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一生写过五十三部散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集荣获一九一三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孟加拉语是“献歌”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歌。其实泰戈尔始终关注的是芸芸众生,那些优美的诗篇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的是他们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印度传统的“梵我同一”思想并不是《吉檀迦利》中“神”的内涵的全部。诗集中的“神”作为一种诗歌的意象,更倾向为一个象征或称谓,它的实质是美与创造,真理与理想,抑或观照世界的自由心灵。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七色魇》和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都表现出了对神性“生命”的思考与讴歌,共同在神、人、自然、艺术的框架系统中建构理想的生命意识,但由于民族传统、哲学、宗教及现实理想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泰戈尔以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成为东方国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对生命本体的亲证,也是他“生命哲学”与“诗人的宗教”的完美体现。泰戈尔为追求他“生命哲学”中生命的真谛,所表现出的无比激情与爱,至今仍照耀和鼓舞着整个人类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从Gitanjili到《吉檀迦利》,冰心真可谓上演了一出穿越时空的爱恋:从对Gitanjali的一见倾心,到冰心和泰戈尔之深沉大爱的相知,以及之后冰心用爱浇灌,用心雕刻之天成佳"偶"——《吉檀迦利》,无不显示中"偶"中有"泥","泥"中有"偶"的煞是情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冰心的爱成就了《吉檀迦利》,而《吉檀迦利》成就了Gitanjali,使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获得生命,让它与中国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言蔽之,Gitanjali与《吉檀迦利》可谓是"偶"中有"泥","泥"中有"偶"的天成"佳偶"。  相似文献   

6.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发表于1912年。第二年,泰戈尔因此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此这本书声名显赫,为世界所瞩目。但这又是一部很奇特的书。它并不是“原创”作品,而是泰戈尔从自己早已出版的诗集《吉檀迦利》、《奉献集》、渡口集》等诗集中选出103首短诗,一一改变成散文形式,重新冠以《吉檀迦利》之名汇集出版的;原诗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泰戈尔为了把它推向世界,亲自译成了英语,因此这是一部英文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全篇很少用华丽辞藻,朴素自然,轻倩柔美,近于天籁,但是在这沉着平实的表面之下,却深藏着极其深奥的…  相似文献   

7.
《吉檀迦利》作为泰戈尔后期“献神诗”的代表作,不仅具有极其灼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包含了深邃的宗教意蕴。它上承奥义书关于“梵我合一”和虔诚派关于“神人之爱”的宗教哲学,运用丰富、灵动的艺术手法,显示神意就活生生地隐含在天地万象之中,表达诗人对于终极神性的无限追慕。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1861年-1941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等。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是一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吉檀迦利》这部宗教抒情哲学诗集。是泰戈尔向神敬献的“生命之歌”,是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的东方实践,是人类对生命、生存的大爱淋漓尽致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李晶 《海外英语》2014,(22):187-188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11.
《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诗人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的诗集,这本诗集使他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通过冰心译本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该文拟对泰戈尔《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作出赏析。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1861年—1941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等。  相似文献   

13.
最近,重读了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很有感触,特别是诗人追求“梵我同一”的理想境界和诗人“积极人世”的理想追求,在诗句中体现入微。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泰戈尔神秘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表现了一个伟大诗人自由地描绘其创造性心灵中所呈现的神奇景象的艺术功力。《吉檀迦利》35首更集中反映了诗人积极入世的世界观。在这首诗里,“梵我合一”的理想境界以非常朴素又充满想象的诗句表现出来,并与诗人对印度未来强烈热切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诗中不仅表现了诗人爱祖国、爱人类的进步思想,更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学。具有极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9):F0002-F0002
《泰戈尔诗选》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集。诗选收录了他的大部分作品,比较著名的有《故事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相似文献   

16.
《吉檀迦利》导读在诗人看来,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万物由一个共同的生命维系着,主宰这一切的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所不在的精神本体,这个精神本体就是神。宇宙万物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合一的境界,才会感到真正快乐和幸福。但他同时又热爱尘世生活,热爱现实世界。他对与神合一境界的追求,是和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与神对话:现实与理想--关于《吉檀迦利》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具有世界影响的诗集。关于诗集的性质,我国学术界有宗教颂神说、哲理抒情说和近代新福话来说;关于诗集中的“神”的内涵及主题思想的把握,对诗集中的泛爱思想、忧伤情怀等重要素的评价,都有许多不同观点。究其原因,有不同批评方法和视角的影响,但更为内在的原因是中、印文化精神的差异所致。实际上泰戈尔是以颂神诗的形式表达对人生的深层探索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泰戈尔(1861.5.7—1941.8.7),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其中,《吉檀迦利》让他于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家里有十四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家庭成员最钟爱的一个孩子,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罗宾"。他的父母、兄弟姐妹甚至是嫂子,都对  相似文献   

19.
《中文自修》2006,(11):F0002-F0002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1861-1941)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富有深厚文学及艺术修养的大家族。他十三岁便能创作长诗,一生留下以《吉檀迦利》为代表的五十多部诗集,被尊称为“诗圣”。泰戈尔的抒情诗情思细腻、蕴含哲理,同时兼有散文的流畅与诗的韵律。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与作家,1861年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的少年时代是孤独而快乐的。他母亲早逝,但他从小就对大自然怀着虔诚而崇敬之心,森林、花园、青天、大地以及幽幽的窄巷、小贩的叫声、?果、萤火虫等自然万象,都培育了他本来就特别敏感的心灵。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使泰戈尔七八岁时就热爱文艺并开始写诗,20岁时出版了第一部抒情诗集《暮歌》。1912年,他的巨著《吉檀迦利》诞生了,他为此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吉檀迦利》是一部宗教抒情诗集,但作品中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