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完善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具有民主性、建设性、非终局性、程序启动性、局限性、代表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案件监督应独立于检察机关,由人大行使,对人民监督员任职应有限制性条件,建立人民监督员选任的法定程序和履职保障体系,构建异体监督程序机制,在检察工作中建立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2.
杨钢 《高教研究》2007,23(2):31-34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完善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人民监督员监督具有民主性、建设性、非终局性、程序启动性、局限性、代表性、层次性的特点。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案件监督应独立于检察机关,由人大行使,对人民监督员任职应有限制性条件,建立人民监督员选任的法定程序和履职保障体系,构建异体监督程序机制,在检察工作中建立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2010年新规定使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更加体现人民代表性,选任程序更加规范,监督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建议上级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和组织案件监督坚持统一性与地方性相结合,切实落实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能,加强与检察机关内部检务监察的协调,对原"五种情形"的监督程序要进一步完善,努力扩大人民监督员工作的范围,提高人民监督员的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司法改革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其不仅是促进群众监督有效实现的手段,更能对检察机关实现一定的外部监督。结合实践经验可以看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外部监督制度。最近几年,因为检察机关职能有所调整,同时出于监察委员会自身监督的需要,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革、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加强对职务犯罪侦查的监督与制约,其监督标准即为办理刑事案件程序准则的刑事诉讼法。此次刑诉法的修改未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纳入其中,而新刑诉法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然影响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运行,迫切需要在执行新刑诉法过程中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6.
张荣路  冯晓音 《陕西教育》2007,(10):121-12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改革的一项新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机关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的一项制度创新,其目的是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从制度上保障检察权的正确行使。《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明确规定了人民监督员的产生、职责、监督程序和履行职责的保障等。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具有宪法上的依据,而且符合民主监督和程序正义的要求,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破解"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难题,保障司法决策的民主化,自2003年起,检察机关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为民众参与并监督检察工作提供保障。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检察机关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以及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因为缺乏立法支撑和机制保障,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对"五种情形"监督不力的问题。为保障该制度的有效运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对该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是检察机关深化外部监督机制的创新,是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的一种民主监督程序,对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限制权利滥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民众参与检察是克服检察权在产生之初就具有的天然弱质的一个有效的途径,使得监督者也受到了一定的有效监督。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民众参与检察的一个尝试,虽然难以达到尽善尽美,但是毕竟是在司法民主化进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人民监督员制度还应该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有效发挥其独到的作用。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尽快启动立法程序,使该制度法律化,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主动采取的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创新制度,该制度对于检察行为公信力的型塑意义重大。但是,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人民监督员制度塑造检察公信力的初衷并未得到充分实现。应当从提高人民监督员的代表性、有效性等方面予以完善,以期有益于该项创新举措的准确定位和检察行为公信力的良性塑造。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 为了将检察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从 2003年8月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两年来,全国累计监督不服逮捕决定、拟不起诉、拟撤案“三类案件”6719起。在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拟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是在现行检察制度中增设的一种监督程序,它的合理建构和良性运作有利于实现"权利监督权力"、"依法保障人权"、"公众参与管理"和"实现公平正义"的要求,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民监督员制度近年来的操作实践表明:实行该制度不仅有利于发现和纠正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办案人员转变执法观念,提高办案质量;而且有助于排除办案中一些阻力干扰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避免关系案、人情案等现象的发生,有力地推动了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人民监督员工作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尤其是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活动在形式上没有成型的工作模式,以致目前人民监督员监督活动形式主要为案件的评议、组织法律学习和会议通报检察工作情况。我们认为:目前监督的内容还是比较狭窄、形式略显单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民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顺应了公民参与司法的潮流,是检察机关自主创新的一项司法改革。该制度实施两年多来成效初显,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应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该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建议通过明确司法独立与人民监督的辩证关系,推动该制度立法的跟进和到位,以及加强该制度的实效性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改革的一项新举措,解决了长期困扰榆察机关的“谁来监督监督者”问题。这项制度创造了检察机关在新形势下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机制、新形式。然而该工作中也遇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争论,尤以“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的遴选模式受到一定的质疑和诟病。笔者认为,确定人民监督员遴选标准和遴选模式的起点是厘清人民监督员监督权之权源属性。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了3年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在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已经基本确立。然而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中,有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拟从人民监督员的合理构成、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监督程序的启动、监督意见的效力等五个方面对试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完善以及将来的法律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动人民司法改革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前检察机关在案件回访工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重新界定了案件回访考察的概念;以“集中监督案件管理”为标准把回访考察范围设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回访时限确定在一年内;建立日常的管理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18.
学界及实务部门对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的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类案件"上,缺乏对"五种情形"及"一项补充"的合理性探讨。对"五种情形"的监督虽初衷良好,但应警惕其异化为检察机关执法合法化的符号。对"一项补充"规定的任意探索则不仅加大了制度运行成本,同时存在民主性缺位和工具化倾向的弊端,需要在执行中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改变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无人监督的格局,而主动采取的接受外部监督的一项创新制度。向群众寻求监督的思想在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中也有体现。通过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检察审查会制度的比较研究,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以期有益于该项创新举措的准确定位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近年来检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是检察机关在决策机制上接受外界监督的一种措施。检察机关通过探索将职务犯罪案件办理中的逮捕、决定撤案、不起诉等部分决策环节向社会公开,使办案人员更注意证据的审查和程序的规范,更注重文明办案,有利于办案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助于提升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力,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