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徐州市推行《"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立足改变中小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成效低下的状况。怎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来学习高考词汇成为高中教师课堂教学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3.
就协商课程而言,自主学习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协商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单方面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权。学生没有自主权的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协商课程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权的基础上,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三个问题,师生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有效促进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但是过去在教学中我们只是重视教师怎样教,极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以致不少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或某一原理及其正确性告诉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倡导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可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标的不同,进行多样的"充分自主、有益探究、有效合作"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自己能够学得懂的,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突出以问题为纽带--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体现师生协同效应--小组合作学.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突出问题,即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太小.表现为: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习得极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在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满堂灌、满堂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学生被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主体意识得不到发挥,更不用说创新意识的培养了.所以,我们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教师单一的讲解发问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变学生个体操作为伙伴合作.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 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如同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钟情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 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如同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钟情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  相似文献   

10.
平日里学校教研组的老师在上讲评课时,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改变课堂上老师问得多、讲得多的现象。这一问题在许多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他们常担心学生学不会,听不明白,一些该让学生想的、说的、做的,都包办代替了,无形中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与当前的新课改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魅力教师、经典课堂"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整理与复习"课,有的教师与学生就会联想到大量的练习题,把单元整理与复习等同于练习课.这样,教师教得辛苦、批得辛苦,学生学得累、做得累.学生往往对整理复习课缺少兴趣、激情,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系统认识,反映在课例设计与教学的具体行为中.教师教学行为中隐含的"课程哲学",将有助于教师解决文本的研读问题和教学技术的问题."教师即课程",即是将语文课程意识优质地体现于教学实践中. 一、观点的冲撞:精读与拓展的相互补充 文本提供的仅仅是范例,范例学得再好,如果缺少相应的巩固材料与手段,违背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的规律,还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往,我们将一篇文章咀嚼得十分细致,逐一喂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伴随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流畅地思维,获得文本提供的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缺乏跳出文本的宽阔视野,师生都被紧紧束缚于文本,教师只顾着让学生往文本里面跳,文本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束缚学生自主学习的器具.  相似文献   

13.
正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确实如此,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因为复习的内容旧,是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因为复习的时间紧,是面面俱到的"流水线"操作且紧张,学生真正需要复习的薄弱内容,教师难以预计也难以充分展开;因为复习的方式死,僵化、呆板,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教师组织复习时,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与新授课相比,师生都不喜欢复习课,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那么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复习课教学,让复习课教学也能光彩奕奕呢?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文,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提高班,但直至高中阶段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他们都经历着学了忘,忘了学的痛苦;语法初中学了一遍,到了高中又学一遍,还是“无法无天”。学时清清楚楚,信心百倍,一旦进入实践,考试时却糊里糊涂难以选择,交际上又处于尴尬的境地;舌头和耳朵不听使唤。有人戏称这一英语学习现象为“一壶烧不开的水”。教师夜以继日地伏案备课,课堂上十分卖力,教得口干舌燥;学生课堂上忙于做笔记,课后又常开夜车做习题。教师累,学生更苦,教学的结果却是“一壶烧不开的水”,问题出在哪里?经过很多教育学家多年的观察和研究,问题的症结逐渐浮出水面: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出了问题。特别是在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此,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支撑.没有学生的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全面.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就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黄明 《考试周刊》2014,(3):176-176
<正>在职业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似乎学什么都没有兴趣,导致教学中存在"倒下一大片"打瞌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教师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上做得不够。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对职业教师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往的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去灌输,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结果老师讲得累,教得烦,学生学得苦,负担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我们都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而"少教多学"正是提高教师"教"的水平,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勤",学生"懒",教师要拼命地为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讲得"汗流浃背",课后学生一做就错.教师难免喊冤抱怨,数落学生:"你们对得起老师吗?都是怎么学的?"是的,这样的课堂,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一点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都没有.试问:这样能学好数学吗?能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吗?为改变这现象,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步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陶效莉 《广西教育》2011,(22):58-58
英语课作为一种缺少语境的语言教学,一直不太受小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一直困扰着一线英语教师。如何改变目前沉闷低效的英语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