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中小学管理》曾先后刊登过三位农村校长的成长经历。他们分别是《学会“经营”农村小学》(2005年第6期)的杨瑞清,《带领乡村教育走进一片新天地))(2005年第10期)的梁中凯,《一位校长的农村教育情结》(2006年第8期)的冯振飞。他们虽然天各一方,但都在乡村教育这块贫瘠的园地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教育奇迹。他们经历了从“普通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的成长过程,他们所带领的学校经历了由“贫困学校——一般学校——示范学校”的发展历程。考察三位乡村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他们在办学思想、实践模式、管理机制、理想信念等方面有着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3,(12):8-13
<正>策划缘由:大学或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早已司空见惯。如今,高中甚至初中就去国外游学,似乎正在兴起。韩国东亚航空公司空难事故中不幸遇难的三位中国女孩——王琳佳、叶梦圆和刘易芃,都是浙江江山中学学生。她们是参加学校组织的赴美夏令营,该校还有31名师生与她们同行。与她们同机的还有山西太原第五中学和太原外国语学校的师生。这一空难事件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游学这个话题。有人说,不参  相似文献   

3.
路边的春天     
世界是多彩的,未来也是多彩的。每一位小读者都在为自己编织着不同的梦:有人想成为科学家、工程师,有人则想成为文学家、艺术家。然而不管怎么样,你总要能用一支笔来画出自己心中最美最亮的图画。2004年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的邵筱芳大姐姐为大家讲评作文,2005年我们请来了复旦大学材料物理系三年级的大哥哥赵政廷为大家讲评作文。我想,他们的讲评一定会给小读者们实实在在的帮助。赵政廷大哥哥是位理科大学生,但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和写作,在初中时便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家庭教育报》上发表过文章,高考时语文取得了119分的高分,还曾自编过作文集《浅草》。可见无论学文学理,写作,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让我们看一看,作为一名理科大学生,他是怎样评论我们的作文的。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语文新圃》2006年第10期"师苑文存"栏目的文章《如何关怀弱势》,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刊登于《中学语文教与学》2007年第3期(上半月·高中读本)"随笔美文"栏目里.……  相似文献   

5.
在上期“封面故书”中,我们介绍了一个班集体——上二海南洋模范中学高二(4)班的同学们,两本《班级日记》记录了他们两年高中生活中的精彩片断。这期“封面故事”,我们将推出两个女孩子,她们同样姓张,她们同样热爱文学与写作。这两个女孩就是张小晨和张宁静,一个梦想着永远当一个安静而低调的孩子,一个如自己的名字一般——在张  相似文献   

6.
当你从初中升到高中.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会布置给你一项特别的作业——随笔。这大概是最让人愉快的作文训练了、因为在这些没有命题的作文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而不必努力证明别人的观点.或者谈论一些你本来不感兴趣的事情。虽然有时你也会为想不出写什么而苦恼,可是当你慢慢地写啊写啊,写了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你的随笔本变得很旧,翻开来是密密麻麻颜色不一的字迹,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有多感谢随笔。是它给了你一个说心里话的空间、让你记下了成长中的种种情感和思想。特别是,它还会让你多一个好朋友,那就是你的语文老师.因为只有他(她)一直关注着你的随笔、分享着你的心情。有同学在来稿里写:“记得有一次、我们的班主任向语文老师提议,给每周一篇的随笔定题目,这个建议最终被婉拒了,因为语文老师说:‘让他们写吧,他们也只会在随笔中写心里话。’”真的,如果没有随笔,我们也许就辜负了青春。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女孩     
在我少女时代,我曾在书中结识过很多很好的女孩,她们善良、纯真、美丽、芬芳,如一朵朵鲜花,我不吝用任何美好的词汇形容她们。现在我想把她们其中的两位介绍给你——亲爱的小读者。我喜欢安妮——《绿山墙的安妮》里的主人公,喜欢她如梦如幻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06,(1)
为感谢全国小读者、家长、老师三年来对改刊后《小读者》的帮助和支持,切实贯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小读者”的办刊思想,努力把新一年《小读者》办得更贴近小读者,更有趣、有用、有益,更让全国小读者喜爱,我们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使2006年的《小读者》将有三大新变化:一是将邀约更多知名人士,关心小读者的健康成长——本刊从第一期开始,每期将邀约1-2位全国著名作家来点评小作家;本刊将邀约十多位全国知名记者来担任“小记者成长导师”,参与指导本刊小记者的工作。二是将进一步扩大小读者的视野,多为小读者办实事——本刊将在国内外邀…  相似文献   

10.
最早读到吴非老师的文章,是在2002年第3期的《语文学习》上。记得那篇《让我喊一声冤》的文章,以犀利泼辣的文笔,对语文教育的困境做了深入的剖析。此后我又陆续读了一些他的教育随笔,每次读完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像这样为教育讲真话的文章真是太少了。这次有幸读了他的《不跪  相似文献   

11.
说“让学”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6期曾发表过《应当比学生更可教》一文,文中引用海德格尔的有关论述,指出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现在进一步来探讨“让学”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浙江省温州翔宇中学的王业坤、金钰琦两位读者指出:2017年第12期《数学奥林匹克高中训练题(212)》填空题第5题解答有误,应为"15001"。对以上两位读者指出的问题表示感谢。对此给读者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3.
拜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之后,收获颇丰,受到的启发极大。尤其是特稿《热爱语文:一种教学目的论的解释》一文,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给语文教学从根本上作出了导向性指引,给语文教学以真正的人文关怀,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最根本也是最崇高的要求———因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才能引领我们踏入语文学习的大门,也只有热爱才能引领我们走进语文深奥的殿堂,无论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而把这一点作为教学目的明确地提出来加以阐释,该文无疑是首创,文章让读者从理论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行动上有了更坚实的后…  相似文献   

14.
王佳英、李晓银二位老师合写的文章《从标点符号中感悟人物品质——在对比中解读〈穷人〉中的标点符号》(《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7期)认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作者在此句中描写渔夫的片刻犹豫时,没有用省略号,而是用了逗号,"让人感觉到渔夫的犹豫是稍纵即逝,也让人感到渔夫与妻子性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Stella 《英语沙龙》2013,(9):8-11
《追梦女郎》——从影片的名字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部典型的励志影片。三个年轻的女孩从一开始就有坚定的梦想,正如同她们的组合名字——追梦女郎。在她们的成长经历中,梦想作为一种力量伴随她们左右。无论是她们生活中的挫折还是感情上的矛盾,相较之下似乎都已经不再重要,梦想似乎已经超越了一切。就像片中所说的:名誉和财富总是患得患失,明星的世界总是浮浮沉沉,只有梦想是永恒长存的!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为一件小事就轻生,或因荒唐而自杀?因为他们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上海《家庭教育报》(总第28期)报导,有五个小女孩相约集体上吊自杀。她们没有害怕,也没有伤感,仿佛在商量一场游戏。虽然由于戏剧性的原因,只有一个九岁女孩死去,但事情本身是够震撼人心的。女孩视死如归,一是为摆脱家庭和学校所加的作业负担;二是看了《聊斋》电视系列剧而恍然大悟:人死后变鬼竟能生活得如此潇洒。这个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可以得知,孩子对死的理解和成年人是大不一样的。成年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由材料中的三种不同滋味联想到女孩成长的三个不同阶段,巧妙地抓住“滋味”立意——成长的女孩滋味多。童年的女孩“像小小的手中握的果汁,甜甜的”:花季中的女孩有了小小的烦恼,像杯中的咖啡又苦又甜;走过花季雨季的女孩,“平平淡淡略带清甜”。文章以活泼清新的语言.将材料内容自然贴切地糅合进作文中.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女孩成长的心路历程。读罢此文.一位天真活泼、清纯可爱的女孩跃然纸上,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女孩的成长滋味多,女孩的成长滋味妙”。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2002,(6)
许多读者在寒假结束以后同时收到了第1期、第2期下半月刊杂志。所以,这一段时间的读者来信非常集中。 让编者们大松了一口气的是,读者们对版块、栏目作出的调整给予了异口同声的称赞。《本刊视点》、《教师公园》、《家庭空间》、《心灵小站》四个版块的格局,版块里开设的栏目,杂志为教师和家长成长服务,做教师和家长的成长顾问的定位,看来都站住了脚。 尤其是第2期杂志推出的纪念孙维刚老师的专题《用全部生命证明》及系列文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冲击波。 还是那句话,付出总有回报。读者补钉、追订杂志的汇款单,杂志发行量每期都有新的突破的事实,让编者们时时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仍然用这个“句话”节目的口号作为开头:让我们在这些思想和情感的火花的照耀下,阅读这本能让我们敞开心扉的杂志吧。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最新版(2004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漫话清高》一文,是一篇反思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思想随笔。文章在写法上以事析理,旁征博引,融通古今,娓娓而谈又环环相扣;文风质朴,语言简洁、自然,平白如话。从文章的表达形式上看,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作为一篇思想性极强的说  相似文献   

20.
收到杂志社寄来的《语文世界》第3期后,我立即请速递寄一本给泉州师范学校的校友薛宗亮(《语文世界》第3期封二内左下角照片,后排左一为挚友薛宗亮)、张怡珍夫妇。三天后,接到薛先生从福建泉州打来的电话,说收到《语文世界》的当天下午,在捧读大作《善始者,事半成》时,就想当晚打电话告知邮件已收到。没想到晚饭后浏览《语文世界》第3期的其他文章时,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俩为秦文君的高见——培养孩子"最要紧的是让孩子具备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能力"所折服,为台湾美女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