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门摩崖石刻是指分布于陕西省汉中市古褒斜道上的人工隧道石门内外的、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摩崖石刻。其中《Chu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北魏《石门铭》在我国书法史上特别有名,被古今中外习练书法者奉为楷模。而南宋晏袤《Chu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释文》、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和《山河堰落成记》则一向被忽视或者引起诸多争议。根本原因在于前者紧紧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并把对于时代精神的审美领悟融入了笔端,体现了当时趋优创新的文化选择,而后者则将书法艺术的“人欲”屈就于理学的“天理”。它启示我们:艺术的成功必须在文化选择上趋优创新,并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汉水流域的文化艺术要想取得像石门摩崖石刻那样高超的艺术成就,艺术家和作家们就应该细细地揣摩现代化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现象,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和历史发展的维度趋优创新。  相似文献   

2.
“石门十三品”是从浩瀚的石门摩崖中精选的、以汉魏摩崖为主体的十三种石刻。现以时代顺序,将其名称述后: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汉《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汉《杨淮·扬弼表记摩崖》汉隶大字“石虎”摩崖汉隶大字“石门”摩崖  相似文献   

3.
正【概述】《开通褒斜道刻石》,全称《汉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俗称《大开通》。刻石在陕西省褒城县(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为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中最早者。君开通褒斜道,在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开工,永平九年四月竣工,刻石当在工程竣工之后。《开通褒斜道刻石》记叙了汉中太守钜鹿君,奉诏开凿褒斜谷通道及修建有关设施之事。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汉中市博物馆陈列的以东汉、北魏摩崖为主体的“石门十三品”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其中东汉时期镌刻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简称“鄐君碑”)、《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简称“石门颂”)、《右扶丞李君表记》 (简称“李君表记”)、《杨淮杨弼表记》 (简称“杨淮表记”),三国时期镌刻的《李苞通阁道题名》,北魏时期镌刻的《石门铭》,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详或略地记载了从汉明帝永  相似文献   

5.
在蜀道中的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群落中,《石门铭》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过去书法界首先肯定了《石门铭》与《石门颂》在书法史上汉魏碑刻中堪称双璧的地位,而今我们在多学科多角度研究蜀道、石门的历史文化之时,不能不重视《石门铭》关于褒斜道石门的正名意义及其重要的记事价值。《石门铭》镌刻于褒谷石门隧道内之东壁,与镌刻于其西壁的《石门颂》(原题额  相似文献   

6.
《石门领》本名微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书法,镌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自清末至今,《石门颂》一直为方家、学人书案前品赏、临习乃至珍藏之范本。国务院将其和“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一起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东瀛日本将其编入教科书中。“石门颂”及其摩崖刻石驰誉海内外,乃我国古文化之一颗耀眼的明珠!清代杨守敬评《石门颂》:“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流秀一派皆从此出……”。清人张祖翼论:“拓门颂》摩崖刻石,前代虽有著录,而名不甚显。至乾隆间,太仓毕秋帆督关陇,始与《开通褒斜道刻石…  相似文献   

7.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镌刻在古褒斜栈道南端石门隧道东壁的摩崖石刻,通高175、宽215厘米,文27行,行23字,字径5—6厘米,体介楷隶之间。在此摩崖右下方,另有一段摩崖刻字,其后署名贾三德,世称《石门铭小记》,或《贾三德题记》,这两段摩崖文字记述褒斜道改道和复通石门事,是研究褒斜道及其石门的变迁、通塞的重要资料。在书法上堪与“龙门二十品齐名,以其超逸俊秀之风,在北魏刻石中独树一帜。近代书法家于佑仁师法《石门铭》,卓然自成一家。今人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07,(9X):F0003-F0003
《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甘肃成县以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西狭颂》摩崖石刻镌刻于东汉建宁四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俗称“黄龙碑”,别称“惠安西表”,是汉代《石门颂》《甫阁颂》《西狭颂》三大颂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9.
正【概述】陕西汉中褒城石门是汉代摩崖刻石的集中地,著名的有《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颂》《杨淮表记》。石门摩崖大多在路边崖壁上,略加修整后依山而刻。1970年,因修褒河水库,这批刻石被移至汉中市博物馆。《杨淮表记》,又称《司隶校尉杨淮表记》,刻于东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位于陕西汉中褒谷之石门西壁。碑高266厘米,上宽70厘米,下宽53厘米,无碑额。表记隶书7行,每行24~26字,  相似文献   

10.
九月底,在汉中召开了建国以来首次“石门十三品”研究会。三十余名有关人员,齐集一堂,交流了研究成果,座谈了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宣传、保护等工作。地处汉中市城北四十余里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我国古代文化遗迹的瑰宝。褒斜道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全长四百七十余里,对沟通我国古代秦蜀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曾发生过极其重大的作用。位于褒斜道南端的石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