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教育界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教学,个体差异备受关注,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引起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兴趣。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课堂教学是教育界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试图将感知学习风格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创建适合中国学生学习的氛围,改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研究采用了Reid的感知型学习风格调查问卷,得出99位学生学习风格倾向差异,在感知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对EFL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必须扎根于课堂教学做出思考。 一、学习风格的涵义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的不同偏好,  相似文献   

3.
王艳峰 《家教世界》2012,(14):31-32
学习风格差异是影响英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而不同的学习风格又反映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学习风格上的差异,选用适合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13):83-84
通过探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实施积极的引导,有助于学习者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的方法,探讨如何将外语动机激发策略理论运用于信息化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实践,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机,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刘璐 《海外英语》2012,(18):25-26
学习风格显示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个体独特性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教育实践中学习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风格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质量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学习风格以学习风格的要素、类型为基础,从而转变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针对性教学,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6.
基于不同学习风格的英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诚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2):128-129,140
认知心理分析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语言习得,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来进行英语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结合定量及定性研究方法,探索不同教学方式即匹配、错配、不配(传统教学)对不同感知学习风格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教学(匹配、错配)比传统的教学更能提高词汇学习效果,而具有听觉和触动觉偏好的学习者在错配方式中学习词汇的效果最为显著。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该差异很可能是由视觉教学方式自身的优势所导致,而访谈结果却表明视觉模态的教学最不受学生欢迎。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谨慎采用匹配或错配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选择的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并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指导和调控作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在帮助教师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浓厚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的内驱力。学习者对学习对象不感兴趣,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消极被动的。反之,如果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兴趣浓厚,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课堂导入、化学实验以及作业练习三个方面浅显论述一些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双向活动,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