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成长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近20年来,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也要远远多于女孩。男孩危机凸显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注意到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实,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是造成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与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也与男孩危机密切相关。应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应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时要平衡教师性别比,充分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男孩危机"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为男孩学业不如女孩、男孩体质瘦弱、缺乏阳刚之气。这是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父亲角色的缺失、社会不良角色误导、男孩身心发展缓慢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应提高男教师比例,重视性别角色引导,加强对社会媒体监督,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缓解"男孩危机"。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近些年,"男孩危机"被轰轰烈烈地摆上台面热议。当我们看到男孩性别认识的误区时,也不可忽视女孩可能面临的困境。校园里,男孩哭鼻子,女孩挥拳头;男孩说话腼腆、动作扭捏,女孩打扮中性、言行粗犷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一场"性别危机"正袭来。而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各界对性别教育的忽视。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扮  相似文献   

4.
专辑:因性施教,化解男孩危机女孩崛起、男孩节节败退的学业现象近几年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如此,男孩的各项素质都在降低,男孩危机凸显。专家呼吁关注男孩,拯救男孩,塑造具有男子汉气概的社会栋梁。这既是男孩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经常在各大教育媒体上看到"男孩危机"一词,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确发现,在小学阶段男孩应该表现出的特质渐渐被女孩压住了。在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的参与和组织上,总是女孩占主导;在对班级、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力上,也是女孩突出;班干部、三好学生更是女孩居多。男孩在体质、心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弱于女孩的趋势。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不多就不能自己阅读,而  相似文献   

6.
【本期话题】 17年前,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17年后,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再出力作《拯救男孩》。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中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应试教育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此书的出版,再次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引发了人们对男孩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几十年中,澳大利亚一直致力于为女孩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提高女孩的学业成就,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在近10年,男孩在读写能力、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女孩,因此,男孩教育成为目前澳洲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另一重点。为此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联合学校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推进"男孩教育",致力于提高男孩的学业成绩。目前"男孩教育"已成为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重点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8.
从已有研究的视角、内容、结果等方面来看,男孩危机的说法尚缺乏严密的论证,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足以得出男孩危机的结论.站在教育学的立场看,男孩问题的实质在于相对于女孩,其自身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中的异性交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喜欢孙云晓,源于他采写的震撼全国的那篇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央电视台12集专题片《改革开放20年》中称此文推动了中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孙云晓似乎总是能够抓住中国教育的软肋并且直言不讳,这从他的诸多作品中不难窥见。最近他和李文道、赵霞推出了一本新书《拯救男孩》,该书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地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社会危机,并尖锐地指出其原因在于对男孩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0.
丁锋 《江西教育》2012,(25):30-31
所谓"男孩危机",就是由于现行教育模式、社会流行文化、父母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使男孩在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面临的重重危机。"男孩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男子汉偶像缺位,责任意识缺失,性别意识缺乏,竞争能力下降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男孩‘娘’,女孩强"的现象,除了整个社会女性地位的崛起,从而导致家庭中女性的地位崛起这一原因外,还与学校教育中师资性别结构存在"女多男少"现象有很大关系. 毋庸置疑,女教师的细心对于孩子成长能起到一定促进的作用,但女教师的谨慎、稳妥在教育学生时,也是明显不利于男孩的.因为,相比而言大多数女孩的文静、听话、仔细、循规蹈矩、语言能力强,而男孩子大多相反.女教师为了安全起见,时刻将孩子控制在视力范围内,很少有户外运动,即使有,也只是跳绳、踢毽子等小运动,没有长跑、足球、篮球等大运动量或是对抗性的运动,更不用说组织学生参加诸如爬山、野营等校外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拯救男孩,势在必行正方在《拯救男孩》一书中,孙云晓称,男孩危机从内容上来看是全面性危机,主要体现为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四大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更是全线性的危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着重重危机,并指出: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其中,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感悟701:好的儿童教育一定是以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为需要。英国学者研究提出,儿童主要的需要是爱及安全、新体验、赞扬和认可、责任感等等。儿童教育要回到儿童生命本身。如刘慧教授所说,回到儿童的生命特性中,主要是回到儿童的生命需要、儿童的天性和儿童期生命发育特性之中。教育感悟702:男孩危机的实质是教育危机。一般来说,男孩具有运动优势,也有高于女孩的运动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拯救男孩》这本书中提出了当代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面临的危机,其中,危害最烈的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对男孩成长的危机。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种种表现是什么呢?学校教育应该如何体现“因性施教”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与儿童心理学博士李文道、赵霞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且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由于学校和家庭长期忽视因性施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男孩成长危机。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似因男孩"危机"的浮出水面而面临新的拐点。曾几何时,我们为女孩争取基本的教育公平而大声疾呼,然而,在男女孩入学率基本平衡的今天,我们却蓦然发现,男孩落后了。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在学业上全面落后于女生,"语数外天下尽归女生之手";从心理到体质,他们在与国外孩子的竞争中每每落败。2011年10月,北京地坛小学与俄罗斯一支少年队的一场足球赛中,年龄、身高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男孩以0:15告负,举国哗然。  相似文献   

17.
"男孩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带来这一问题的因素中,学校教育模式的缺失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原因.当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公正缺失问题.要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入手,营造适合男孩个性发展的教育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男孩危机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命题:如何让具有不同特点和发展曲线的孩子都能在教育中获得信心。作为一名社会性别的研究者,当我们批评整个社会依然是男性占支配地位,需要为女性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呼吁的时候,却发现"男孩危机"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人们呼吁要"拯救男孩",强调差异化的"性别教育",甚至有学校已经准备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有句经典的台词:"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我想说,大部分情况下,这个心理距离并不会因为男孩的成熟而消失——等男孩长到熟了的程度,女孩早成精了。否则,"女人心,海底针""女孩的心思你别猜"这样的说法怎么会流传那么广?  相似文献   

20.
丁利民 《现代教学》2013,(10):33-33
据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报道:男生占学业成绩为D或F档学生总数的70%;占有纪律行规问题学生总数的80%;占学习障碍学生总数的70%;占多动症患儿数的80%。在惊讶全球范围"男孩危机"的同时,我们叩问:"我们能为男孩女孩做些什么?"基于学校《男孩女孩》的良好实践,我们将视角延伸到"学习科学"领域的"基于小学男女生性别差异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男女生差异而做的教育发现为了了解男女生的不同,我们从日常教学、相关资料查阅、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学习和调研。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