代翁士勋现代一些体育史学和养生学的论著都说“八段锦”产生于宋代。如,郭希汾《中国体育史》第18页说:“八段锦,……其术传自宋人。”《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第327页说:“宋代出现了至今流传的著名的八段锦。”(又见该书第5页)《体育词典》...  相似文献   

11.
韩建武 《收藏》2012,(19):38-43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折扇的最早记载。在折扇上作书绘画成为风气,大约在明永乐以后。现将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部  相似文献   

12.
漫话大刀     
冷兵器时代使用的武器,大多由生产劳动的工具演化而来,大刀也不例外。在江苏南京曾经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七孔石刀,刀背钻有七孔。从其复原图中可以看出 (见图 ),将之缚于长柄,即为长柄大刀。它既是人们劳作的工具,又可挥刃上阵,一器多用。它们可以算得上是大刀的雏形了。古代经典兵书《六韬·虎韬·军用》载:“大橹刀重八斤 (今约合 2公斤 ),柄长六尺 (今约合 140厘米 )”,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大刀用于军事的记载了。三国时期,魏将典韦擅使长刀。《三国志·魏志·典韦传》载:“韦好执大双戟与长刀。”但这里讲的长刀是否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6日《中国文物报》就CCTV首届全国赛宝大会上获得金奖的南宋画家苏显祖(款)《风雨归舟图》,分别刊发了沈白先生《〈风雨归舟图〉上的诗与书》和王志军先生《风从何来舟往何去——南宋苏显祖款〈风雨归舟图〉真伪辨》两篇质疑文章,窃以为,沈、王二位先生的文章的刊发,可能不仅仅是对该图真伪的考证,在某种意义上抑或也是对专家、媒体的考量。  相似文献   

14.
正李清照在名作《醉花阴》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由于在元代蒋祈所著的《陶纪》称:"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关于《陶纪》一书,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考证认为该书成书年代早于元代,书中记述的是南宋或南宋末元初的景德镇瓷业历史,《陶纪》中景德镇瓷有"饶玉"美誉的记载,也使陶瓷研究界认  相似文献   

15.
张钰 《武当》2001,(9):62-62
张三丰是道家武当派祖师,出生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辽东懿州,《明史》与《辽东志》对此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一、有文字记载的象棋从出土的文物和文字记载看,中国象棋定型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象棋一词出现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汉代刘向在《说苑》中则有“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的句子。那时的象棋肯定不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有正规比赛的象棋,而应该是一种和已经失传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地图为西周初年的《洛邑地图》。到了宋代,地图学加强了数学测量,图面内容较以前丰富,实用性更强。沈括在地图编制、地图模型和水准测量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他曾主持编纂了“使契丹图钞”和“守令图”。  相似文献   

18.
南宋时八月十五到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弄潮”,是众所熟知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但钱塘江潮不自南宋始。据俞樾《茶香室丛钞》的子胥水仙条文记载:早在春秋之间,淅河西则迫江,东则薄海,不知所止,交错相过,波涛浚流,沉而复起,因复相还,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即钱塘江大潮了。  相似文献   

19.
王志远 《武当》2013,(9):43-45
[正文]披闪担搓歉,黏随拘拿扳,软掤搂摧掩,撮坠续挤摊。[校勘](1)正文依[姚本]《太极拳讲义》。(2)诸本均同。[诠释]《太极拳谱歌诀》原题《乾隆旧抄本太极拳谱(经)歌诀》,共有七首。[姚本]在歌诀六和歌诀七之间插入《二十字诀》。姜容樵在[姚本]第十章《太极拳谱释义》篇首写道:"拳谱为清初王宗岳所著,惟递嬗至今,其中不无讹错,故市井所传之太极拳论,多有令人不解之语。余与姚君馥春得抄本于汤君士林,并得汤君详细解说,其原文较世所传者,多三分之一,皆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6)
正镂空花钱是采用透雕工艺技法,运用吉祥纹饰图案而铸造的一种花钱,属于厌胜钱。它始于汉代,定型于唐宋,盛行于金元时期,至明清逐渐冷落。南宋洪遵《泉志》中记述了一枚"轻影钱",并附有摹图,其文字记述:"洞冥记日:汉武帝升望月台,瞑望南端,有三青鸭宿台端。日色巳暗,青鸭为三小童,着青绮文襦,各握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